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庆松,字寿珊,清末民初时的邵伯人
叶庆松,年幼时失去父教,就租住在邵伯镇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伦。稍长,与他父亲一样,长得眉宇轩昂,身材魁梧,人们都夸他将来必成伟器。入塾后,授以诗礼,通晓大义,辄能成诵。虽然帖括下笔,千言立就,但他却不屑于寻章摘句,所以,在略涉经史子集后,便考入安徽武备学堂,其成绩也能名列前茅。
毕业后,叶庆松分配到南京三十三标任排长。因在学校接受了新式思想的教育,所以,其所率士兵常常为他慷慨机昂的演说与宣传所感染,倾向于革命。
太湖秋草
1908年11月,清政府召集南洋新军与湖北新军在安徽安庆辖下的太湖举行秋草。这时,省城较为空虚,恰逢此时,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又相继于14,15两日去世,朝野上下一片惊震。目睹清廷腐败,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同样毕业于安徽武备学堂的扬州人熊成基,原先就立下了“推翻政府,改革政治”的志向,这时,便决定在19日借“太湖秋草”之机,将军事演习转化为推翻清廷的革命起义。作为新军一员的叶庆松自然积极响应,听从指令。但是,由于事过仓促,准备极不充分,城外起义军虽然奋勇攻城,城内革命党却接应不及时,加之弹要准备不足,终因腹背受敌而失败。
秋草起义
秋草起义失败后,熊成基化装成和尚东渡日本,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叶庆松则听从熊成基“分头隐匿谋生,以待来日”的吩咐,在经历了磨难后,逃往广西南宁,依仗姐夫丁文篯,充南宁督练公所教导官。
1911年10月10日,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抢,叶庆松听到消息立即响应,在辛亥革命的大潮中,一路从江西到江苏,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待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叶庆松即担任了南京禁卫团副官,旋即调第七师团任副官。
熊成基
民国二年(1913)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后,派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宗教仁,孙中山先生主张兴师讨袁。黄兴在南京就任讨袁总司令时,叶庆松被调往徐州,协助第八师师长冷遹筹措防守事宜。
讨袁失败后,叶庆松在返回南京途中为巡逻士兵抓获,幸而获释。回到江宁后,叶庆松任江宁警察区官。民国十六年(1927)后,北洋军阀孙传芳来往于江淮之间,企图阻止革命军北伐。叶庆松专门绘制了邵伯北湖形势图提供给革命军,以助北伐。
叶庆松后任公安分局巡官,在维护地方治安中取得骄人成绩,却在一次剿灭盗匪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方42岁。(朱毓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