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江门,富饶传奇的中国侨都。
2022年7月26日下午,结束珠海的企业考察行程,翔蓝人家向江门出发,来到了本期理念之旅的第二站——梁启超纪念馆。
字数:1562 | 3分钟阅读
通过游览梁启超纪念馆,了解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一方面可以探究革命英雄的成长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挖掘梁启超先生与其子女的交流事迹,感受和学习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的家庭教育硕果。
1
“求变”的爱国经神
梁启超先生(1873-1929) 祖籍新会会城镇,是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梁启超一生都在自我变革,近代史的每一场“变”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但不变的是他的拳拳爱国心。
1896年,梁启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宣传维新变法理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维新救国主张;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从改良走向革命,主张共和,但当辛亥革命的劳动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后,他毅然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
“五四运动”时期,梁启超提倡民主与科学,开白话文风气之先。
到了晚年,梁启超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南开大学等校教授。在北京、南京、上海、长沙、天津等大学讲学,为推动中国教育和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
传奇的教育硕果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和中国著名火箭专家梁四礼。
其余六人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做出贡献: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家族传奇。而在传奇产生的背后,则是梁启超科学而独到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梁启超不仅是子女们的慈父,而且是他们的挚友,更是他们的导师。他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渊博学识,通过言传身教,润泽在儿女身上,他把为人、为学的主张和人生感悟,通过数百封充满感请的书信,向孩子娓娓道来。
因此,梁启超的9个子女中,有7人曾到国外留学,但他们毕业后都舍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为报效祖国作贡献。
3
教育片段
梁思庄在加拿大读书时,曾根据父亲的建议学习生物学,但是始终没有兴趣。梁启超知道后,忙写信给她,叫她不必拘泥父亲的建议,后来思庄改学图书馆,最后成为著名的图书馆专家。
1927年2月26日《致孩子们》: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由此可知,梁启超先生对二代的教育与传承、对自己民族理想的坚持值得我们每一位企业家学习与借鉴。
4
经彩留言
游学的目的是学,经过在梁启超故居的游览,大家畅所衣言,将当天的感受、思考。联系自身实际,发表了自己的启发、见解和对策。
李 竞:
在梁启超纪念馆的参观中,更是进入历史。首先,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回顾前人走过的路时,可以看清楚很多历史规律;另外,在回顾历史时,前人的经历、经神更是能打动自己,成为我们前进的借鉴与榜样。
诗 琼:
走近历史,游览了梁启超纪念馆。梁启超先生经历过少年成名,经历过清朝政府改革失败,经历过北洋政府的任命和学府任教等,人生经历各个阶段中沉浮。当时的环境是一个机变的环境,梁启超先生心中的爱国请怀是坚定的不变的。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不确定新非常大的时代,如何向梁启超先生一般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不断学习的空杯和谦卑心态,去改革和创造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课题。
张 昀:
参观了梁启超纪念馆,其爱国、好学以及“教子有方”的教育方式都值得学习。梁启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做典范,感染着自己的孩子,而且在与子女的书信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为父亲对自己孩子看的通偷,同时也能看出,他想教给的孩子更有处事的心新、心态、以及更开阔的眼界和格局。
编辑| 梁丁丹
审核| 石一明排版| 梁丁丹
>>>>
在线研修
STM翔蓝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