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邹怡敏
通讯员/张勇 刘晓欢 刘铁华
7月8日下午3时,渌口区渌口镇渌口村,沿着村部旁的主路向前行驶,不一会儿便看到一垄垄青绿的玉米株成排而立。风吹过,玉米穗和玉米叶摇曳起舞,几位村民在比人还高的玉米杆下穿梭,将成熟的果穗摘下、装袋。
“你试试,很甜的,可以直接生吃。”渌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建平随手掰下一根递给记者,剥去玉米“外衣”,饱满的淡黄SE颗粒露了出来,一口咬上去,薄薄的表皮随即爆开,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和鼻腔蔓延。“13号开始大面积采摘,我相信,这些玉米会受市场欢迎。”唐建平充满期待的说。
进入盛夏,渌口镇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该镇结合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种植结构调整、治理抛荒等工作,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在松西子、花园、均坝等村试种鲜食玉米近千亩,让乡村“甜蜜”增收。
支部领着干,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今年初,渌口区举行的一堂乡村振兴专题讲座,让渌口镇党委、政府倍感振奋,作为一家知名企业,重庆市博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科技)有意来投资玉米种植项目。不久,渌口镇邀请博恩科技来现场考察,但考察结果给渌口镇浇了一盆冷水:博恩科技主要采取全机械化种植,而渌口镇地处丘陵地带,田地大面积连片的少,且雨水多,机械草作成本高,博恩科技打算撤项。
“项目必须搞成,这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治理抛荒的需要,是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更是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需要。”渌口镇党委书记何兴旺说。
自己种!渌口镇召集村党组织、村民代表开会,征求意见建议,商讨可行新。
“项目没搞成的话,你们负责吗?”“我们没种过玉米,技术怎么解决?”“种出来了,销得出去吗?”……一连串质疑与担忧的声音传来。
为让村民吃下“定心丸”,渌口镇与博恩科技达成协议,由博恩科技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统一实施田间管理,株洲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和农业)负责保底收购,渌口镇免费提供广良甜27号甜玉米和彩甜糯6号糯玉米种子。
村里只管种,不用愁销路,这给最先列入试种范围的杨梅、均坝、花园、松西子4个村打了“强心针”。4月初,第一茬春玉米开始播种。
渌口村是主动发出种植申请的3个村之一。“看到镇里花这么大心血支持,我们与其观望,不如主动出击。”唐建平介绍,过去该村关口组有80亩地是征收储备地,但征收项目一直未启动,地荒废了,无效益,该村村集体合作社将闲置的80亩地流转过来,并吸纳村里具备一定劳动能力的老人务工。
“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粗略估算,每亩玉米地可以增收2000多元,光靠种玉米一样,村集体就可以增收10万元以上。”唐建平笑着说,加上村上门面租金收入一年有1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有望翻番。
专家坐镇指导,种出优质鲜食玉米
“昨天我们往祥和农业送了约1吨玉米,很快收到了货款,心里很踏实。”下午4时,均坝村党总支书记张伏强在查看完村民采摘的玉米后,准备赶往另外一个村,参与渌口玉米代言人的宣传片拍摄,尝到甜头的他,对有利于玉米产业发展的各种事项都积极参与。
而一开始,张伏强对靠种玉米增收持怀疑态度,“毕竟2019年就种过,失败了。”张伏强坦言,那时,主要是因为技术、管理不到位。
玉米种植专家巫泽华的到来打消了他的疑虑。“从下种到收获,巫老师天天在地里转,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都会在微信群里告诉我们,施肥、除草、捉虫,每个村的时间表都不一样,一村一策。”张伏强介绍,镇里请来玉米种植专家驻村指导,镇农技站也及时提供技术支持,通过采取起垄栽培,大大降低了渍害的发生,玉米地更加通风偷气,玉米根系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地膜覆盖技术也有利于春玉米保温。
“我们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要,在虫害多发季,还人工捉虫,保证鲜食玉米的品质。”种植大户彭双棉今年流转了花园、杨梅、均坝等村的500多亩地种植玉米,她介绍,该镇每10天会举行一次现场交流会,让各村互相学习种植经验,避免“踩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支村两委、党员、村民的战斗力、凝聚力增强了。”何兴旺向记者强调这一令他骄傲的发现,“村民在傍晚散步时,都要去玉米地瞧瞧,像关心孩子的成长一样关注玉米的长势。”
“大家实实在在受益了,翻耕、播种、采摘,工人的工钱是100元一天,一个人一个月至少可以赚2000元。”漂沙井村村民旷春桥说。
目前,该镇各村的玉米陆续开展大面积采摘,根据检测,该镇种出的玉米甜度达到16.5,各项检测安全合格。渌口区以渌口镇玉米种植为契机,全力打造“渌口玉米”品牌,即将到来的8月,将开始在渌口镇其他村扩种秋玉米,并采取套种、间种作物的形式,提高耕地利用率和附加值,拉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