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群雄第2位,江东孙氏!(孙坚、孙策、孙权)
由于江东孙氏的事迹繁多而复杂,这里将其分为多篇,来详细讲解。
4.功绩与影响力
《4》东吴政权的后代君主们
(3)255年,在孙峻诛杀了权臣诸葛恪后,孙峻独揽东吴军政大权,率军主动北伐,准备接应淮南一代的魏国叛将毋丘俭、文钦等人,结果还没赶到,两人就被击败,孙峻只能撤军。
《三国志》:二年,魏毋丘俭、文钦以众叛,与魏人战于乐嘉,峻帅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袭寿春,会钦败降,军还。
(4)256年,孙峻受文钦怂恿,再度大举北伐魏国,并派文钦和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军从江都进入淮、泗一带,以便占领青州和徐州。
不过,行军途中,孙峻病逝,导致这次北伐无疾而终,东吴的大权被孙峻临死前,交付到了堂弟孙綝之手。
《三国志》:其明年,文钦说峻征魏,峻使钦与吕据、车骑刘纂、镇南朱异、前将军唐咨自江都人淮、泗,以图青、徐。
《三国志》: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时年三十八,以后事付綝。
(5)257年,魏国封疆大吏诸葛诞在淮南反叛,向东吴请求援兵,于是收到消息的孙綝起兵北伐,派文钦与全怿、全端、唐咨和王祚等领兵救援诸葛诞。
最后的结果是,寿春城被围困,城内全氏兄弟投降,诸葛诞因为嫌隙杀死文钦,文钦二子于是投降魏国,诸葛诞本人战败身死,吴国军队大败,孙綝将战败罪责推给朱异,枉杀大将而结束。
《三国志》: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
《三国志》:吴将朱异再以大众来迎诞等,渡黎浆水,泰等逆与战,每摧其锋。孙綝以异战不进,怒而杀之。
《三国志》:大将军乃使反间,以奇变说全怿等,怿等率众数千人开门来出。城中震惧,不知所为。
《三国志》: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诞,传首,夷三族。
(6)263年,孙休在除掉了权臣孙綝后,暂时掌握了东吴朝政,派遣丁奉进攻寿春,并派出将军丁封、孙异前赴沔中,救援蜀国,然而东吴大军未到,蜀主刘禅已经投降。
264年,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领军队围困蜀国巴东守将罗宪,魏国派将军胡烈率领步、骑兵二万侵犯西陵,以救罗宪之围,陆抗等诸将于是率军退还。
《三国志》:甲申,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魏寿春,将军留平别诣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皆救蜀。蜀主刘禅降魏问至,然后罢。
《三国志》: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众围蜀巴东守将罗宪……魏使将军胡烈步骑二万侵西陵,以救罗宪,陆抗等引军退。
(7)268年,孙皓大举伐魏,令东吴的左大司马施绩攻江夏,右丞相万彧攻襄阳,右大司马丁奉、右将军诸葛靓进攻合肥,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将军顾容等率部攻击投降晋国的交阯叛军。
此战最后大败,东吴的北伐大军,被晋国司马望大军所拒,两路主力施绩、丁奉分别为晋将胡烈、司马骏所败,而南征交阯军队被晋将杨稷大败,刘俊、脩则战死,顾容率残军退守合浦。
《三国志》:会荆州刺史胡烈距绩,破之,望乃班师。俄而吴将丁奉寇芍陂,望又率诸军以赴之,未至而奉退。
《三国志》: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入击交阯,为晋将MAO炅等所破,皆死,兵散还合浦。
(8)269年,东吴南征讨伐交州叛军,孙皓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路出发,令两军在合浦会合共同剿灭交阯叛军。
此战历时两年,终于将东吴南部持续多年的交阯之乱平定。
《三国志》:遣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由荆州,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海道,皆就合浦击交阯。
(9)270年,吴国大将军丁奉北伐寿春,被晋将牵弘击退。
《晋书》:吴将丁奉入涡口,扬州刺史牵弘击走之。
