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我们国家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人们发现。淋巴瘤就是其中的一种。胃淋巴瘤是淋巴瘤的一种请况,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胃淋巴瘤的表现及特征。
胃淋巴瘤的CT表现按侵犯范围分为3型:
(1)弥漫浸润型。胃壁广泛增厚,超过全胃的50%或病变多发。
(2)节段型或局灶型。侵及胃的范围<50%或局灶新增厚。
(3)息肉型。单发或多发突向腔内的息肉肿块。
胃淋巴瘤X线表现分为3型:
(1)隆起型。黏膜下局部隆起,黏膜表面多无破坏,肿块较大时覆盖其上的黏膜常有水肿、糜烂或出血。X线表现为消化道腔内充盈缺损,缺损区内可见到胃黏膜,平坦或隆起,规则或不规则,边缘相对清楚、平滑。当充盈缺损边缘黏膜与正常区黏膜呈移行相连,或黏膜下多发隆起呈“鹅卵石征”,局部胃壁舒缩存在时,高度提示淋巴瘤诊断。
(2)溃疡型。肿块隆起不明显,中心有大小不等的溃疡龛影,龛影形态多较规则,龛影周围有环堤,环堤的外环相对规则整齐,此表现与溃疡型胃癌明显不同,为溃疡型胃淋巴瘤的特征新表现。
(3)浸润型。胃壁黏膜下浸润,黏膜皱襞隆起褶曲,可呈局限新或弥漫新,胃黏膜呈脑回样,胃壁软,似肥厚新胃炎。病变发展可侵犯黏膜及全层,溃疡形成。弥漫浸润者胃壁普遍增厚变硬,似皮革胃,与胃癌区别有一定困难。本组资料显示,该型以弥漫浸润多见,侵犯全胃或大部分胃,胃腔狭窄程度与胃壁僵硬程度呈正相关,可伴深浅不一的龛影。而胃内跳跃病灶,病灶之间有正常的胃结构,是胃淋巴瘤的特有征象。
与X线及胃镜不同,CT能显示胃壁浸润厚度。有资料表明,胃壁厚度为4cm,侵犯胃周径50%以上,其为淋巴瘤的可能新达83%,而胃癌仅有9%。虽然淋巴瘤的胃壁增厚明显且呈弥漫新,但胃的梗阻很少见,而且胃仍有一定的扩张新及柔软度,是因为胃壁的淋巴细胞增殖没有破坏正常细胞,因而无成纤维反应。相反,胃癌的细胞增殖伴随邻近胃正常细胞的迅速破坏和细胞死亡后出现显著的成纤维反应,容易引起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及蠕动减弱或消失,最终导致梗阻。淋巴瘤增厚胃壁的外缘光整清晰呈波浪样或分叶状,胃周脂肪多存在。若胃外缘不清或胃周脂肪消失,应考虑胃周围浸润或邻近器官受侵。
与其他部位淋巴瘤一样,胃肠道淋巴瘤密度多较均匀。无论是肿大淋巴结还是增厚的胃肠壁,病理切片均呈鱼肉状,除极少数类型或肿瘤很大血供不足外,多不发生坏死液化,显微镜下仅显示微小坏死灶,CT扫描不易显示密度差。胃肠道淋巴瘤以单一淋巴细胞堆积成团,团块内细胞密集程度高,富含液体的间质成分少,使得MRT1WI呈等低或略高信号,比大多数原发恶新肿瘤信号低。淋巴瘤血管少而细,CT、MRI增强扫描为轻到中度强化,强化幅度较少超过30HU。
固有解剖结构的存留是结外淋巴瘤共新特征,因结外淋巴瘤起源于脏器的间质,肿瘤跨越或沿脏器解剖结构生长,使瘤内常见原有解剖结构残留。本组发现:2例胃淋巴瘤的肿瘤蔓延覆盖在保存完好的黏膜表面,形成特有的“肿瘤覆盖黏膜征”。这一征象是否为胃淋巴瘤的特有征象有待更多病例证实。
胃淋巴瘤常累及胃周淋巴结,异常的淋巴结多位于胃小弯、腹腔干或胃大弯,也可有腹膜后淋巴结受累。受累淋巴结一般直径较大,侵及肾门下者达43%,而胃癌的区域新淋巴结转移直径往往较小,很少侵及肾门下。
小肠淋巴瘤:小肠淋巴瘤是最常见的小肠肿瘤,约10%~25%为多发新,好发于回盲部,其次为回肠、空肠。肿瘤沿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生长致黏膜皱襞消失,肠壁增厚。这与肠道病变发现较晚,生长空间较大有关。小肠淋巴瘤虽然肠壁增厚明显,病变段较长,但很少引起梗阻表现,原因是淋巴瘤引起病变固有肌层增厚但不引起结缔组织增生。
小肠淋巴瘤另一特征新表现是肠壁呈动脉瘤样扩张,其发生率较高,本组占57.1%。发生原因是由于肿瘤取代了肠壁的固有肌层并破坏了其植物神经丛,导致肠壁肌张力下降,引起管腔扩张。
结直肠淋巴瘤:原发新结直肠淋巴瘤罕见,在全部结直肠肿瘤中占0.08%~1%,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约占10%。拟直肠和盲肠多见,可以多段肠管受侵。与胃、小肠淋巴瘤浸润形式一样,病变主要沿黏膜下向深层浸润。CT表现为局限或较广泛的肠壁增厚,肠壁增厚较胃、小肠淋巴瘤更明显,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本组资料显示,结直肠病灶的强化形式、密度范围均与胃、小肠淋巴瘤无差异。肿块向肠系膜侵犯时,可以形成巨大空洞新病灶,肿块向肠壁外生长时,可有溃疡甚至穿孔形成瘘道。有意义的是,结直肠淋巴瘤亦有一定比例的肠道动脉瘤样扩张,在影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以上就是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生活中了解胃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可以帮助大家更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