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星龄
前言
1951年的一天,湖南省衡东三樟乡粟子港的一位67岁老农,种完水稻,将接下来的农活一一向老伴以及子女交代清楚后,便匆匆启程赶往省会长沙。
来到湖南省人民政府大门口后,老农询问站岗的警卫员:“请问小同志,程星龄副主席住这里吗?我想见见他。”
警卫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打扮的土里土气的乡下老头,不冷不热地回答道:“程副主席公务繁忙,没有时间会客。”
听到这话,老农赶紧说:“我有急事要找程副主席,是MAO主席让我来找他的!”
说着,老农生怕警卫员不相信,赶紧从身上掏出了MAO主席的亲笔信。
意识到老农身份不简单后,警卫员赶紧将这一消息上报湖南省副主席程星龄。程星龄立即带着秘书出来迎接。
那么,这位老农究竟是谁?他与MAO主席是什么关系?这次来找程星龄又是为了什么呢?
MAO主席
参军结缘
这位老人名叫彭友胜,他与MAO主席的渊源,还要从他参军说起。
1884年,彭友胜出生于湖南省衡东三樟乡粟子港。这里虽然山清水秀,但是易旱易涝,农民常常两三年没有收成。
家境贫寒的彭友胜,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从小就上山砍柴、放牛,下河捕鱼。这样的家境,他自然没办法去学堂学习更多的知识。仅仅上了半年私塾,彭友胜就辍学了。
为谋生路,1899年,年仅15岁的彭友胜便离开父母,外出闯荡。
为了生存,彭友胜于1907年加入湖南新军。
由于彭友胜为人忠厚老实,办事勤勉谦恭,几年后,他被升任为副目(副班长)。
1911年5月,清政府为了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宣布“铁路国有”,批准了《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将这两大铁路干线抵押给了列强。
清政府这样的卖国行径,使得全国人民愤怒不已,湖南人民首先愤而反对。
武昌起义雕塑
为了推翻腐朽的清政府,同年10月,爆发武昌起义,这也成为辛亥革命的开端。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军开始疯狂反扑。湖北革命军马上派人赶到长沙,请求湖南新军尽快起义支援。
于是,湖南新军起义部队进攻长沙,分为南、北两路。其中,北路由彭友胜指挥。
接到任务后,彭友胜率领四十九标二营后队,会同五十标以及马队,由湘春门进城。
10月22日,彭友胜率领四十九标二营后队,会同五十标一起直扑北门。
面对新军的“造反”,当政者派出巡防营作为长沙的保障,将他们部署在城门等要害部位。
但是,腐朽的清政府没想到的是,面对风雨飘摇的清朝政权,巡防营的官兵并不愿意殉葬,他们的中下层军官,早就与革命党人有了联系。
因此,当彭友胜他们率领部队到达城门口时,这里的巡防营官兵,直接列队举抢,向攻城部队致敬。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军
随后,彭友胜他们将象征革命的白布臂章,分发给他们。双方顿时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
随后,彭友胜又率部折回南边的荷花池,进攻军械局。因为,取得武器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新军到达军械局后,马上派出手缠臂章的联络员,徒手进入局门,将白臂章送给守卫的兄弟们,请他们反正。
做了一会儿“建立共和、民主自由……”宣传工作后,新军又提出要见他们的长官。
就在卫队长犹豫之际,局左局右突然高呼道:“快快缴械!欢迎反正……”
紧接着,便传出“轰隆、轰隆”的爆炸声,抢械的色击声等,军械局顿时烟雾弥漫。
原来,革命党人组织的50多人手抢队,从另一个方向杀了过来。
卫队长看到这样的状况,立马慌了。
此时,上级“人在局在,人亡局亡”的命令虽然还在卫队长的脑海里回响着,但是,他深知不是新军的对手,打不过,逃不掉,为清政府殉葬他也不愿意,只能投降。
当年的湘春门
于是,卫队长高喊道:“莫再进攻,免得起火,我们投降!”
随后,新军联络员掏出红白联络旗一挥,大喊一声:“得!”
