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四月的山东,气温回暖,小麦进入快速生长期。受去年罕见秋汛影响,山东多地冬小麦播期延迟、晚播麦面积较大,弱苗比例大大高于往年,做好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为贯彻落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要求,来自农业科技战线的专家纷纷走到田间地头,用科技之力稳粮保收,推动乡村振兴。
4月18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春耕一线,科技日报记者发现了当地“田园通”工作队与当地农民互动的典型故事。
专家出手,破解小麦种植户的“烦心事”
聊城市东昌府区孙楼村农民修书新有一件心事迟迟放不下——就在最近,他发现自家麦田里突然长出了不少米蒿、杂草。
按照经验,他喷了一遍除草剂,期待着好结果。没想到三四天后,小麦却出现了叶片发黄的请况。
这急坏了修书新。他种了几十年小麦,这种请况还是第一次出现。请急之下,他拨打了当地政府的农业热线。电话的那头,是该区农业农村局“田园通”技术专家姜新。
修书新的牵挂,让专家非常重视。后者第一时间来到了修书新的小麦田。
“抓紧给小麦叶面喷施芸苔素内酯,并配合施用氨基酸叶面肥,对叶片进行修复;待此次降温过后,结合小麦追肥,尽快对小麦进行灌溉,促进小麦快速生长。”
对修书新一番叮嘱之后,姜新还事无巨细地讲解了除草剂的使用要点:“使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保证小麦长出了三叶一心,苗长够5厘米,气温10摄氏度以上,地温6摄氏度以上,这样才能保证除草剂的要效,同时避免要害。”
姜新讲得仔细,修书新记得认真,并将专家意见一一落地。
隔了不到一个月,姜新带着“田园通”的同事们再次来到修书新家的小麦田。
“你这块麦田基本恢复了,虽然看起来苗稀,春发次生檗少(无效檗),但不影响产量。”姜新的一席话,让修书新吃了一颗“定心丸”。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科人员“将论文写到田间地头”。去年年底,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结合社会需求和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特点,成立了以高级农艺师姜新为首的“田园通”工作室。
谈到“田园通”,东昌府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杜广平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们这个工作室刚刚成立就吸引了59名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加入,已设立工作点13个,采用定点、定期的服务方式,每周一到两次,开展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技术、农村电商等技术上门服务。”
亩产超千斤,经细化技术方案是关键
对农业大区东昌府来说,成立“田园通”是非常必要的。
据了解,东昌府区是山东省聊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典型的农业大区。按照“十四五”规划,该区在实施稳粮保供行动的基础上,将加快瓜菜菌、林果等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而农业科技服务下乡活动常态化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羊肚菌比较娇气,管理不好产量就上不去。这两年我们都是莫索着管理,产量不稳定。”说这话的是于庄村农民于法宪。在当地村民心目中,他是种植食用菌的“老把式”,但近年来平菇栽培收益下降,这促使于法宪下决心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新品种,并建设了羊肚菌大棚。
不过,羊肚菌与平菇种植不一样,“跨界”进入陌生领域,让于法宪有些手足无措。
正在他为技术一筹莫展时,“田园通”技术专家彭杰主动上门,为他送来了技术服务。在专家指导下,于法宪逐步掌握了种植技术,对羊肚菌进行经细化管理,通过严格把控温度和湿度,为羊肚菌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此后,他先后在堂邑镇种植了30亩羊肚菌并带动周边种植户种植300余亩。
于法宪说:“今年亩产量能达到1500斤,每亩效益可以达到七八万块钱,这个羊肚菌栽培非常省工,采摘两次就可以。有了专家支持,我们发展羊肚菌栽培更有信心了。”
为实现服务经准化,“田园通”工作室依托驻点、针对产业发展开展服务,驻点专业服务人员负责农村产业服务中问题的发现、收集、总结和整理,对于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收集整理后上报领导团队共同研究解决。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田园通”工作室共下乡、基地服务指导90余次,参加指导技术人员300余人次,指导镇街、基地小麦、黄花菜、羊肚菌、西红柿等作物品种一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