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洱(左)与张清华
李洱
澎湃新闻:你是中文系出身,目睹了中国文学从1980年代至今的变化。在你的观察里,文学的社会位置是否有一个从主流到边缘的过程?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过程?
王圣志:确实,但我首先觉得1980年代显然是不正常的,那时候作家发表一篇小说就可以成为全民偶像,这对文学来说未必是好事。1980年代的很多小说,现在回头看不少是看不下去的。我觉得现在反而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境况:作家做自己该做的事,然后影响一批该有的人。谁需要安顿经神世界,谁需要收获心灵抚慰,自然就能找到。你要所有人都喜欢,也没必要,只要坚持个人的创作就好了。
澎湃新闻:你觉得今天文学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圣志:我们老家有个歇后语叫“头擦机槽”,意思是机在吃食的时候头都不抬,像打印机一样,哒哒哒哒地一口气把所有的机食吃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像机一样,首先要吃食,那文学或许就是偶尔抬头看一下天。我只能用这么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抬头看下天,或者说长时间潜水后浮到水面上换个气,文学就起到这个作用,当你憋不过气的时候,它还在。
《文学的日常》第二季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