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春秋,秦汉三国归晋,隋唐五代血流。宋元过后明清,唯有姓氏长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无数的朝代兴盛、衰落。千年之后,曾经的王侯将相都成了冢中枯骨,唯有作为身份象征的姓氏流传了下来。
华夏上下五千年诞生的姓氏成千上万,百家姓中仅仅收录的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姓氏是分开的,姓指先祖,氏则是先祖的后人们为各自区分身份而又创造出来的,比如以地名为氏,或以官职器具为氏。
但到了今天,姓氏已经合二为一。因为我们同为华夏血脉,龙的传人,都有着共同的先祖,也就没有区分的必要了。
外国有着所谓的血脉论,人分三六九等,血脉更是有着高低贵贱,但是我们只有宠物才论血脉,因为我们身体里都流淌着炎黄血脉。
现如今流传下来的每个姓氏,都有着源远流长的过往,有人曾说,现如今每个姓氏往上查一查,都是曾显赫一时的大贵族。
但有这么四种姓氏,身体里却不一定流淌着炎黄血脉,而极可能传承了上古战神之血,是蚩尤之后。
这就要从大约距今4600年前,华夏始祖黄、炎两帝,与战神蚩尤的纷争开始说起。
上古战神,兵主蚩尤
据文献记载,蚩尤“宇于少昊”,说明其发祥地在如今的山东曲阜一带。
这一地区史前时代,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分布区,从距今六千多年前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到距今五千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晚期。
不仅发展了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原始农业,在家畜饲养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各种手工业部门无论是石器还是骨角牙器的制作,水平都渐渐高于中原的制陶业。
在此基础上,其他工艺也渐渐成型,稍晚的龙山文化时期,已有了青铜容器的铸造,并逐渐取代了制陶行业的尖端手工业的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人们就慢慢地向西拓展,来到了长江、黄河流域。
在传说中,蚩尤脸长得像牛,有八足六臂,头如铜、骨似铁,刀抢不入,水火不侵。还有这81个神通广大的兄弟,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炎帝二人联手打败。
而出现这种传说的原因,其实与当时的部落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蚩尤又称帝尤,是女娲黑虎族,又称九黎族。蚩尤其实是一个泛指,是九黎族族长的称号,每一任九黎族族长都被称为蚩尤。
而蚩尤作战时身披牯子牛皮、带牛头,敌人在远处看着,就能看到蚩尤牛首人身。
而所谓的六臂八足,则是因为牛羊都有四个蹄子,蚩尤身披三重皮,所以看起来就像是长了六只手,八条腿。
而所谓的八十一个兄弟,其实是指以九黎族为首的八十一个兄弟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一起组成了名为黎国的氏族联盟,与同期的黄帝族炎帝族同为方国。
蚩尤也并非如今所传的那般嗜血好斗,他存在期间,大力发展耕稻作,发展渔业,畎夷在沉积平原的沙壤土上耕作,沟洫排灌系统完备,河湖港汊交织,船舟往来,交通便利。
相传蚩尤还十分擅长武器制作,而蚩尤就拥有一把宝剑,而蚩尤也因善于制作兵器,被后人称为兵主。
而凭借着先进的冶炼工艺与强大的经济实力,黎国的实力慢慢扩张开来。
而最先碰到的,就是炎帝的部落。
两个部落素有摩擦,但炎帝却总是吃亏,最后两个方国之间还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以炎帝的惨败而告终。
眼看蚩尤的军队气势如虹,炎帝怕自己的部落被吞并,便去求黄帝帮忙,组成联军共同对抗蚩尤。
华夏始祖,涿鹿之战
黄帝在接到炎帝的求救消息后,一寻思,他们部落的势力也没比炎帝强太多,万一炎帝被蚩尤吞并,那下一个遭重的岂不就是他了。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组成了联盟。
蚩尤一看,好家伙,打不过我就叫兄弟?我也有兄弟啊。于是,蚩尤便联合自己的八十一个兄弟氏族,共同对抗黄炎二帝的联军。
在《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中记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其中的兄弟十八人,指的就是蚩尤手下八十一个氏族。
而所谓的铜头贴额,刀戟大弩代表着当时蚩尤部族的冶炼技艺已相当纯熟,能够制造头盔、刀戟等物,军事实力强大。
而黄帝部落的武器则主要以石器、棍棒等为主,比较落后。而黄帝也深知自己的不足,就率领军民“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制造弓箭,以抵挡蚩尤军队的进攻。
战前,黄帝审时度势,认为若与蚩尤正面交战,由于武器装备差距悬殊,再加上身体方面也处于劣势,贸然决战必败无疑。
不过,黄帝在认识到蚩尤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他的弱点。
那就是蚩尤所率的军队都长期生活在南方,不熟悉北方的天候、地形,如果将蚩尤引到北方一个不利于他们并于他们十分生疏的环境中,就有极大的把握将其击败。
制定好这一作战计划后,黄帝且战且退,不断示弱,一直撤到了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准备在这里寻找战机,歼灭蚩尤。
蚩尤率军一路追到涿鹿后,饶是部落勇士们骁勇,经过如此长时间的行军他们也是疲惫不堪。
史书虽对此没有明确记载,但可推测出,蚩尤此次彼时抱着一决死战的心态来的,所以必是倾巢而出。
千里跋涉,必然面临气候不适、水土不服、粮草匮乏等困难,加上环境陌生,M失道路,部众定是人心惶惶,军心不稳。
