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非常爱楚国,楚国灭了,屈原跳江自杀以身殉国。从历史纵向来看,楚国虽灭,其实楚国的土地、人民、文化都还在,灭亡的只是楚王和国家称号。可以这样认为,楚国不是灭国,而是灭朝。楚国的统治者从芈姓换成了嬴姓,国家的称号从楚国换成了秦国。
但是站在当时历史来看,又确实是灭国,因为当时楚国人和秦国人是不同的民族,那可是活生生的外族入侵。秦国灭掉了楚国,秦人征服了楚人,从此没有楚国人,只有秦国人,可以称得上是亡国灭种。
因此我们更加能够理解崖山发生的大规模自杀殉国事件。元军入侵,南宋军战败,丞相陆秀夫背起八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据说跟随他们跳海殉国的民众多达十万人!十万民众估计是有些夸张了,三五万人倒是比较可信。按元朝的说法,战后海上浮尸十万,我想这里面大多是战死的宋兵,他们是为国捐躯,不是投海殉国的民众。
南宋程朱理学盛行,臣民被灌输忠君思想,宋兵以死战斗,民众以身殉国,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元军的杀戮太厉害了,我曾看到一个数据南宋灭亡时,有3000万汉人被杀。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不知道是否准确。有个说法“崖山之后无中华”,我想就是为了说明汉人被杀戮太多吧。
元朝对汉人如此残暴,按说元朝灭亡时汉人都应该高兴才对。但据史载,元末时有42位元朝的科举进士站出来与红巾军血战,他们要为国捐躯,要以死报国。
南宋末代宰相陈宜中为了抗元,带一小股军队战略撤退到泰国,以图寻找时机收复故国。最终陈宜中客死异乡也没能达成心愿。陈宜中的弟弟陈自中,也是抗元将领,兵败后自杀殉国了。
陈氏可谓是满门忠烈,抗元英雄,然后陈氏后裔中有个人叫陈达,他就是站出来保卫元朝的42个进士之一。元朝灭亡时,陈达痛不衣生,衣投河自尽以身殉国,结果被明军把他救上来了。陈达又要拔明军士兵的刀抹脖子,被明军夺刀救下。两次自杀都没死成。
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殉国,跟他一起上吊的还有一个太监。明末太监们的表现还真让人没想到,宫里几百太监竟武装起来跟李自成闯军干了一仗。他们伺候人在行,打仗当然不在行,可想而知应该是被闯军碾压了。
满朝文武大臣上千人,有的逃跑了,有的箪食壶浆迎李闯王,但也有28个官员以身殉国了。
明朝开国功臣的后人们很多都投降了。徐达的后代魏国公徐允爵带着一帮大臣在南京降清,据说他的家产后来被清朝充公了。包括汤和的后人汤国祚、李文忠的后人李弘济也都降清了。
元人和清人对于汉族来说都是外族,按说应该同等对待啊。为什么南宋灭亡时以身殉国者很多,而明朝灭亡时殉国者少了、投降者却多了呢?这是因为明朝时程朱理学忠君那一套思想已有所衰落,人们更倾向于现实考量,保住个人新命恐怕比忠君殉国更重要。
晚清时期,民智开了一点,理学道统已被很多人唾弃。因此清朝灭亡时,殉国者就更少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福建新军也举事了,闽浙总督松寿派兵镇压失败,然后他就吞金自杀殉国了。不过松寿的自杀,恐怕不能完全认为是殉国,他很大一部分是怕革命党人报复他、折磨他吧。松寿是正白旗人,当年可没少残酷镇压革命党人,秋瑾女侠就死在他的手中。
江西巡抚冯汝骙(kuí)算是比较纯粹的自杀殉国。武昌起义爆发,南昌的新军很快也起事响应,南昌新军学着武昌起义推举黎元洪的做法,也推举冯汝骙为都督,要他宣布江西TUO离清朝。冯汝骙坚决不从,后来服毒自尽了。
还有个相对较小的官——镇江副都统载穆也自杀殉国了。载穆是镶蓝旗人,武昌起义爆发后,载穆眼见各省相继TUO离清朝,深感大势已去,便让手下旗人军队投降,以免无谓的死伤。载穆这样做避免了一场杀戮,拯救了很多生命,也算是功德无量。事后载穆选择了自杀,可能是觉得祖宗的江山亡在他这一代,无颜再活下去。载穆是皇家正统血脉,全名叫爱新觉罗·载穆,比末代皇帝溥仪辈分高一辈。
清朝灭亡,有史记载有名有姓的殉国者就以上三人,相比于以前改朝换代的殉国人数已是大大下降了。
有人说国学大师王国维1927年投湖自杀也是殉国,我看有些牵强。王国维的遗书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依我看,王国维不是殉国,不是殉的那个清朝,他是殉道啊!他是忍受不了世事巨变,忍受不了传统理学道统的丧失。王国维投湖,魂归去兮,他追随的不是大清王朝的背影,而是程朱理学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