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沧州文广旅:
作为九河下梢的沧州以及附近州县,历史上黄河多次在此泛滥改道,土壤类型属褐土化潮土。由于河流泛滥无定,泛滥过后的河流沉积物(细沙土)便覆盖在当地粘新土壤上,久之,便形成了一层沙土一层黏土的叠状结构,沙土SE浅白,黏SE赤褐,层层相叠如莲瓣,土人呼为“莲花土”,“土脉坚胶”,以此土澄浆炼泥制坯后烧造之砖,SE白质坚,“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即所谓“白城砖”,强度较高,陵工、城工、殿工多用之,这是明中后期烧制城砖主要集中于沧州附近的重要原因之一。
永乐、宣德时期北方烧造以军卫烧造为主,且多缘河而置窑,大致沿卫河两岸,从河南卫辉府北延至北直河间府之沧州一线烧造。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载:“景泰元年闰正月,山西太原府寿县主簿王本言:卫河两岸,上自卫辉,下抵长芦,永乐初设窑厂烧砖,今已停罢,厂房倾颓,窑灶坍塌,止有官旗军夫守砖,占耕民田,费用月粮。乞将沿见积未运砖,令所在官司如数守支,革官旗军夫回卫,田地尽还民耕种。从之。”
这段文献,一方面说明至少在景泰初年,仍有旗军在卫河沿岸守护着永乐时期创设的窑座,虽有倾废,仍有积砖;另一方面亦表明了正统末年以来逐渐停废军卫沿河烧砖的事实。后来逐渐改为地方烧造,多分布于各地有窑处所,由各地自行烧造。
《明北京营建烧办所涉北直地域统计》
大名府3:长垣县、开州、滑县
河间府18:庆云县、兴济县、沧州、河间县、盐山县、献县、宁津县、吴桥县、肃宁县、静海县、交河县、阜城县、故城县、南皮县、东光县、任丘县、景州、青县
广平府5:永年县、威县、机泽县、清河县、曲周县
真定府3:武强县、枣强县、元氏县
保定府2:唐县、完县
顺天府6:昌平州、涿州、通州、武清县、良乡县、宛平县
——计6府37州县
通过此表可以知道,在北直6府当中,只有河间府是属邑2州16县全部参与了烧办工程,而其他的5个府只有少数的几个州县参与了,可见河间府在其中担负了非常重要的角SE,几乎是一半儿。
河间府所属十八州县的31处窑座,分别集中在本府沿卫运河、滹沱河、洚河等水道沿岸的6处地方烧造。
往里运的有:
沧州驻防的军粮: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二月己未:直隶巡抚于成龙疏言截留漕米七千石,支给沧州防驻官兵。查此兵米向系银采买,应将该抚所题截留漕米之处,毋庸议。得上曰:这沧州截留漕米,著照于成龙所奏行。(《清圣祖实录》卷一百九十一)
瓷器(东光沉船)
来源:沧州文广旅
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