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齿,刘邦最痛恨的功臣,却不敢杀他,还册封什邡侯,好吃好喝招待。刘邦不是大度,而是雍齿的社会影响力太大,关系到西汉国祚的传承。
雍齿、曹无伤,刘邦最痛恨的两位功臣。雍齿一直都鄙视刘邦,也曾背叛,却活得好好,什么事都没有,惠帝时才病逝。曹无伤,就因为偷露消息,刘邦从鸿门宴回来就砍了他。
同样是背叛,且雍齿更加过分,却能善终,曹无伤则不行。究其原因,雍齿影响力太大,刘邦为了西汉的稳定,没必要杀他,即便刘邦有“兔死狗烹”和诛杀功臣的习惯。
雍齿,沛县豪族,是上层社会人物,一直都看不起刘邦的“泥腿子”。刘邦在沛县也是风云人物,黑道、白道都混得开。白道的萧何、曹参、任敖,黑道的樊哙、周勃,都是他的朋友。
刘邦的社会关系网络复杂,还都混得开,大家都得叫他一声“大哥”。新搬来沛县的豪族吕公,为何把吕雉嫁给四十多岁的“单身汉”,且吃酒席还不带钱的刘邦,原因就在这里,吕家需要在沛县立足。
不可否认,刘邦在沛县确实有影响力,得知他在山中聚集人马,知县都不敢招惹他。但是,雍齿却鄙视刘邦,经常讽刺他“混吃混喝”,还不付账,瞧不起刘邦的为人。
雍齿属于“巨型豪族”,跟王陵(后来担任西汉丞相)是一路人,关系很好。刘邦在沛县,见到王陵就低头问好,叫一声“大哥”,一点脾气都没有。司马迁在史学名著《史记》中,明确说:“以兄事之”。
王陵,心高气傲,脾气火爆,雍齿却能跟他合得来,绝非一般人。如此,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时,就一直害怕雍齿,面对雍齿的讽刺,刘邦毫无脾气,只能将仇恨埋在心里。
前209年,刘邦在沛县起义,县官都被处死,但最痛恨的雍齿啥事都没有,刘邦还得招待他。沛县,秦朝重组之后有两座城池:沛城、丰邑,雍齿就镇守丰邑。
丰邑,不但是刘邦的老家,也是目前仅有的两座城池,战略地位可想而知。雍齿能镇守丰邑,足以表明他影响巨大,对当地豪族、人民具有号召力,起到稳定人心的效果。
前208年,刘邦外出征战,雍齿决定反叛,归顺“魏国”。此时,魏国已经攻取城池几十座,雍齿才有丰邑一座小城,却得到“封侯”的许诺,雍齿的社会影响力,的确不能小觑。
后院起火,刘邦恼羞成怒,率兵攻打丰邑,以惨败告终。刘邦前后3次攻城,前两次被雍齿打得狼狈溃逃,最后刘邦借助项梁的5千经兵,才扭转局势,收复自己的家乡。
前206年,各路诸侯会师,雍齿以“赵国”将领身份,重新跟着刘邦,还带来一帮人马。雍齿再次回归,也依然看不起刘邦,却愿意上阵拼杀,参与平定关东诸侯的战争,立下赫赫战功。
前201年,刘邦在洛阳行宫巡视,听闻部将窃窃私语,便问张良:“天下已经太平了,他们还在想什么呢?”
张良:“大家害怕赏赐不公平,又担心皇上算旧账,他们打算谋反。”
刘邦“天下都安定了,还谋反干啥?先生有什么办法平息吗?”
张良:“陛下最痛恨的是雍齿,只要册封雍齿为诸侯,展示皇上的恩德,将领们就一定不会闹事。皇上痛恨雍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就从他入手吧。”
雍齿,“刘邦最痛恨的功臣”,居然是众将们都知道的事请,足以表明雍齿在军中影响之大,许多人曾经是他的部下。再则,雍齿不断羞辱刘邦,这事请已经传到军队的各个角落,影响非常坏。
痛恨不能当饭吃,稳定将领请绪才是关键。刘邦采纳张良建议,在洛阳设宴款待雍齿与众将领,宣布册封雍齿为什邡侯,世袭罔替。雍齿封侯,将领们终于放下心,刘邦又让萧何赶紧拟定“封赏文件”,将士们不再闹事。
刘邦分封诸侯之后,旋即打击异姓诸侯王,韩信、彭越、英布、臧凃、韩王信都很倒霉,彭越还被烹饪。但是,雍齿却活得很好,好吃好喝,汉惠帝时才病逝。
雍齿“巨豪”身份,让刘邦不敢轻举妄动,西汉建国离不开这些人,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太大了,远非韩信、彭越、英布这些“功臣”可比。
汉武帝时,为了强化集权,将豪族迁到长安、边境,也没根本上解决问题。西汉灭亡后,刘秀逆势崛起,依靠的力量就是“巨豪”,他们是东汉建国的根基,连皇上都不敢招惹,刘秀“度田制”失败,原因就在这里。
参考书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