蚩尤也就陷入了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的尴尬局面。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记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或。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
许多神话传说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即蚩尤作大雾,昏天暗地,黄帝因为有指南车辨别方向,遂擒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说:蚩尤请风伯雨师降狂风暴雨,黄帝请了一个叫“魅”的女神止住了风雨。
其实这也不难解释,因为古人知识有限,认为风雨雷雾等自然现象皆是神灵所致,故而编造出这些不经之谈。
然而,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推测到,黄帝选择了天降大雾、大风、大雨的时候突然进攻蚩尤。
出于有心算无心,再加上黄帝部队对此一带十分熟悉,也就能借助地形优势打败蚩尤军队。所谓的“蚩尤作大风雨”,也是后人对那个时代的臆想与空传。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所云,蚩尤攻伐黄帝,黄帝命大将应龙迎战,双方战于冀州之野,蚩尤兵败被杀。
而开头所说的蚩尤先攻炎帝,炎帝兵败向黄帝求援,则是于《逸周书.尝麦篇》中所说,蚩尤驱逐炎帝,炎帝向黄帝求援,炎黄二帝联手擒杀蚩尤。
在这里,还有一种说法。
即黄帝率军驱逐炎帝榆罔,自立为炎帝,为上古四帝之一。
所以,《孙子.行军篇》在阐述了处山、处水、斥泽、平路等特殊条件下的作战原则后说:“凡此四军之利,黄帝所以胜四帝也。”
涿鹿之战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之一,是黄帝所带领的夏族与蚩尤代表的黎族之间决定新的一战。
黄帝运筹帷幄,成功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蚩尤,并乘胜统一了中原各部,使华夏民族得以振兴,黄帝也与炎帝并称,成为了中华民族祖先的象征。
两人的姓“姬”和“姜”也由此传了下去,他们的后代又繁衍出了其余姓氏。
但蚩尤虽死,部落却并没有灭亡,而他族人虽少,却也有姓氏传了下来。
蚩尤之后,四种姓氏
在黄帝战胜之后,他把蚩尤的尸体大卸八块,斩掉头颅,削发剥皮。虽然看起来极其残忍,但黄帝这么做也有他自己的考量。
因为连年征战,几大部落的人口全都锐减,再加上蚩尤虽死,但他的部下却还有着部分实力,若是战端再起,就算黄帝能够战胜蚩尤剩下的残军,那自己的实力也会大大受损,元气大伤,说不定还会被其他部落趁虚而入。
所以黄帝对蚩尤尸体的做法大概率是为了杀机儆猴,以儆效尤,让九黎氏族的人知道,如果他们再拒不投降,最后会落得什么样的结果。
涿鹿之战的历史意义极为深厚,在此战之后,民族文化从分散走向了融合,对文明的进程极具影响力。
虽说后世对蚩尤的评价负面居多,认为他是个残忍好战之人,但他对于兵器冶炼方面却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九黎氏族投降之后,黄帝将他们全都纳入了自己的麾下。所以说,蚩尤的后代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战争结束之后,剩下的九黎氏族之中肯定留有蚩尤的血脉。
那么问题来了,蚩尤的后代都姓什么呢?
前文说道,蚩尤战败后,黄帝将余下的九黎氏族人作为战俘纳入了黄帝的麾下。但自己人和外来人口终归还是不同的,所以黄帝为了区分两族人群,便将黎字作为九黎族人的姓氏沿用了下去。
而黎姓在如今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小时候常见的乐百氏矿泉水的瓶身上,就有同为黎姓的黎明代言的广告。
而黎姓现在排在百家姓262位,也算是中国上万个姓氏中较为常见的了。
此外,蚩尤与黄帝虽为生死大敌,但黄帝也没有做出那亡国灭种的狠事,而是把蚩这个姓氏保留了下来,也没有对蚩姓族人赶尽杀绝。
到了如今,虽说蚩这个姓氏相当罕见,却也还真真实实地存在着。
除了这两个姓氏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在黄帝的授意之下,获得了新的姓氏,那就是屠和邹。
邹姓发展到如今约有族人450万,也算得上是一个大姓,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聚集地是湖南湖北以及江西等地。
我们曾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便是邹姓族人。
而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38位的屠姓,相比大家也并不陌生,因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就是屠姓族人。
此外,还有著名歌手屠洪刚,他的《经忠报国》相信许多70、80后的朋友都耳熟能详。
除了这四个姓氏之外,传说还有一个复姓为邹屠,也是蚩尤后代,但这个复姓如今几乎是一个都见不到了,所以也不知道传言是否为真。
但晋代王嘉所著的《拾遗记.高辛》记载:“帝喾之妃, 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於邹屠之地,迁恶者於有北之乡。后分为 邹氏、屠氏 。”
结语
不管曾经黄帝与蚩尤打得如何昏天暗地,结局都是黄帝一统华夏,建立了文明。从此华夏有了名字,作为后人的我们也有了传承。
而蚩尤虽死,但他的后代九黎氏族却也得以延续至今。
虽然蚩尤名声没有炎黄二帝那么大,但他为华夏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而且到如今黎、邹、蚩、屠四姓仍在,也就代表着蚩尤血脉并未断绝。而且经过这么多年沧海桑田,许多事早已无从考证。
说到底这些也都是一些神话传说,在五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所有子孙早就不分彼此。哪有那么多所谓的血统之论。
不管姓邹还是姓黎,姓张还是姓姜,我们都是华夏的儿女,都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