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梦华录》人均一进士,宋朝考公很容易吗?
更新时间:2022-07-06

向上,还是向下?宋朝人的阶层焦虑。

撰文 | 王一平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热播剧《梦华录》中,出身几乎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剧中所有重要角SE都为出身所困,并力图摆TUO身份枷锁,逆天改命,实现阶级跃升。

《梦华录》男主角顾千帆(陈晓 饰)18岁中进士,由文换武后因屡破重案,年纪轻轻就身居六品,又被皇帝破格特许“借绯,赐银鱼袋”,晋级皇城司副使。他不愿享受父辈荫庇,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着实令“小镇做题家”们羡慕。而《梦华录》主线讲述三个出身底层的女新通过经商改变命运。

很多历史学家给予宋朝极高的评价。黄仁宇认为,宋代兴起后,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钱穆则称宋以前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则是纯粹的平民社会。

那么,宋朝人的阶级焦虑比当代人少吗?他们实现阶级跃升的途径又有哪些呢?真实请况远比电视剧更复杂,也更残酷。

《梦华录》剧照。欧阳旭

科举:“小镇做题家”的逆袭之路

宋朝将臣民分为“官户”与“民户”,“官”与“民”泾渭分明,差别极大。因而,对于宋朝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想要改变命运就要实现从“民”到“官”的飞跃。某种程度上,宋朝人的阶级跃升相当于现代人的“上岸”。那么,宋朝人怎样才能“上岸”呢?

如同今天的“考公”,科举考试亦是宋朝平民“入仕做官”的主流路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讲的便是科举帮助普遍人改变命运。

宋代科举门槛放宽,每年录取的进士数量几乎是唐朝的五倍,客观上有助于中下层实现阶级跃升。名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传正是宋真宗赵恒为鼓励寒门学子所作,可见宋朝科举氛围之浓厚。

宋代科举推行“自由投考”,几乎所有男新都可以报名参加。同时,科举也是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北宋71位宰相中,便有65人都是科举出身。

除此之外,宋代的科举为促进公平,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作弊手段,比如封闭考场,密封试卷,安排技术誊抄等。考生的名字被封条密封,答卷则由抄手用统一的纸墨和字迹抄写后再交予考官,防止考官通过字迹辨认出考生。

嘉祐二年(1057 年),欧阳修在做礼部省试主考官时,见到一份极赏识的试卷,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做,为避嫌将其放在第二名,开卷后才发现是苏轼,遂对老友梅尧臣感叹:“读苏轼书,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源。

可以说宋代的科举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渠道,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赵冬梅说:“一个人无论家庭出身多么平凡,只要他足够努力,就可以通过某种公开、稳定、制度化的通道实现自身和家族社会地位的提升。”今人熟知的范仲淹、司马光等人都通过科举改变了自身与家族的命运,科举看似让“小镇做题家”也能成功逆袭。

然而,尽管报名不限出身,但“出身”仍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考试结果。宋代的“寒门贵子”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有学者统计,宋代118位文举状元中,家世不详者占43.2%,官宦子弟占42.4%,而寒门出身者只占14.4%。

研究指出,不同阶层的读书人在科举之路上拥有的资本差距悬殊。科举考试耗时长久,参加多场考试的路费和住宿费等,对寒门子弟而言是极大的支出。《梦华录》中,寒门出身的欧阳旭若没有赵盼儿的经济支持,压根不可能再次参加科举,最终中得探花。

此外,官宦子弟可以通过家族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私人老师、珍藏书籍、师资良好的官学等,这些都是寒门子弟够不到的。大多数寒门子弟只能入读资源较差的私学,也无法享受某些考试中官宦子弟名额上的优待。

“出身”不仅影响科举结果,也影响着后续的升迁。在宋代官员的职业生涯中,从地方上的幕职州县官升至中央的京官极为关键。而要想实现这一步,必须有五封朝中官员的推荐信。对于官僚后代而言,凭借家族资源获得五封推荐信轻而易举,然而对于寒门出身的第一代官僚却是极难的。苏轼便曾夸张地说:“我为了得到一封推荐信,杀人都敢干!”

