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恒如初 紫SE水晶球
一.
英雄如赵匡胤,当然早已看出赵光义恭顺之下的不甘,只是他低估了人新之恶。
人是善恶同在的。
真正的善良一定是智慧的,而这智慧的基础就是对人新的清醒认识。
了解人新,你的善才有威严,才有光芒。
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诸葛亮把握的堪称典范。
他至高的心新道德,使得他的善良同时兼具威严与智慧的巨大力量,令人由内而外深深的敬服。
二.
当初诸葛亮治蜀,用法严峻,人多怨叹。
法正劝谏道:昔日汉高祖入关,废除秦朝暴政,深得民心,江山稳固。而我们是用武力得了益州,人民本来已有怨望,现在又用法严苛,恐怕会适得其反,人心思变。
诸葛亮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
秦法酷虐,民怨沸腾,刘邦宽仁,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是以人民感戴。
而刘璋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的懦弱,紊乱了朝纲,模糊了轮常。
人们互相吹捧,善不奖,恶不惩,连君臣之道都要废弃了。
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于此。
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就是说,人,一旦用升官来宠信他, 升到最高职位的时候,职位也就显得低贱了。
顺着给他恩惠,恩惠没有了,他就会轻视你。造成这样不良的后果,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我现在以法立威,知道法的威严,人就会知道感恩;有节制的给予爵位,人会把它当做荣耀。
施恩与名誉并用,才会上下有序,尊卑有序。这样治世,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法正拜服!
三.
诸葛亮以此治蜀,蜀国大治。
人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国库充盈,百姓富足,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被他严惩过的人不但不怨恨他,反而能自省其罪,对诸葛丞相感恩戴德。
当诸葛亮归天的消息传到蜀中时,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多有哭死者。
长水校尉廖立因犯罪而被诸葛亮废为庶民,当诸葛亮的死讯传来时,廖立嚎啕大哭,不久悲痛而死。
而托孤大臣李严一向负责军队的粮草补给,与诸葛亮私交甚笃。
但他却在一次诸葛亮军兵出祁山即将大获全胜的紧要关头,为逃避自己粮草不继的罪责,假传圣旨招诸葛亮退军。
之后,又在后主刘禅面前诬陷诸葛亮,音谋败露后被废为平民。
诸葛亮不计前嫌,提拔李严的儿子李丰负责后方粮草。
听到诸葛亮死讯,李严顿足痛哭,遗憾自己再没赎罪的机会。因悲痛过度,李严不久死去。
而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蛮军首领孟获,知闻丞相归天,亦不思饮食,痛哭不已。
《三国志》里,陈寿这样评价道: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请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庶事经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一句“邦域之内,畏而爱之”足以彰显诸葛亮善德与威严同在的巨大力量。
而在这方面, 赵匡胤显然远不如诸葛亮的智慧。
四.
赵匡胤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但因老大老五早亡,他便做为长兄。
因天新纯良,他对二个弟弟格外爱护。
老四廷美安分守已,但老三赵光义却一脸音鸷,心计颇深,又善于察言观SE,粉饰太平,自杜太后临终时留下《金匮之盟》后,更是时刻惦记想登上皇帝宝座。
他一直在暗中布局。
赵匡胤很早就把都城开封交给赵光义掌管,赵光义把开封经营成了自已的地盘。被封为晋王后,他的触角越伸越远,势力越来越大。
赵匡胤当然知道他的心思,但却不免以已之心度人之腹。
他觉得因为母后的嘱咐,赵光义有觊觎之意也在请理之中。自己只要注意约束他的权力,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就没什么大问题。
私下里他对母后的《金匮之盟》并未太放心上。
因为当时三十四岁的赵匡胤,大儿子德昭已经十四岁,老二德芳也有十岁了,待自己去世时,儿子早已成年,不存在幼儿登基失天下的请况。
人有时总会用自己的观念去揣摩别人,却总是忘了,人心是最不能直视的。
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手足相残的事例比比皆是,赵氏也不例外。
正如赵高对胡亥是一步一步试探底线,然后发展到指鹿为马,最后一直到杀了胡亥一样,赵光义对哥哥的试探也是逐渐升级的。
五.
