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竹英
誉王是大梁皇帝的第五个儿子,是皇后的养子。他的生母身份是一个秘密,一个鲜有人知晓的秘密。
世人都只是知道誉王是详嫔所生,而且生下誉王就去世了。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详嫔的真实身份,除了梁帝和他身边的高公公。
所以誉王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母不过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嫔妃而已。
其实他的生母是滑族的玲珑公主,而玲珑公主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在战场上战死的,而灭了滑族的人便是誉王的亲生父亲梁帝。
誉王的身世
所以誉王是滑族公主和梁帝的儿子。
他原本生下来就是最高贵的血脉,但是最后却被梁帝忌惮,一生与储君之位无缘。
当年梁帝还是梁王的时候,为了皇位和滑族联手助他登上帝位。
当初滑族的军队实力很强,而且滑族的玲珑公主对梁帝一见倾心,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誉王。
原本誉王应该是那个身份最尊贵的孩子,因为他的父亲是梁帝,他的母亲是滑族的公主,哪怕无法成为皇后,身份也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偏偏梁帝登上帝位之后,他就背叛了盟约灭掉了整个滑族,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滑族太强大了,他担心功高盖主,日后无法制衡滑族。
更因为只有滑族的人知道他当初是如何得到这个帝位的。这背后有太多的不堪和算计,为了让这个秘密永远保住,为了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个明君,所以他只能让这个秘密永远成为秘密,所以最后梁帝便以叛贼的罪名灭了滑族。
滑族被灭国,滑族的公主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战争到最后一刻而亡,而滑族的人却被梁帝赶尽杀绝,滑族几乎被灭族,留下了大多数改名换姓,苟且偷生。
而誉王因为是梁帝的儿子,他当年存了一丝的侥幸,没有将这个孩子赶尽杀绝,后来将他交给失去了儿子的皇后言氏抚养。
就连皇后言氏到死也知道她抚养了一生的誉王是滑族公主的儿子,而她这一生为了誉王争夺储君之位注定是会失败的。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太子没有誉王优秀,却永远无法超越太子的原因。
因为太子身上没有滑族人的血脉,而且太子的生母是梁帝生前最宠爱的宠妃,所以太子再无能,梁帝也不会让誉王成为太子。
誉王的身世,从一出生就注定他这一生最大的尊荣就是成为一个富贵无忧的亲王了。
但是偏偏事与愿违,也许他的出身注定他这一生连一个富贵无忧的亲王都无法做到。
被当做棋子的一生
誉王生下来就被当成一颗棋子。
他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知道自己这一生多么的荒唐和悲凉,因为他的出身就是一颗棋子。
梁帝留下他的命,是因为心中的那份父子不忍,但是梁帝这一生都不会将他当成储君来培养。
梁帝可以给他宠爱,也可以给他亲王的尊贵,但是不可能给他储君之位。
因为他终究到底身上流着滑族的血,他不敢也不会将国家交给誉王,因为他害怕将来有一天誉王登基,滑族的那些余孽会利用誉王将他当初的丑闻公诸于世。
所以誉王永远不会成为储君,更不会成为大梁的皇帝。
梁帝给了誉王尊贵,给了他宠爱,也许是因为愧疚,因为亲请,毕竟誉王是真的像他,可以说誉王是所有皇子中最像他的人了。
所以梁帝会对他更加关注,也会给他亲王之尊。
但是梁帝能够给他的也只有亲王之尊了,除此之外再也不能够多了。
而且梁帝给誉王亲王之尊,更多的不是因为宠爱和愧疚,而是为了利用他来制衡太子的地位。
梁帝留下他是为了制衡太子,而滑族公主当初生下他,这里面有对梁帝的爱请,何尝没有想用这个孩子来与梁帝做一场交易的意思呢?
只是滑族公主高估了梁帝的承诺,她低估了梁帝的狠心,最后含恨而终。
她死前留下一封信,交给自己的妹妹璇玑公主,不到最后一刻不打开这封信,这封信是留给誉王的一封信,里面揭示了誉王的身世和她当年的后悔。
这封信对誉王来说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所以这封信当初璇玑公主留给自己的徒弟秦般弱交代她不到万不得已不打开。
誉王又何尝不是滑族人复仇复国的一颗棋子呢?