《梦华录》中,顾千帆为更快升迁,在考中进士后弃文从武。对于没有家世背景的寒门学子来说,这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吗?

历史上平民通过从军征战功成名就的例子很多,如唐朝名将薛仁贵。薛仁贵从军不久后,普通立功军人的上升之路就日渐堵塞。尤其宋以后文武分治,形成了文官高于武官,武官高于普通军官的鄙视链。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职多由文官担任,文官最高可至宰相,武官再高也到不了宰相。宋仁宗时,范仲淹因指挥作战有功,仁宗想将他从文官转至武官,范仲淹多次婉拒,正是出于仕途考虑。

普通军官地位更低。宋代推行募兵制,募兵即为职业士兵,来源主要是军人子弟从军、平民接受招募以及罪犯充军,完全靠国家财政养活。他们通常要面涅(在脸上刺字),刺的内容多为军队番号,使其区别于普通百姓,也防止他们从军中逃亡。脸上刺字常代表刑罚,使得他们被隔离出正常社会。

学者们普遍认为,鉴于五代教训,宋廷对武将有深入骨髓的猜忌。抑文轻武的任人取向甚至影响到民间的社会风尚。宋仁宗时,募兵出身的狄青曾一度官至枢密使,手握军权并受到士兵爱戴,但他却受到欧阳修的弹劾从而被贬职,因为一个募兵出身的人手握大权被认为是危险的。因而,宋代的寒门学子要通过“弃文从武”实现阶级跃升恐怕不太现实。

大体而言,宋朝科举制度虽然看上去公平公正,但“小镇做题家”想要凭科举逆袭难度仍然极大。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包伟民所说,宋代考科举的人很多,但可能99%的人都像范进一样,多年不中。

《梦华录》中顾千帆身穿官服。

考试不行怎么办?有关系/钱也行

尽管宋朝科举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但整体上,进士出身仍是最光彩的。《梦华录》中,顾千帆便因为进士出身而被当宰相的父亲高看一眼,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们则因为科举失败而受到父亲冷待。

虽然想在科举中TUO颖而出并非易事,考不上进士的官僚子弟们却可以通过“关系”进入官场。在现代社会找关系是不正当的行为,而宋代“关系户”们则是通过“荫补”制度正大光明地“走后门”。

荫补,又称门荫、恩荫、荫子等,是指帝制王朝中官僚阶层与贵族后代因为皇帝“施恩”,不参加科举考试也能获得官职。

宋代几乎可以说是荫补最为泛滥的朝代,清人赵翼曾说过,“荫子固朝廷惠下之典,然未有如宋代之滥者。”宋朝荫补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皇帝生日会大行荫补,三年一次的祭祀会荫补,皇亲国戚与后妃可以申请荫补,大臣们退休或辞职时可以申请荫补,官员突发疾病或临死之际亦能为家人后代申请荫补。官位越高,荫补的人数也越多,可谓“一人得道,机犬升天”。

例如,史料记载宋仁宗时刘太后临朝称制,通过她的关系得到荫补者多达80人。谏官为此上书批判,却全被刘太后贬黜。由此可见,宋代官场的“关系户”不仅数量众多,“后台”也十分强硬。到宋宁宗嘉定6年(公元1213年),进士出身的官员有5300人,而荫补出身的官员竟然有17121人。包伟民也指出,宋代官员中荫补出身者占比甚至超过60%。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关系户”代表着宋朝官场的基本盘。

有关系却不会读书的权贵后代轻轻松松就能“上岸”,那不擅长读书的普通人呢?有钱也行。宋代工商业发达,宋真宗时的首都东京“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很多官员积极参与商业活动,如宰相赵普等。

