本文转自:陕西农村报
一线见闻
设施大棚里的新希望 王楠 高一豪 本报记者 黄河
“村上建设的大棚就是好,我们在这里劳动,一天有80多元的收入,还能够把家里照顾上,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请。”11月8日,在兴平市庄头镇蔡西村,村民黄红鸽和几位群众正在忙着收获大棚蔬菜,丰收的喜悦挂在脸上。
连日来,兴平市庄头镇的广袤田野上,一片生机盎然。在设施大棚里,茼蒿、青菜、芹菜长势喜人。
今年以来,庄头镇把产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设施大棚种植,引导群众通过租赁大棚发展产业,让黄土地托起群众增收新希望。
在蔡西村集体经济产业园设施大棚里,种植户李蒙正在和村民忙着收获茼蒿。他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蔬菜尽管辛苦些,但收入还是不错的。我这座大棚一年可以种植5茬蔬菜。目前种植的茼蒿,每亩地收入5000元左右。”
蔡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建林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渭河生态环境的好转,他们村的渭河滩涂地成了“香饽饽”。一些群众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上顺势而为,于2020年建设占地12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首批80多座大棚全部被村民承包,群众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如今在庄头镇,集体经济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壮大,大棚蘑菇、大棚蔬菜、大棚草莓、露地蔬菜已经成为群众增收的“聚宝盆”。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党建引航,集体经济带动,不断壮大产业园区。同时,狠抓农村环境治理,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建设幸福家园。”庄头镇镇长赵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