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抢”军粮,到民众饱腹口粮,到如今富民增收利器,武乡小米走出太行山,叫响市场。 高瑞峰 摄
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抢”军粮,到民众饱腹口粮,到如今富民增收利器,武乡小米走出太行山,叫响市场。 高瑞峰 摄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小米粒”撬动大市场 山西武乡小米产业乡村振兴“挑大梁”
中新网长治6月16日电 题:“小米粒”撬动大市场 山西武乡小米产业乡村振兴“挑大梁”
作者 高瑞峰
昔日可饱腹,今时可致富。从抗战时期的“小米加步抢”军粮,到民众饱腹口粮,到如今富民增收利器,武乡小米,走出太行山,叫响市场,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
“目前,公司拥有谷子基地19600亩,产值达3000多万。”16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红雁介绍,作为武乡小米产业领军企业之一,该公司小米产业带动农户900余户,辐色7个乡镇。
武乡县谷子种植规模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2万吨左右。 高瑞峰 摄
武乡地处太行山西麓,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抗战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曾长期驻扎于此,民谣“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是彼时当地军民团结的生动体现。
作为优质小米产地之一,武乡小米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相比邻近的“沁州黄”小米,知名度有不小的差距。如何使“好米变名米,名米卖优价”?武乡创建绿SE生态有机小米基地,制定“武乡小米”品牌化发展战略,着力发展“小米产业”。
借助传统谷子种植优势和山西省农科院科技力量,发展机械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并与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合作,让“武乡小米”搭上电商快车。同时,依托红SE革命基地,讲好“小米加步抢,好米在武乡”故事,持续提升地域品牌。
武乡打造“小米加步抢,好米在武乡”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小米生产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高瑞峰 摄
目前,武乡培育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260余家,小米加工企业30余家;与京东、淘宝、微店等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建成电商服务和收购网点,覆盖75个行政村。2021年,武乡网店销售小米330余吨,销售额超667万元。
“我的小米不愁卖。”50岁的韩登科是武乡县种粮大户标兵、十大网红电商,今年,他担任负责人的种养合作社,种植谷子1500亩。他说,这几年小米订单越来越多,带动了周边30多个自然村、500余户农户增收。
据武乡县农业农村局数据,近年来,该县谷子种植规模稳定在1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2万吨左右。2022年,实施有机旱作谷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万亩,并于全县持续推广“京东农场”。
“小米粒”撬动大市场,山西武乡小米产业乡村振兴“挑大梁”。 高瑞峰 摄
当前,武乡打造“小米加步抢,好米在武乡”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小米生产向集约型、效益型、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科技服务组织+农户”等产业发展模式,瞄准“小米之都”目标,研发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
“山圪梁梁开花地生金,黄澄澄的小米富了人。”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谷子TUO壳加工后,一粒粒小米晶莹圆润、SE泽金黄。杜红雁说,“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往前走,将‘武乡小米’推向全国市场,卖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