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垓下之战,项羽战败,带着手下800多名骑兵突围而逃,在逃亡的过程中,项羽身边的骑兵说了一段话,他说:我起兵到现在八年了,亲身打过七十多次仗,所有抵挡我的人,都被我击破,所有我攻击的人,都被我降服,从未曾打过败仗,因而霸有天下。
紧接着项羽认为自己被打败的原因是上天要灭亡他,而不是作战的过失,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项羽让手下骑兵看着他打仗,项羽即使在垓下之战被打败,并且被数千汉军骑兵追击的时候,仍然单抢匹马杀向汉军,亲手斩杀了一个汉军将领和一名都尉,又杀死了近百名汉军士兵,并且冲出汉军的重重包围。
战神项羽
的确,以项羽的武力,在秦末汉初无论是作战勇猛还是军事谋略,几乎没有人比得过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项羽起兵之初,跟随叔父项梁在会稽郡守府单人亲手杀死近百人,凭借勇猛镇住了整个郡守府上千人。
项羽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诸多奇迹,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以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硬抗战无不胜的秦军,硬生生地切断了王离长城军团运输的粮食甬道,以少胜多灭亡了王离军团,然后又迫降了章邯的囚徒军团,以一己之力消灭了秦国的主力军队。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巧妙地运用了骑兵长途突袭的战术,避免正面对抗刘邦军队的主力,以骑兵快速迂回,从刘邦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起了攻击,以经锐骑兵冲锋的战术攻击了刘邦的指挥机构,创造了以3万经骑歼灭刘邦56万诸侯联军的辉煌战役,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以少胜多并取得如此巨大胜利的战役之一。
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是项羽的经典之战
不要单纯地以为项羽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武力过人的猛将,事实上,项羽的任何一场重大战役都有军事谋略的影子,他就是一个军事天才和军事战神级别的人物,在与刘邦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每战必胜,数次把刘邦打得全军覆没,然而楚汉战争最终的结局却是项羽的失败,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管是史书还是影视剧,刘邦给人的形象是厚黑无请、傲慢喜欢骂人、看不起儒生,在军事能力上,刘邦给人的感觉更是一无是处,总经打败仗,而且几次还是全军覆没,跑到韩信军营中夺了韩信的兵,要不然就是靠萧何从后方不断地输送兵员,取得补给后,刘邦又满血复活,再次与项羽缠斗,然后继续输,直到垓下之战。
刘邦真是一无是处的人,当然不是了,著名军事家MAO主席曾经评价过刘邦一句话,MAO主席说刘邦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至少在MAO主席眼中,他认为刘邦比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皇帝还要厉害,MAO主席认为刘邦比项羽厉害的原因有两个:
项羽和刘邦
一是决策对头。
刘邦这个人有一个神奇的能力,就是每次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哪怕是临时做出了错误决策,在听取正确决策后,马上就会放弃自己的错误决策,采用正确决策。
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就是鸿门宴,项羽怀疑刘邦后想第二天发兵消灭刘邦,结果前一天晚上,张良从项伯那里听到了消息,于是告诉了刘邦,张良劝刘邦第二天到项羽军营中请罪,刘邦立即答应,并且自做主张与项伯拉关系,还要与项伯结成儿女亲家,以此为自己TUO罪,事实证明刘邦此时的决策非常正确。
要知道到项羽的军营中请罪随时有可能被杀,一句话说不好,项羽要杀刘邦,谁也挡不住,可以说刘邦是冒着生命危险见项羽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勇气,但刘邦有,刘邦不仅有,而且沉着冷静、不卑不坑,既向项羽解释了自己,又跟项羽叙旧拉近关系,最终安全渡过了鸿门宴。
刘邦的特长在于决策
第二个例子就是郦食其在彭城之战后劝刘邦实行分封制,分封天下诸侯,让天下诸侯为刘邦效力,刘邦同意了,让郦食其带着印章巡视各地进行分封,后来刘邦把这事告诉了张良,张良一听马上劝说刘邦这是错误的做法,将会重复先秦时期的战乱。
刘邦一听张良的分析,就认为自己之前决策错误,于是立即大骂郦食其,并且撤消了之前的错误决策,而采用了张良的正常决策,刘邦作为一方政权的最高领导人,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要知道历史上有多少皇帝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第三个例子就是垓下之战前,刘邦催促韩信发兵联合攻击项羽,但是韩信不仅没发兵,还派出使者请刘邦封自己为代理齐王,刘邦起初是大怒,当着使者的面马上骂起韩信来,结果陈平私底下轻轻踩了刘邦一脚,刘邦立即反应过来。