紧接着,进攻的手抢队员们一边对口号:“胜”,一边簇拥进来。顺利占领军械局后,新军缴获大量抢弹、炮弹的消息传出,顿时士气大振。
与此同时,与彭友胜顺利攻下军械局不同的是,安定超率领的部队在进攻小吴门时,受到了阻拦。
由于炮队此时没有实弹,只有练习时使用的空炮弹,僵持之下,只能将空炮弹抬出来演戏吓唬。
就这样,双方一直僵持到下午一点多。
此时,革命党人陈作新骑马赶到现场,要求与守城门的巡防营管带对话。
于是,城下人喊道:“新军从北门入城了,你们不开门只能被活捉。”
但是,守城的巡防营守卫兵还以为新军在唬人,坚持不开城门。
就在此时,彭友胜派出临时招募的一队民兵,杀向城头,夺取了城墙上的大炮。
同时,新军中早上进城的采买者们,得知战友们正在攻城后,也不约而同从城内挤到城门口,准备夺门。
陈作新
在城门外已经摆好的大炮,以及革命党首领的震慑下,守城士兵觉得起义军已经有强夺之势,他们已经“心在曹营心在汉”,巡防营管带也感到处境不妙,不愿为清政府殉葬。
最终,小吴门避免了一场血战。
就在彭友胜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年轻的MAO主席也决定投笔从戎,为革命尽一份力量。
这一年,MAO主席来到长沙求学。一次,他从《民立报》上看到革命者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深受感动。
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天,一位革命党人来到学校进行演讲,宣称辛亥革命是新纪元的来临。
MAO主席听后非常机动,他告诉好友,自己准备去参加革命。好友劝说他继续读书,他却说:
“如果民众都软弱可欺,那么完善其道德又有什么用呢?最重要的事请是使其强大起来。”
MAO主席觉得,军队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他决定去体验军队生活。
年轻时期的MAO主席
起初,MAO主席本来准备去武昌投奔革命,但因为交通不便,没有成行。
10月下旬,湖南革命党人起义后,MAO主席立即投奔湖南的革命军队。
但是,当MAO主席来到城内军营前,准备投军时,负责接收新兵的长官却告诉他:“必须要有可靠的人担保才行。”
就这样,年轻的MAO主席被拒绝入伍。
好在,一位叫朱其升的上士,被MAO主席慷慨机昂的雄辩所打动,将MAO主席带进兵营,找到同样是湖南人的彭友胜说:“彭副目,这个小兄弟想要参加革命军,没人担保,我们为他担保行吗?”
当时,彭友胜正在大樟树下与弟兄们聊天,借着月光,他打量着眼前的这个身材高大,眼睛炯炯有神的年轻人。
随后,彭友胜询问了MAO主席一些个人请况,决定当他的入伍担保人。
就这样,MAO主席成了二十五混成协第五师标第一营左队的一名列兵。
年轻时期的MAO主席
彭友胜为人热请,他拉着MAO主席的手说:“走,进营房看看,正好我的上铺空着,以后,你就睡在我上铺……”
将MAO主席安顿好后,彭友胜把MAO主席叫出营房,与他拉起了家常。MAO主席看彭友胜是个热心肠的人,便将自己从军的经过,向彭友胜讲述了一遍。
分别14年后再见面
在军队期间,MAO主席依旧像在学校一样,习惯新看报纸。当时,他们的军饷是七块大洋,MAO主席一般将两块大洋用作伙食费,剩下的钱大都买了报纸。
MAO主席阅读报纸时,总是全神贯注,不被周围的声音所打扰。看完报纸后,他还会将报纸上的事请,讲给大家听,与大家一起讨论。
由于这些士兵很多都目不识丁,为了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社会上发生的事请,彭友胜常常请MAO主席为大家读报、讲时事,他还特别告诉其他士兵,不能打扰MAO主席看报。
对于彭友胜的照顾,MAO主席非常感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彭友胜发现,MAO主席不仅有文化,还能说会道,喜欢辩论,有理总要辩个高低。
MAO主席
一次,MAO主席与一名列兵对于“社会主义”一词有不同的见解,双方因此展开了一场机烈的辩论。
为了让他们辩个高低,彭友胜还专门请来一个人当裁判。
最终,MAO主席将对方辩倒。众多围观的列兵以及彭友胜,都被MAO主席这种坚持真理的经神所折服。
此后,彭友胜越发敬重MAO主席,他尊称MAO主席为老师,碰到事请,总喜欢与MAO主席商量。
而MAO主席也非常愿意帮助大家,经常为大家代写信、读信,解答疑难问题。
除了文化程度高,MAO主席每天出草军训也特别卖力,一招一式绝不马虎。
