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作为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帝的继任者,是王朝中除皇帝外的二号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皇子为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夺,然而不是每个太子都能够顺利继位,要么因为短命没有熬过皇帝,要么因为被人诬告而被废。历史上就有这么几个太子,他们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最后却无缘继承皇位,十分遗憾。
秦朝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史记》评价其“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远见。”新格仁厚的扶苏十分反对当时的严苛律法,因此经常劝谏父亲秦始皇,父子俩也时常拌嘴,可在秦始皇心里还是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的。但后来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触怒龙颜,被秦始皇发配到边疆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没过几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死前留下了召长子扶苏回咸阳参加葬礼的遗诏,但赵高联合李斯篡改了遗诏,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赐死了扶苏。胡亥上台后朝政大权由赵高掌控,统治残暴,导致民变四起,秦朝二世而亡。若扶苏能够顺利继位,那么蒙恬等大将也不会被B死,就算仍然有农民起义,秦朝也不会像胡亥当朝时那样无将可用。更何况陈胜、吴广起义时打的还是扶苏的旗号,可见扶苏在秦朝百姓心中的地位。
隋朝杨勇
隋朝和秦朝很像,都是二世而亡,二世的太子之位得来都不正。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本是北周重臣,于公元581年2月14日B北周静帝禅让,以隋代周,3天后就册立嫡长子杨勇为皇太子。杨勇也是不负众望,协助父亲处理政务是得心应手,在朝臣心中有一定威望。但是他唯一的缺点就是好SE,喜爱奢侈,十分宠爱自己的妾室云昭训,正妻元妃却得不到杨勇宠爱,这违背了独孤皇后的爱请观。
杨勇的正妻元妃病逝后,他便让云昭训主持太子宫,导致独孤皇后认为是杨勇和云昭训合谋害死了嫡妻,便责备杨勇,还派人去暗中调查。颇有野心的杨广得知母亲对太子不满,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假装自己没有什么姬妾,只愿与正妻萧妃厮守。因此独孤皇后越发讨厌杨勇,反而对次子杨广的德行大加赞赏。隋文帝杨坚经不住独孤皇后的枕边风,加上杨勇本人也时常抱怨父母,最终决定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
等到公元604年杨坚在病榻上奄奄一息时,杨广才暴露自己的本新,非礼自己的小妈宣华夫人,隋文帝得知后大怒,并派人把杨勇接来,可惜被杨广抢先一步封锁消息,没多久杨坚就离奇去世,“伪装”多年的杨广终于得以继承大统。可惜隋朝在他的带领下迅速衰落,最终二世而亡,若是杨勇继位,隋朝恐怕不会如此短命。
唐朝李建成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唐朝建立后就被册立为太子,协助李渊处理政事。之后多次防御突厥的入侵,并斩杀刘黑闼,平定了山东地区。手下有王珪、李瑷、罗艺、韦挺、冯立、魏征等猛人,又有齐王李元吉的支持,势力十分大。但李建成作为储君不能长期在外征战,因此武德一朝大部分时间李建成都在长安处理政务,这期间秦王李世民四处征战,收服了不少能人,有了与李建成一较高下的资本。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突然发难,在玄武门打了李建成一个措手不及,最终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在这场兵变中被杀,太子党也随之被瓦解。虽然李世民当皇帝确实不错,但也为后世子孙开了个不好的头,每次皇位更替都难免经历一场血雨腥风。若李建成能够顺利继位,做得不一定比李世民差。
元朝真金
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与父亲忽必烈一样都十分喜爱中原文化,与中原士大夫的关系十分友好,还是朝中“汉法派”的首领。忽必烈对这个太子寄予厚望,费心费力地去培养他。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有一名南台御史上疏请年事已高的忽必烈禅位于皇太子,真金得知此事后十分惶恐,最终忧惧成疾于同年去世。之后忽必烈立了真金的三子铁穆耳为皇太孙,即之后的元成宗。但铁穆耳并不喜欢汉文化,使得元朝偏离“汉化”轨道,最后也没能打破“胡无百年之运”的预言。若真金能够顺利继位,元朝会继续汉化,逐步摆TUO游牧民族的习气,最终成为像清朝那样拥有二百多年国祚的王朝也未可知。
明朝朱标
朱标可谓是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他的父亲朱元璋是贫农出身,难免保留一些小农思想,十分在意父子亲请,在他心里可能只有马皇后和朱标算作家人,所以对朱标十分疼爱。明朝建立后朱标就开始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朱元璋对他完全不设防,时不时地就让朱标监国以锻炼理政能力。可以说朱元璋在位期间做的所有事都是在为朱标铺路,他想将一个盛世江山交给朱标。可惜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不久就因风寒病逝,这给已经64岁的朱元璋当头一棒,但生活还得继续,他又立嫡长孙朱允炆为储君,可已过花甲之年的朱元璋没有时间再培养朱允炆了,为了孙儿能够顺利继位,朱元璋不得不对开国功勋举起大刀,处死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名将。这导致朱允炆一朝无将可用,皇位也被朱棣抢走。若朱标顺利继位,哪还有朱棣什么事。
可以发现以上五位太子都是新王朝的首任太子,可却都没有成功继位,可见新王朝第一次的政权交替都是个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