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远(2022.06.18)
其墓
有一座小山——高德地图导航不出它的名字——嶂山,因埋着一位号称“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明代内阁首辅(即宰相)杨一清,而成为本文的目的地。
1987年杨一清墓被公布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底,为期数年的修缮保护工程通过验收。
日前,我们探访杨墓。
穿过侍弄得了无杂草的农田,抵达水边的墓地。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绿植掩映的岸边的4只残损石龟趺。
眼前这只:头尾俱失,背驮,足蠕,首缩。看去分明是一只活生生的大海龟。到正面瞧,头其实是伸在外的。最奇的是,颈后裹有一层皮,与生活中常见的甲鱼脖子一模一样!风尘积垢,显灰黑SE,正是最原生态的龟鳖其颈。这是神龟的化石,还是石刻的杰作?
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龟趺的学名是赑屃(bì xì),是神话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又名鳌、龙龟等,善驮重物,多用来驮负碑础。杨一清墓碑础已毁,眼前其背部驮负碑础的长方体基座自然空空如也。
这4只残龟,都是原汁原味的当初古物,是具残缺美的维纳斯。神龟最寿,500年后,仍然残缺地匍匐在此,胜过了那石翁仲(石人)、石虎、石羊。
另有一对石狮倒也存世,只是夏日没在水中,复为茂密的绿蒲所遮掩。只能看网上的照片了:
枯水期可见滩涂上的石狮沿卵石路面向上,另有4对石像生。
是当年原件的只有最前的石马了。右侧一匹仅有身躯与四肢,立在底座上,马蹄、马鞍下蹬扣,皆惟妙惟肖。侧面两腿之间为祥云图案,寓意马踏云飞。
左匹全身完好。马尾特别柔美,鞍鞯辔头一应俱全,马头低着,驯服然,侧影极俊美,独缺一种奋蹄嘶鸣的烈新。这是陵墓特定氛围所决定的吧。
墓前场地较开阔。拾级至顶,是尖顶圆丘形的墓冢,冢前新立墓碑。在早几年的照片上,墓冢还是如孙坚墓那样长满树木的(形体规模为小)。
文保碑:
另,墓前原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牌坊和石拱桥。今已毁。
杨一清墓鸟瞰其人
墓主人杨一清,明代尚书、太师、内阁首辅,极有才,被比为唐相姚崇;且以文人身份三次总制军务,主管三边防务,使边境安定,又被比为唐将郭子仪。一言以蔽之,“四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
始一帆风顺,根因天道酬勤
杨一清少为神童,其实是家教有方,勤学有成。
当时明王朝已开始走下坡路。父亲杨景给儿子取名“一清”,寓意“冰壶见底清”“一清社稷”,勉励儿子清白做人,积极入世。杨一清后来做到了。
杨一清聪颖好学,幼年已博览群书,能诗文。因而被推荐跳过当童生、读县学,直接入京深造。
10岁的杨一清破例入翰林院读书。老师、皇帝出对子,他无不对答如流:
师:“杨花乱落,眼花错认雪花飞;”
杨:“竹影徐摇,心影误疑云影过。”
成化帝:“一间茅屋两先生,聚六七童子,教《百家》、《千字》;”
杨一清:“九重金銮一天子,会十八学士,读《四书》、《五经》。”
成化帝命内阁指定湖南籍状元黎淳作他的导师。
在黎淳的悉心教导下,杨一清的学业突飞猛进。后14岁乡试中举人第一名,18岁登进士第。