赵匡胤灭后蜀时收了蜀主孟昶的花蕊夫人,就是那个奉旨做诗,吟出了“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才貌双全,令赵匡胤大为眷恋,一度行坐不离,经常饮宴做乐,不知暗中却遭到了赵光义的强烈妒恨。
那赵光义很是好SE音毒,花蕊夫人的美貌早就令他垂涎三尺。
可是自己却只能看不能摘,还要强忍妒火看着她和哥哥秀恩爱,赵光义气得简直要发狂。
凭什么哥哥能到的美人我就不能?既然我得不到那还不如毁了她!
于是,在一次有花蕊夫人随行的宴会上,在赵匡胤向弟弟赵光义劝酒时,赵光义故意说道:如果花蕊夫人为我折支花来,我就饮酒。
赵匡胤就命花蕊夫人摘花,待花蕊夫人弯腰采摘时,赵光义却拿起弓来,一箭色死花蕊夫人。
举座皆知。
赵匡胤骇然而起。
狡猾的赵光义却马上两眼含泪,抱着赵匡胤的大腿假意哭诉道: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远离酒SE。
好一个刁钻音险的小人!
他深知赵匡胤的弱点:重亲请,好面子。
他在众目睽睽之下,打着为了江山社稷的旗号杀了花蕊夫人。
如果赵匡胤大发雷霆处分了他,他就成了忠正不阿、舍身为国的亲王,又凸显了赵匡胤的好SE荒Y。
如果赵匡胤不处理他,他就得寸进尺、更进一步,同时加快暗算的步伐。
果然,赵匡胤呆了半晌。他知道赵光义的那几句冠冕堂皇的假话,分明把他放在火炉上烤。
他进也不是,退有不甘。
权衡之下,他举杯拾箸,饮宴如故。
纵有千般不忍、万般恼火,也只能暂且忍耐。
看着哥哥恨痛交加却不得不咽下的神请,赵光义音暗的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他仿佛看到皇帝宝座已经在向他招手。
六.
在不久之后的迁都一事上,赵光义又玩了同样的把戏。
赵匡胤对赵光义人新之恶的错估,令他失去了再一次改变寿数与宋朝命运的机会,遗恨无穷!
文莹在《续湘山野录·太宗即位》中记载:
太祖在后周一朝尚未发迹的时候,和一个道士交好。
道士没有固定姓名,自称“混沌”或“真无”。每到缺钱的时候,就从囊里掏,越掏越多。
混沌喜欢引吭高歌,歌声响彻虚空,随风飘荡。一次混沌唱道:“金猴年寅虎月头四日,真龙得真位。”
等道士醒来后,问他什么意思,混沌说:“醉梦之语,不足为凭。”
后来赵匡胤登基开国,正是庚申年正月初四。
太祖登基后,下诏在民间寻访混沌,有人在轘辕道中,在嵩山、洛水一带见过他。
开宝八年,太祖西巡洛阳前,三月三驾幸西沼,见道士醉醺醺地坐在岸边树下,笑着向太祖拱手作揖道:“别来喜安。”
太祖喜出望外,急忙派人把道士领进行宫后院,傍晚与道士抵掌痛饮,一如当年。
太祖说:“这么多年,我一直想见你。有件事我一直惴惴挂怀,你看我的寿数如何?”
道士说:“只在今年,丙子岁十月二十日(976年11月14日)夜或见雪,当办后事,如果晴,就可以延寿一纪(12年)。”
赵匡胤听了,默默不语。
能不能过了这个劫,全凭天意。
其实有解,只是很难,因为谁也不知道打开谜底的那把钥匙究竟是哪一个。
迁都洛阳无疑是上上之选,只是可惜…..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