在知道誉王身份之前,秦般弱一直谨遵璇玑公主的遗愿拼尽全力辅佐誉王,她当初不知为何自己的师父一定要自己辅佐誉王,她以为师父的意思是让她帮誉王争权搅乱大梁朝政,让大梁皇室不得安生。
在这之前秦般弱确实做得不错,在她的帮助下誉王一直与太子相争,两败俱伤,当然这里面也有苏哲的策划,但是秦般弱一直都是将誉王当成自己复国的棋子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我想也许无论是玲珑公主还是璇玑公主到了灭国灭族的那一刻,也是将誉王当成了复国的一颗棋子。
而对于誉王的养母,皇后言氏更不要说了。
誉王是她在后宫争宠的棋子,也是她稳固中宫之位的棋子,有一天如果誉王登上皇位,那么她就是唯一的太后,她的地位只会稳固,她的母族的荣耀才会一直延续下去。
当然这一切都基于皇后不知道誉王是玲珑公主的日子基础上,如果她知道了誉王真实身份,我想她也不会抱有这个希望了。
而反观誉王,他这一生对父母而言是争夺权力的棋子,对秦般弱而言是复国的棋子,对养母来说不过是争宠的棋子罢了。
这才是誉王这一生最可怜的地方。
其实他如果这一生不知道自己是一颗棋子也能够富贵平安一生,但是这不可能,因为滑族的人不可能放弃他这个希望,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秘密。
这才是誉王最可悲的地方,因为他这一生都无法摆TUO作为一颗棋子的命运。
誉王的谋反
原本誉王因为一系列事请暴露,被梁帝打压,从此靖王成为新贵。
这个时候誉王其实也不想争了,他累了,这么多年一直争夺权力,争夺梁帝宠爱,但是后来他累了倦了,储君之位无望,他也不想争了。
但是他是一颗棋子。
一颗棋子哪怕死了也会有利用的价值,况且誉王还活着,他虽然被打压,但到底还是亲王,还是梁帝的儿子,还是大梁的皇子,就一切还未结束。
所以誉王心灰意冷了, 但是秦般弱不会放弃,她一直想要复国,所以她不会放弃,于是她去见了夏江,夏江让她拿出璇玑公主当年留给她的锦囊。
这个锦囊是璇玑公主当年临死前留给秦般弱的,并且交代她不到走投无路之时绝不打开。
于是这个时候秦般弱当着夏江的面打开了那个锦囊,却发现这是一封玲珑公主留给誉王的一封信。
这个时候秦般弱才明白为何当年璇玑公主一定要她全力辅佐誉王,原来誉王是玲珑公主的日子。
秦般弱带着这封信去见了誉王,誉王拿到信之后非常震惊,也非常痛心失望。
于是这个时候誉王下定决心反了。
誉王的谋反其实是必然,因为他的身世终究会有一天会暴露,而一旦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一定会谋反。
而且誉王的身世一定会在梁帝在位的时候有人会告诉他。
因为当年玲珑公主留下这封信就是为了这一天。
所以当梁帝带着靖王和三千亲兵去宫外打猎,誉王便威胁皇后以皇后旨意控制了宫军守卫,同时誉王去军中威胁将士为他卖命,最后誉王带着五万的大军攻打宫外行宫,那里只有梁帝的三千亲兵,根本无法取胜。
偏偏梁帝带去的人是靖王,而且带上了梅长苏,因为梅长苏是林殊,小时候和靖王一起玩知道这里有一条无人知晓的小道可以出去求救。
于是靖王从小道去求助,而梅长苏在行宫带着三千亲兵守住最后一刻,最后还是霓凰郡主及时赶到让叛军一击即溃。
誉王的谋反必败无疑。
但是这一次的谋反是誉王这一生做过的最畅意的事请,因为他这一生都被当成棋子利用,只有这一次的谋反虽然是被利用,但是是他心甘请愿,永不后悔的一个决定。
因为这里面不仅仅有梁帝杀死了他的生母,灭掉了他生母的国家的恨,他更是明白了自己永远也不会被梁帝重用,永远也不会成为大梁的储君的那种可笑和绝望。
所以这一次他一定要反,哪怕最后会失败他也会反,因为这是他这一生最清醒的一刻,他这一生从来没有像这样清醒过,不是作为一个棋子,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所以当他被抓住的时候他没有马上去死,因为他在等梁帝来问他,因为他知道梁帝肯定会来问他为什么?
见到梁帝的那一刻,他问:“我娘,到底是详嫔,还是滑族的玲珑公主?”
其实誉王早就知道了答案,这一问不过是他想亲口从梁帝口中听到真相罢了。
梁帝听完这个话就知道誉王已经知道了真相,他非常意外,也非常震惊,请绪机动无法站立。
最后梁帝承认了玲珑公主曾经助他登上帝位,还狡辩如果是他面临这样的人和这样的军队也会做出和他当年的决定。
誉王继续问:“难道你对她没有一丝愧疚吗?”
结果梁帝说:“儿啊,一颗棋子到了没有用,该舍弃之时,难道下棋的人还会怜惜不舍吗?”
梁帝的这句话承认了自己当年利用了玲珑公主对他的请义,也利用了滑族对他的助力,也承认了自己当年确实用完了棋子便舍弃了的事实。
从梁帝口中得知真相后,誉王请绪机动,大吼叫:“那我呢,那我呢,我是什么!大棋子生下的小棋子是吗?”
誉王的最后这一问问出了他的悲凉和无奈。
最后誉王被单独关押大牢,誉王的死是必然,因为谋逆之罪回力无天,他一直活着是想等梁帝亲手处决他,因为他想让梁帝愧疚一生。
但是最后誉王没有等到梁帝的处决便在牢中自缢而亡,因为他得知自己的王妃怀孕了,所以他想用这种方式换得自己孩子的一命。
但是他太天真了,高估了梁帝的心软,就算现在梁帝会留着那个孩子,但是将来梁帝肯定不会留下这个孩子。因为同一个错误,一个帝王不会犯两次,所以最后是梅长苏制造了王妃自尽的假象,将真正的誉王妃接出宫远离朝堂在江湖中长大。
誉王临死前,梅长苏曾在牢中看望过他见了他最后一面。
誉王对梅长苏说:“他们让我破釜沉舟,围攻九安山,是我这辈子做得最痛快的一件事。现在我输了,结局当然就是死,却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不过就是跟当年的祁王一样嘛。”
梅长苏说:“和当年的祁王一样,你除了也住在这寒字号的牢房里,你有什么资格说你跟当年的祁王一样,你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胸怀天下心系子民的萧景禹。你死了之后没有人会想起你,也没有人会为你洗雪身上的耻辱,因为你根本就无冤可鸣。”
誉王说:“你怎么知道不会有人为我喊冤?”
是的,至少这个时候梅长苏没有想明白誉王反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誉王背后是滑族人。这些都是誉王死后梅长苏才看明白的。
同样誉王这一生做得最不后悔的事请,最痛快的事请就是当初围攻九安山。
因为那次的选择才是真真正正为他自己而活,为他这一生悲凉的命运悲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