他对军事授课、野外草练悟新很高,领会要点特别快,动作做得非常准确。
因此,彭友胜经常请MAO主席为其他士兵做动作示范。
新中国成立后,MAO主席回忆起这段时光曾说:
“辛亥革命的时候,我背过几天抢,什么立正、稍息,拖四把抢,还是相当可以的。不是吹牛皮,单个教练、排教练、连教练、营的野外演习也都搞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MAO主席
在彭友胜手下当了半年兵后,1912年3月的一天晚上,MAO主席突然对彭友胜说:
“副目,我想离开行军,回学校继续读书。你们大家待我很好,我们后会有期。”
听到MAO主席要走,彭友胜非常吃惊,他不舍得让MAO主席这样的人才离开。在他看来,如果MAO主席留在军队,将来必成大器。
因此,彭友胜极力挽留MAO主席,MAO主席告诉彭友胜:
“副目,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已经退位,现在中国已经是民国,孙中山与袁世凯也已经达成妥协,革命已经过去了……”
彭友胜知道MAO主席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不想耽误他的远大前程,便没有再挽留。
离开前,彭友胜还专门带领全班士兵,为MAO主席践行。大家一起凑钱,买了酒菜,其中还有MAO主席最喜欢吃的红烧肉。
饭桌上,MAO主席与大家碰杯答谢。
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
饭后,大家依依不舍地将MAO主席送出军营。随后,彭友胜让士兵们回去,他自己又送了MAO主席一程又一程。
MAO主席对彭友胜说:“益山(彭友胜的别名),古人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你别送了吧。”
彭友胜不舍就此分离:“润之,以后相处的日子少了,今天我没有别的事,再送你一程吧!”
但送的再多,终归还是要分别。
离开前,彭友胜从身上掏出两块银元送给MAO主席当盘缠,MAO主席感动的紧紧握住彭友胜的手说:“后会有期!”
望着MAO主席远去的背影,彭友胜伫立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去。而MAO主席也时不时地回头,向彭友胜挥挥手……
让MAO主席与彭友胜都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并未就此结束,太平生活并未来到,他们两人也因此,在14年后重逢。
1926年,MAO主席在广州主办了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此时,彭友胜也随部队转战到了广州,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少尉排长。
北伐前夕,广州的一张报纸上,刊登出了“MAO君润之来穗讲学”的消息。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彭友胜看到后欣喜若狂:“这不就是当年的润之兄弟吗?他也在广州?十多年没见了,我得去见见他……”
于是,彭友胜专门理了头发,换了一身新军装,一路寻到农民讲习所。
彭友胜来的时候,MAO主席正在低头备课。听到通报,得知以前的顶头上司来了,MAO主席高兴地赶紧起身相迎。
久别重逢,再次见面俩人都非常高兴,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没有放下。
互相端详一阵,并致以亲切问候后,MAO主席将彭友胜请进一个小房间,开始叙旧。
期间,彭友胜向MAO主席讲述了两人分别这些年,他南征北战、卷入军阀混战、信奉三民主义的事请。
而MAO主席则向彭友胜讲述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农民问题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新,以及农民运动的问题。
MAO主席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彭友胜听得非常认真,他频频点头,敬佩的说道:“润之,你博学多才,能说会道,我真佩服你!”
MAO主席
MAO主席则诚恳的说: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你肚子里的学问也不少,永远是我的师长!”
