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22卷 汉纪十四
汉武帝后元二年(甲午,公元前87年)
【原文】
上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
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
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
日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
【译文】
汉武帝病重,霍光哭着问道:“万一陛下不幸离去,应当由谁继承皇位呢?
汉武帝说:“你难道没有理解先前赐给你的那幅画的含意吗?立我最小的儿子,由你担任周公的角SE!”
霍光叩头推辞说:“我不如金日!”金日也说:“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况且由我辅政,会使匈奴轻视我大汉!”
【解析】
上述材料主要讲的是汉武帝临终托孤的事请,三个人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谈事请,实际上都是在相互试探,揣摩、挖坑等等。霍光和金日有一个回答不满意,就容踢出权力中心,甚至身首异处。我们分析一下霍光与金日如何巧妙应对别人给自己挖坑的。
1、霍光的明知故问
在上述材料之前,汉武帝曾经命人画了一幅画,画里面是周公背着年幼的周成王,接受各路诸侯的朝拜,并且还给霍光看了。这个意思不言而喻,要霍光做当代的周公,辅佐年幼的天子。
在这种请况下,霍光却明知故问,装作没搞明白这幅周公背周成王的图是什么意思。他之所以这样问主要有几个原因。
其一、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汉武帝在暗示让刘弗陵作为继承人。但是问题来了,汉武帝只是给霍光看这幅画,这画里面也没有明确暗示谁为继承人,更没有说你霍光就是周公。霍光有此一问,让汉武帝的态度彻底明确————你没有理解我的意思吗,立我最小的儿子为继承人。这可是你汉武帝亲口说的,不是我霍光说的。这样就可以避嫌,因为如果不尊重汉武帝的意志,霍光自作聪明说是不是立某某为继承人,说对了还好,说错了汉武帝怎么想?哦,你霍光原来还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难不成等我死了,是不是开始造反。这样霍光是很危险的,所以这个话只能让汉武帝亲口说出来。
其二、面对汉武帝这种不清不楚的暗示,未尝不是一种试探。霍光这样问,其实是为了避免汉武帝的猜疑,同时也表面自己不做主,一切听汉武帝的安排,让他对自己放心。
其三、霍光谨小慎微大半辈子,现在汉武帝快要死了,自己这个小媳妇马上熬成婆,这个时候要把最后一岗站好,绝对不能在胜利即将到来之前出了事请。
2、霍光客气谦让
面对汉武帝明确的点名,他就是将来辅佐幼主的人选,霍光听后即使内心十分喜悦,也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
霍光却推让说,自己不如金日。同样的,这里有三层含义:
其一、故作推让的样子,表示自己毫无权力之心,算是一种谦虚。
其二、以此来试探金日的反应,看对方是不是跟自己有争权之心。
其三、给金日挖一个坑,把他推到台前,意思是跟汉武帝表明,我霍光发自内心地认为他金日比我还牛B,他也能作为辅政大臣。让他放心我霍光和金日关系好,不会出现争权夺利。另外我霍光如果做了辅政大臣,你金日会怎么想。
3、金日的推让
面对霍光给自己挖的坑,金日也知道对方的意思,无非是在试探他有没有野心。但是金日也不傻,知道这是个坑,自己作为外人不能傻了吧唧的接球。于是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臣是外国人,不如霍光,而且如果任用我作为辅政大臣,以后大汉帝国会被匈奴看不起。
他这样说就点明了几个问题:
其一、自己有自知之明,身份不合适
金日说自己不是中原人,身为匈奴休屠王王子,这个身份不适于做辅政大臣,如果让他代替霍光,必定被其他人拿来说事,甚至以此来搞事请。如此一来,不仅让金日陷于不利的局面,霍光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另一方面,霍光本人做事谨小慎微,无论什么地方不容易被别人拿来做文章。
其二、使用的后果
如果让一个匈奴人做首席辅政大臣,而那些资格老的大臣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善罢甘休,会不会不服气?忠心耿耿为大汉,结果到头来连个外国人都不如,必然会心生怨气,从而大概率出来搞事请,事请搞起来就不利于国家稳定。到时候真乱起来,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就会浑水莫鱼,到时候这才是真正的大麻烦。
其三、让霍光放心,自己不会与其争权夺利
金日把球又踢给霍光,同时也向汉武帝表明自己毫无权力之心,而且也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这样不仅让汉武帝放心也让霍光日后不会因为自己提心吊胆。
【启发】
1、当别人暗示我们某些事请时,不要天真地直接接过来说出自己的意图,好事请还好,如果是坏事请,如果自己率先表明了,到时候出事请了,对方会说他没有说这样的话,我们留下了证据,百口莫辩,到时候容易吃亏。
2、别人明确给我们东西时,要学会谦让,因为我们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也许对方是在试探我们,如果提前表露自己的想法,对方怎么想?原来你这小子早有打算,我只不过随口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