刘邦与韩信
然后刘邦说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代理齐王,这种超快的反应能力,是其他帝王所不具备的,刘邦不仅收回了之前的话,而且放手让韩信做齐王,因为他明白,只有这样做,才能让韩信发兵攻击项羽,虽然韩信有要挟的成分,但是刘邦为了战略能够忍受,这种非常人的思维不是人人都具备的,在这一点上,没人能比得过刘邦。
这就是刘邦的决策能力,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决策,刘邦总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哪怕是刘邦的决策错误,他都能不在乎面子推翻自己之前的错误,而选择正确的决策,这是刘邦强于其他封建帝王的能力,所以MAO主席说刘邦决策对头。
二是用人得当。
至于刘邦的用人,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这也是刘邦自己说的话:
《史记 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张良、萧何、韩信都为刘邦所用
刘邦认为张良的谋略能力最强,认为自己在谋略方面不如张良,刘邦认为萧何的后勤能力最强,认为自己在后勤能力方面不如萧何,刘邦认为韩信军事能力最强,认为自己在军事上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都被能刘邦所用,这就是刘邦取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会输给刘邦。
刘邦作为一方政权的最高领导,他的能力不是最强的,不管是谋略、打仗还是后勤,刘邦都不在行,但是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尽其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没人比得过刘邦。
比如萧何,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又是刘邦政权的丞相,为刘邦管理着大后方,千万不要小看萧何的权力,当时的萧何管理着关中、巴、蜀等地的一切,权力相当大,如果萧何有野心,暗中动点手脚,拉一帮亲信,那对刘邦将是极大的威胁,并不是每位帝王都能做到像刘邦那样信任萧何,帝王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很难相信手下人,尤其是刘邦这样从底层莫爬滚打起来的人物。
刘邦与萧何
你看朱元璋,疑心就相当重,就不会相信自己手下的大臣,也不会给手下人如此大的权力,在用人方面,刘邦比朱元璋强多了,用人不仅仅是让人做着他的本职工作,还要有驾驱人才的能力,刘邦让萧何管理那么一大片土地,他有能力、手段与把握控制萧何不会反叛自己,这种能力就是一个成功的帝王最基本的能力。
用人不仅有授权,而且还要控制权力,像韩信是刘邦封的大将军,有独立的兵权,在秦末乱世之中,没有人敢把自己的兵权给一个毫无名气、毫不相识的人,哪怕这个人有天大的才能,权力一旦不受控制,就会反噬其身。
比如陈胜,派了自己的部将武臣攻打赵地,结果武臣自立为王,陈胜很生气,但又无能为力,只能被迫接受事实,刘邦就完全不同,刘邦给了韩信兵权,但是却能把韩信牢牢控制在手心,刘邦甚至能单人进入韩信的军营和卧室,还能趁韩信睡觉夺了他的兵权,这背后都证明刘邦有太多控制韩信的手段。
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
很多人认为韩信如果听了蒯越的话谋反,就能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但事实上韩信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刘邦利用自己的亲信控制了韩信,韩信一旦想谋反,就得清除刘邦设在韩信军队中的亲信,但这样的话,韩信就暴露了自己,一旦不成功,还会背负背叛的名声,韩信没有背叛刘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刘邦有控制韩信的手段。
千万别认为韩信不背叛刘邦是因为韩信有请有义,韩信为了自己,连曾经的好友钟离眛都杀了献给刘邦,这叫什么有请有义,不都是为了自己,刘邦用人的同时还能够控制人,这就是最大的能力。
后世的绝大多数皇帝用人都达不到刘邦的高度,刘邦敢于给予人才最大的权力,同时能够控制人才,看看后世的皇帝,有几个敢给予人才最大的权力,比如曹草,他的兵权全部控制在曹氏与夏侯氏的亲信手中,根本不让外人染指的,所以曹草不如刘邦心胸豁达。
刘邦有手段和能力控制手下人才
MAO主席说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主要就是从这两点出发考虑的,一是决策对头,二是用人得当,除此之外,刘邦的心胸非常开阔,能力也非常强大,就拿军事能力来说,秦末汉初,除了项羽与韩信之外,在军事能力方面,没人比得过刘邦,英布就说过类似的话,他只怕几个人,刘邦就是其中之一。
正因为如此,项羽才会败给刘邦,尽管项羽一生胜了七十多场仗,但是最为关键的垓下之战失败了,项羽就再也无法东山再起,而刘邦不一样,刘邦即使失败一千次,他仍然能靠萧何从后方送来的人员与物资从头再来,这是刘邦政权的造血功能,相反,项羽政权就没有这样的功能,项羽的一次失败就意味着覆灭,刘邦的一次失败意味着下一次的开始,项羽难怪要败给刘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