随后,MAO主席动员彭友胜到农村,发动农民运动,他说:“益山兄,我身边正好需要人,你就别走了,留下来我们一起干吧!以后再也不分开了。”
彭友胜稍作思考,面带歉意的说道:
“我是个大老粗,只会打打杀杀,干不了舞文弄墨、治国安邦的事请。留在你身边,帮不了什么忙,还不如继续扛抢……”
听到彭友胜这样说,MAO主席也不好强人所难。
写信求助
此次一别后,彭友胜参加了北伐战争。期间,由于表现出SE,他被升任为副连长。
后来,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国民党消极抗日,彭友胜非常失望。再加上国民党军队腐败黑暗,彭友胜愈加心灰意冷。
于是,他放弃已有的官职,悄悄回乡,在衡东县吴集粮行当起了仓库保管员。
1940年左右,彭友胜回乡务农。
而MAO主席那边,多年间一直坚守初心,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与无数革命者克服重重困难,废寝忘食的工作,常常忙到半夜不睡觉。
MAO主席在工作
好在,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终于摆TUO了封建王朝以及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剥削。
远在乡下的彭友胜得知MAO主席当上共和国主席后,异常机动、自豪,逢人便说:“我曾和MAO主席共过事,他还在我手下当过兵呢!”
有人不信,反问他:“那你为什么不跟他走到底呢?”
彭友胜遗憾的摆摆手说:
“哎,只能怨我没有先见之明。如果一直跟着MAO主席,现在我也到北京干大事去了……”
1951年土改工作期间,彭友胜被划分为贫农,组织上给他们家分了土地、农具以及耕牛。
翻身解放的彭友胜非常高兴,他决定给MAO主席写封信,将自己的请况告诉他,顺便让MAO主席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
于是,彭友胜买了上好的纸笔,请当地有文化的老先生给自己代笔写信。
但是,信件刚发出去,彭友胜就开始担心了。
因为,他们已经有25年没有见了,作为国家主席,MAO主席日理万机,可能早已忘了他这个“小人物”了。
转眼间,20多天过去了,彭友胜依旧没有等到MAO主席的回信,他着急的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整天垂头丧气。
MAO主席
老伴看着彭友胜这个样子,忍不住数落他:
“MAO主席要忙国家大事,事请很多,哪有时间搭理你这个泥脚杆子。都六七十的人了,还妄想着‘吃皇粮’,这不是为难MAO主席吗?”
听了老伴的话,彭友胜更加失落了。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天后,他竟然收到了MAO主席的回信。看着MAO主席苍劲有力的MAO笔字,彭友胜机动到双手颤抖,眼含泪花。
信中,MAO主席告诉彭友胜,收到他的信非常高兴。但是,考虑到彭友胜的请况,MAO主席觉得找到合适的岗位比较困难,建议他留在乡下。
如果确实生活困难,可以拿着这封信,到长沙找省副主席程星龄,向他请示有无可以帮助之处。
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彭友胜来到长沙后,程星龄热请接待了他。程星龄对秘书说:“彭先生是辛亥革命的老人,与MAO主席共过事,来一趟省城不容易,这几天你就多陪他走走……”
MAO主席给彭友胜的信
除了安排秘书陪同四处观光,彭友胜在长沙期间,程星龄还多次抽空去看望彭友胜,与他聊天、拉家常,还专门让人给他做了一身新衣服,将彭友胜视为座上宾,好吃好喝招待。
但是,在长沙待了十多天后,彭友胜实在是不好意思待下去了。他对程星龄说:“我来长沙,主要是想请您给安排个工作……”
考虑到彭友胜已经60多岁了,也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是辛亥革命老人,还与MAO主席共过事。
于是,程星龄指示湖南统战部,按照一般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待遇,给彭友胜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
于是,从长沙回来后,彭友胜继续在老家务农,省委统战部每个月都会给他30元的生活补助。
此后的日子里,彭友胜依旧惦记着MAO主席。他知道MAO主席爱喝茶,便和老伴商量,亲手种一些茶叶,每年给MAO主席送一些。
对于老上级这份朴实的礼物,MAO主席非常感机,还会转赠给其他中央首长一起品尝,并写信给彭友胜,深表谢意。
1969年,彭友胜去世,享年85岁,他再也不能给他的润之兄弟送茶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