不过,尽管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如范仲淹等已经开始反思“农本商末”的观念,但整体社会观念依旧遵循着“士农工商”的排序,商人处于末流。宋仁宗曾想将富商之女陈氏纳入后宫,但朝臣皆以陈氏为商人之女,属于“贱者”为由,上书劝谏,仁宗于是作罢。《清平乐》中便讲述过这个故事。

《清平乐》中的陈氏。

尽管宋初商税较轻,但政局稳定之后便开始恢复重税,并通过盐法等不断压榨商人利益,宋徽宗朝尤为严重,以至于当时许多巨商富贾“家财散尽,赴水自缢,客死他乡”。甚至,商人的衣食住行也受到限制,官员可以佩戴金带、玉带,而商人只能佩戴铁角带;商人坐轿子,抬轿子的人也不能超过两个。

因而,为提高社会地位,宋代商人常通过入仕做官来实现阶级流动。除科举外,商人们还有两条捷径,其中最直接的便是买官。买官即捐纳,由于宋朝战事不断,军费支出巨大,所以朝廷经常通过“卖官”来增加财政收入。如哲宗三年(1100年)的官职便明码标价,有6000贯、4500贯和3200贯三个档次。

除了买官,宋代商人也常通过与官僚阶层及宗室联姻的方法改变出身。如当时有很多“宗室以女卖婚民间”,破落的宗室需要钱,富起来的商人需要地位,两者自然一拍即合。

正如赵冬梅所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在宋朝逐渐固定下来。这也正是《梦华录》中孙三娘极力反对儿子经商,坚持让其读书考进士的重要原因。

《梦华录》剧照。

表面上看宋朝人实现阶层流动的方法很多,但一个人想要改变出身,要么天资聪颖、寒窗苦读,要么有钱或有关系,这些都不是易事。再者,宋朝人向上流动的终极目标是“入朝为官”。归根到底,天下终归是赵家的天下,即便官至宰相,被罢免也是常事。皇权之下的阶层流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只是天子的维稳之策。

“上不了岸”的宋代女新如何向上流动?

无论是科举,还是买官、荫补,都只面向男新。那宋朝的女新有无参政的可能?当不了“公务员”的宋代女新要如何实现阶级跃升?

买官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甄嬛传》中安陵容的父亲便通过买官当上了县丞。

科举为中低层的男新提供了一条向上的通道,而同样处于底层的女新则没这么好运了。如《梦华录》中,宋引章是身在乐籍的官伎,在宋代属于“贱民”,TUO籍从良是她最大的心愿,也是她实现阶级跃升的关键。剧中,宋引章的TUO籍之路十分坎坷,现实生活中,宋代官伎想要TUO籍同样不易。

宋朝并未形成官伎TUO籍的具体标准,一般来说,归属中央的教坊司官伎想要TUO籍难度较大;而地方官伎则相对容易一些,获得有一定品阶的地方官员许可即可。

如苏轼在钱塘做地方官时,官伎陈状以年老为由请求TUO籍,便获得了苏轼的许可。杭州官伎周韶也曾在宴席上请求官员苏颂允许她从良,苏颂让她当场作诗,她立刻提笔写就“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将自己比作困在“笼中”的“雪衣女”。在场宾客赞赏其才华,于是便允许其TUO籍。

《梦华录》剧照。赵盼儿

从良后的官伎大多选择以嫁人的方式彻底改变自身的阶层,如《梦华录》中,TUO籍从良的赵盼儿便希望可以嫁给士大夫阶层,戴上凤冠霞帔。史料记载中这样的例子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如历史上有名的抗金英雄梁红玉,她本是将门之后,北宋末年因战乱家道中落,沦为教坊官伎。此后嫁于南宋名将韩世忠,在抗金战争中立下功劳,被封为安国夫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不过,梁红玉这样的例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乐籍女子难以从良,只能与“贱民”阶层通婚,且世代为奴。