(10)272年,西陵之战爆发,起因是西陵督步阐反叛,陆抗在征讨了步阐之乱后,又击退了由名将羊祜率领的五万大军,围歼晋将杨肇的三万援军,获得了一次大胜。
《三国志》: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
(11)279年夏天,郭马在南方叛乱,声势颇为浩大,叛军先攻杀吴国广州督虞授,又杀南海太守刘略,放逐广州刺史徐旗等人,孙皓连忙派执金吾滕修、徐陵督陶浚、交州牧陶璜等人,一起讨伐郭马。
然而,因为吴国常年作战,国力极度衰弱,短时间内无法调集兵力平叛,直到东吴被西晋所灭,郭马之乱依旧没有平定。
《三国志》:三年夏,郭马反……马与部曲将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因此恐动兵民,合聚人众,攻杀广州督虞授。马自号都督交、广二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兴广州刺史,述南海太守。典攻苍梧,族攻始兴。
(12)279年冬天,西晋发动灭国之战,晋武帝命令镇东大将军司马伷向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向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向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向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贾充为大都督。
这一战,西晋军队进展的颇为顺利,杜预斩杀江陵督伍延,王浑复斩丞相张悌、丹杨太守沈莹等,晋军所到之处,基本都取得了胜利。
280年五月,王濬率先抵达东吴都城,孙皓出城投降,东吴政权自此灭亡。
《晋书》:平吴之役,率众数万出涂中。孙皓穷蹙请降,送玺绶于琅邪王伷。
《晋书》: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克城邑,皆如预策焉。
《晋书》:濬自发蜀,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壬寅,濬入于石头。皓乃备亡国之社,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大夫衰服,士舆榇,率其伪太子瑾、瑾弟鲁王虔等二十一人,造于垒门。濬躬解其缚,受璧焚榇,送于京师。
影响力,东吴政权的三位后代君主,他们的影响力,属于是全国级的,最后晋灭吴之战,晋倾国之力出动,才灭了东汉末以后最后一股割据政权。
综合评价,S级。
5.政权延续时间
江东孙氏的政权,应该从孙坚第一次被封为长沙太守,坐镇一方开始算起,也就是187年。
一直到江东孙氏政权建立,开国之君孙权死后,孙皓开城投降结束,也就是280年。
因此,江东孙氏政权,一共延续了94年的时间!
评价,S级。
综上所述,江东孙氏的东吴政权,巅峰期拥兵超过二十万众,并且占据了荆州大部,扬州大部,交州全部,海外夷州等诸多岛屿,联合了江南的士族豪强,立国近百年,成为了东汉末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三国君主。
东吴政权,由孙坚奠基,孙策开辟,孙权坐稳江东之主,多次北伐曹魏西晋,有效的抵抗住了北方政权的进攻,成功割据一方,称尊于东南。
相比于蜀汉政权,江东孙氏宗亲算得上是人才辈出,名将很多,同时东吴政权得到了江东本土士族的认可,再加上孙策的世袭部曲军制,使得东吴政权前中期具有颇为强大的军力。
不过,东吴政权并没有得到中原士族的认可,南方投降曹魏的将领比比皆是,而北方投降东吴的将领,却屈指可数,由此可见东吴政权在孙权接手后,就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希望。
东吴政权的君主中,有希望统一天下的只有孙策,因为孙策是用底层武人、宗亲大将和外地士族在制衡本土士族,手段和曹草很像,只是更加机烈而已。
而孙权却让渡利益给江东士族,打压宗亲大将,手段和曹丕很像,虽然孙权让政权本土化了,但是也受到了本土士族的掣肘,最后东吴政权中的领兵将领,再也没有出过底层武人,全部被士族掌控,成为了偏安一隅的割据政权。
在孙权死后,世袭部曲军制和政权本土化的弊端,彻底引爆,东吴的士族不仅掌握了部曲军队,还掌握了朝政大权,出现了很多草控皇室的权臣,使得东吴大权旁落。
综合来看,江东孙氏的东吴政权,在五个方面,得到了四个S级评价,一个A级评价,综合评价处于S级,位列汉末群雄的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