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项羽门下的一员谋士;他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刘邦统一天下的得力助手;他后来却因为人品卑劣遭人诟病,就连他的主子刘邦对他都有区别对待的时候。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西汉开国功臣——“陈平”。
陈平是战国末期的魏国人,从小家中贫困,根据史书记载陈平一直与哥哥陈伯一同起居,家中有农田30亩。这里小编想说的是家里有30亩的农田,还能算是贫困家庭吗?
陈平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对黄老学说颇感兴趣。他还喜欢旅游,到处游览大千世界。哥哥陈伯为了支持弟弟对旅游的喜好,便一个人承担了家中所有的劳务,使得陈平更有时间出外交游。不得不感叹,有一个好哥哥真香。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喜欢看书的陈平又被附上了喜欢交游的属新,也使得他眼界以及知识储备异于常人。
公元前209年,当时的陈胜吴广起义在全国到处开花。陈平也想加入起义的大军,于是道别了自己的兄长前往临济投奔当时刚刚被封的魏王。然而经过一系列的辗转陈平又落到项羽的手里,当时在项羽的手下当一位谋士。
然而在日常的工作中,项羽始终没有重用陈平,这一点也让陈平颇感郁不得志。直到那一天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被刘邦的气宇轩昂所打动,陈平认为刘邦将来一定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物,所以当即就有了跟随刘邦的想法。
然而,此时自己还是项羽帐下的一名谋士,如果突然反水,不仅到刘邦那边不见得能得以立足,项羽这边也不会轻易放过他,在分析了利害关系之后,陈平决定等待机会。
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平也是如此,很快这样的机会就来到他的面前。当时刘邦被项羽软禁,便跟张良商议计策,然而两个人都是身陷敌营,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开,必然需要外力帮忙。
这时候他们就想到了鸿门宴上的陈平,但是想到陈平之后新的问题又来了,陈平是项羽帐下的谋士,他会帮助对势力的将领吗?
最后张良决定孤注一掷博个机会,找到陈平,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在二人商议之下,谋划了一个一石二鸟的计划。
陈平先是在朝中给项羽各种种草,以当前朝廷府库空缺,应当以节约成本为大事。建议项羽让各个诸侯国国王回到自己的封地以减免军中开销。这一点从国家社稷来讲确实是个好建议,项羽必然也是同意,但是其他诸侯都走了,项羽唯独把刘邦扣下了。
这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后来在陈平和张良的配合之下互唱双簧,项羽搞得犹豫不决,最后只得同意。刘邦也是逃出生天离开了项羽的地盘,陈平这样的草作也为刘邦之后东山再起,赢得了很好的良机。
公元205年,因为司马卬投降了刘邦,项羽恼羞成怒将这件事请的过错归咎于陈平。陈平本来就对项羽不重用自己心怀不满,现在还到处成为背锅侠,自然更加不爽,于是决定投奔刘邦去了。
然而,刚到刘邦阵营的陈平并不能让刘邦门下众人信服,都认为他是项羽派来的间细即使不是,这样的人也不值得重用。就连曾经被他救过的刘邦也禁不住众人的诋毁,对陈平的来意产生了猜疑,他把陈平叫到身边质问道“你以前帮过魏王,后来投奔了楚霸王,现在又来投奔我,这到底是什么套路?”
陈平倒是淡定自若的回答,“同样的东西在不同人手里的作用有不同。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罢了”。听到此话,作为一代枭雄的刘邦虽然还是并未完全信任陈平,但是深知自己现在也是用人之际,也就半信半疑的将陈平收入帐中。
公元203年楚汉战争打的正酣,刘邦也在这个时候被项羽围困了有一年有余,几乎是处在了弹尽粮绝的窘境。刘邦也曾经一度向项羽求和,然后项羽自认为已经胜券在握哪里还听你这个将死之人的求和。
这个时候又是这个陈平出谋划策,让刘邦买通楚军将领,在城中散布不利于项羽帐下大将钟离眜的谣言,一时间城中谣言四起,钟离眜无辜背锅,后来这些谣传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也不得不使项羽起了疑心。从此以后有重大的事请的商量也就再也没找过钟离眜来。自此陈平的孤立钟离眜的计谋达成。
还有一次,项羽派遣使者到刘邦营中做事,陈平前期派人预备上等客房、上等酒菜、甚至餐具都是极品,来招待来使。后来在房中假装误以为是范增派来的使者各种问候范增,当得知是项羽派来的时候,就立马变脸撤去餐具酒菜,又让使者来到简陋至极的客房居住。
如此大差别对待别说使者,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范增在刘邦这边“很吃香”。
使者回到项羽身边后,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的把事请告诉了项羽。项羽本来就曾经听过,范增有私通汉王的一些小道消息,这里小编不得不说这些小道消息,按照现在的逻辑可能也是陈平给安排的。加上这次使者的遭遇,项羽更加确定了范增有私通汉王的行为。
自那以后范增不再得到重用,就连日常提出的建议项羽也不再听取,范增同样作为谋士,看到这样的请形当然心中也能感觉到其中奥妙,不再多有话语,最后在75岁那年郁郁而终。
就看上面这些请形,不难看出陈平是一个颇有计谋的人,懂得孤立敌对势力的经兵良将,使得敌对的王者无人可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那么为什么又说他是人品极坏呢?
其实,在历史上手陈平人品恶劣的传说很多,但是无非是围绕这么几个话题在做文章:背信弃义、中饱私囊、无兄盗嫂。
背信弃义:是相对项羽讲的,他本来是项羽门下的谋士,后来又投奔了刘邦,从项羽角度来讲确实是背信弃义,但是从他自己角度来讲,本来也还就是“良臣择主而事”的事儿。
中饱私囊:他自认为自己从项羽那边投奔刘邦的时候身无分文,日子过得很是清苦。得到刘邦赏识以后,仕途平步青云,自然也有人过来奉承他。但是,在刘邦面前已经表示,他只收了钱但是没有做违背规则的事请。这里小编想说的是,你这算不上中饱私囊,也得算是偷间耍滑了吧。
无兄盗嫂:这一点小编认为基本就是无稽之谈,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陈平和陈伯一起生活的时候。他的嫂子对这个小叔子算是一脸的嫌弃,既不能养家糊口,又不愿意为家庭分担劳务,就知道整天游手好闲(前面说过,陈平喜欢到处交游)这样的叔嫂关系怎么会轮得上盗嫂的地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