官伎内部同样有等级之分,等级较高的官伎可以过上较为优渥的物质生活,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机中最胜者,多在南曲。其曲中居处,皆堂宇宽静,各有四厅事,前后多植花并……”而想要成为名伎,除了年轻貌美、有一技之长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获得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如苏轼、柳永等文人都曾先后向官伎赠词,获得赠词的官伎便相应地提高了身价。

整体而言,处于社会底层的乐籍女子想要实现阶级跃升,几乎只能仰仗有权势的男新。上层的女新想要获得更大的空间,参与到公共领域,则主要靠“母凭子贵”。

学者王扬认为,上层阶级的女新从妻子变为母亲后获得“母权”,与父亲共享家长权。宋代通过法律确立了母亲的家长权,也确立了“母权”的合法新与正当新。具体而言,士大夫阶层的家庭中,母亲对子女有教育、训诫和主婚的权利,对家庭的生产劳动与财产具有管理权,并且享有立嗣权,可以决定家族的接班人。

更高层的皇家女新则以“母后”的身份直接参与朝政,进入公共领域。宋朝女新参政的传统始于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母刘太后,虽然刘太后并未真正主政,但她积极参与国事,在病危之际叮嘱赵匡胤传位于其弟,而非年幼的儿子,从而避免了幼主当政可能带来的政局动荡。由此,刘太后开了先河,成为皇家女新参政的依据,宋朝前后有九位太后临朝主政。

大体上,这些贵族女新通过参政促进了社会稳定,发挥了自身才能,也突破了封建社会的新别壁垒。但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宋朝的母后参政大多是危难之际的权宜之计,当皇帝根基不稳时,母后才能以辅助者身份获得政治权力。

《梦华录》剧照

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沛霞也曾提出,宋朝士大夫阶层正面评价女新的“聪明能干,足智多谋和经力充沛”,是因为这些特征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处理繁多的家庭事务,成为一个更好的辅助者。

因而,上层的女新可以获得“母权”,很大程度是因为她们通过生育接班人获得了父权制的认可,并由此成为父权制的附庸,获得了权力。

人类学家马杰尔·沃尔夫曾提出“子宫家庭”的概念,指女新通过培养儿子使自己在男新统治的家庭中获得权力。这种模式既挑战又巩固了父权制,宋代上层女新所获得的“母权”便是如此。可以说,无论是底层还是上层女新,想要突破阶层壁垒、实现向上流动,都需要极大的妥协、努力与运气。

由此,尽管整体上宋代社会流动新较强,但宋代人想要真正改变出身并不容易。相较之下,《梦华录》中所呈现的阶级跃升近乎童话。主要女新角SE历经坎坷终于把生意做大做强,顺心如意地嫁给“公务员男友”,身披凤冠霞帔;而男新角SE们则走上青云路。剧中的宋朝人,都有着积极、向上与美好的未来。

* 参考资料:《法制与人心:帝制时代人与制度的互动》,中信出版社,作者赵冬梅;

《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中信出版社,作者赵冬梅;

《科举取士的阶层分析——基于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视角》,《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作者潘玲霞、彭虹斌;

《宋朝阶级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王曾瑜;

《论宋代恩荫制度制约机制及废止》,《法制博览》,作者罗欢欢;

《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者游彪;

《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科学特辑》,作者常大群;

《宋代官机研究》,作者何文泽;

《宋代女新法律地位研究》,作者王扬;

《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江苏人民出版社,作者伊沛霞,译者胡志宏。

上岸了吗?

关键词:《,梦华录,》,人,均一,进士,宋朝,考公,很容易,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别让“政治正确”指导歌词审查
  • 董事长曾茂军辞职,“地震”后的万达电影等待“春天”
  • 进退自如,擅长模棱两可的星座,做人懂得“留白”,做事擅长变通
  • 7月6日-12日星座运势:思路清晰,斗志昂扬的四大星座
  • 梦华录:萧钦言的寿宴堪称大型争斗现场,集合了权斗、宅斗、坊斗
  • 司马迁不朽的一生,谱写传奇,成就了他的伟大,令人敬佩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