少而学,壮而行。守孝3年后,21岁的他,在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秘书)的职位上,办公一丝不苟。明史记载,他一晚能写10份文书,没有一句废话,天下竞相传诵。同时,他安于寂寞,潜心研究学术,为日后报国和成为文坛领袖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一清一直保持了读书人的本SE。其藏书也极为丰富。明代《京口三山志选补》记载:他赋闲镇江时,明武宗(正德帝)曾带着太监、大臣等一干人到杨一清府中住了两天。武宗在杨一清的陪伴下,到他的藏书室“邃庵”中看书,“入楼下遍历书屋三间,良久出。”“良久出”这一细节很能说明问题:杨家的书多,且不乏善本,否则不可能吸引通文墨、见过好书无数的武宗。
后人生坎坷,亦彰品格能力
杨一清中进士后的人生,可谓跌宕坎坷,数起数落,非常人所能承受,但他也因此活出了经彩,活出了价值——
杨一清甫中进士,父逝丁忧(守孝)。
成化任命,中书舍人。任职未久,下放晋陕。
弘治继位,调任闲职。老臣推荐,初显武功。
监修长城。平叛成功。锦囊妙计,刘瑾伏诛。
伴君正德,辞官归隐。嘉靖时期,子仪再世。
再遇小人,张璁跳梁。一代名士,气绝身亡……
这里说说其中的大败蒙古铁骑、计除太监刘瑾(转自《明史》)。
弘治15年(1502),明孝宗采纳老臣刘大夏的举荐,令杨一清去陕西督理马政。明太祖曾制定法令,用四川的茶叶换取番人的马供军队使用。后禁令松弛,不法间商贩运私茶,番马不再按时送来。杨一清对此严加禁止,把茶叶贸易的利润收归官府,以此制服各番,马匹又源源而来。
明武宗刚即位,贼寇几万骑马进犯固原,明代总兵曹雄的军队被隔绝,音讯全无。杨一清率领轻骑兵从平凉出发昼夜兼程,到达曹雄的军中,为他筹划、指挥,设了很多疑兵M或敌人。敌军转而进攻隆德。杨一清于夜间点发大炮,隆隆炮声回荡在山谷中。贼寇怀疑有大部队杀来,仓皇逃往塞外……
安化王朱志凡等人在宁夏叛乱。在李东阳的建议下,杨一清被刘瑾再度启用,率军平叛。而太监张永则被派去监军。杨一清与张永通力合作,叛乱很快平定,杨一清凭借此役中与张永结下的请谊,得以用计巧除刘瑾。
回京之前,他把张永拉到一旁说:张公公,藩王叛乱已经平定,朝中大患还得辛苦公公清除。
张永问:“你指的是什么?”杨一清凑上去在手掌中画了一个“瑾”字。张永问如果不可行怎么办。杨推出锦囊妙计:“此话必须从您口中说就成。万一皇上不信,你就顿首在地上痛哭,并请求死在皇上面前,剖心以证明此事不为妄论,皇上必然为您的所做而感动。请必须从速而做。”
张永依计而行。于是刘瑾下狱并伏诛。
时人不信刘瑾会被治罪,及至刘瑾伏诛时,欢声震天,“摘瑾肉而嚼者如市。”
刘瑾梳理完杨一清的坎坷履历,一面感叹明代中后期政坛混乱,一面敬佩杨一清能力超群,忠心报国,欣慰他达成了父亲“冰壶见底清”“一清社稷”的心愿。
杨一清也是一位文学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风格沉郁苍凉,写景高妙传神。《石淙诗稿》是他文学创作的经华所在,也影响了当时的一代诗风。
其《岳阳楼》诗,洋溢着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及扑面而来的豪气:
百尺高楼倚碧空,乾坤登眺几人同。眼前忧乐谁无意,天下江山此最雄。
孤棹影冲烟浦外,浩歌声在水云中。东流万里终归海,不尽狂澜砥柱功。
杨一清作品笔者查阅《明隆庆丹阳县志》,也收录了他的《丹阳县儒学改建庙门衢路记》《尽忠录序》。
杨一清生于云南、长于湖南、老于江南,自号“三南居士”。他是明代的重臣,也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他文武双全,勇于为国保疆安民作贡献,敢于且善于向权贵作斗争的经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