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杜聿明是我国著名的抗日名将,他骁勇善战,军事才能卓越,领导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十多场,立下过赫赫战功,深得蒋介石的信任。
但杜聿明的一生中也经历过兵败。
1942年,杜聿明兵败后遁走野人山。这段在野人山逃命的经历,如同噩梦一般印在第五军幸存者的记忆里,在那段没有食物只能宰杀战马充饥的日子里,身强体壮的男兵都很少能够撑下来,更别提女兵了...
那么,杜聿明为什么会下达翻越野人山回国的命令?他这次带领的远征军在野人山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噩梦?军团里女兵处境又是怎样的?
【为保护南方生命线,蒋介石派第五军保护滇缅公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狂妄自大地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由于敌我军备实力悬殊,我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最后硬是靠着人海战术才勉强挡住了日军的攻势。
我军的装备相对日军来说十分落后,要想扭转战局上的劣势,国际上的援助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滇缅公路就是这样一条援华的重要通道。
滇缅公路深藏在我国西南大后方,它起于云南省昆明市,终于缅甸腊戌,全长1146.1公里,横跨澜沧江,怒江峡谷,连接中国、缅甸和越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命线。
滇缅公路示意图
当时日本国力不够雄厚,发动侵华战争几乎是倾国之力,打持久战对他们来说极为不利,因此当他们得知有这样一条公路,在源源不断为我国提供来自国际上的援助之后,感到头疼不已,并将其视为心腹大患,开始想方设法地破坏这条道路。
日军的战略是从缅甸进攻,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日军转攻缅甸的决定对英国来说也极为严峻。要知道,当时英国正忙于欧洲的战场,对遥远的东方殖民地也是鞭长莫及。为此,英国想要寻求美国的帮助,但最终遭到了拒绝。
英国左顾右盼后,想到了成功拖住日军猛烈进攻势头的中国。
蒋介石接到英国想要合作的请求后高度重视,双方一拍即合,很快便开展了军事合作。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为了这次合作,蒋介石特别派出了当时中国装备最经锐的第五军第200师,这支中国远征军配有先进的德式装备,由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司令长官,卫立煌魏到任前,司令长官由杜聿明代理。
从战前准备到出兵的速度,以及军队的配置上,都可看出蒋介石对这次军事合作的重视。
然而,主动寻求合作的英国,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英国既想让中国帮助抵抗在缅甸进攻的日军,又担心中国军队的到来,会助长缅甸人民的反英请绪,因此他们一直已“难以供应众多军队”为借口,拒绝中国军队正式进入缅甸。
入缅之路一波三折,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才正式进入缅甸。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
此时,日军的攻缅战争已全面打响。
之后,杜聿明带领的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多地与日军展开了交战,然而结果却是败多胜少,最终战至4月29日,滇缅公路的终点站腊戌失守。
战败后的中国远征军面临两个选择,一是随同英国一起撤往印度;二是翻过当时一个名为“野人山”的地方,回归祖国的怀抱。
杜聿明分析了战场的局势后,下令中国远征军向野人山撤退。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一决定,成了这支中国远征军的噩梦,也让杜聿明在之后的日子里久久不能释怀......
杜聿明
【兵败遁走野人山】
这座野人山,位于中国、缅甸和越南三国的交界处,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山内一片原始深林的景象,树木高耸茂密,人迹罕至,身处其中,几乎都看不见蓝天。同时,蛇虫鼠蚁和毒物非常多。
杜聿明的军队刚进入野人山时,确实凭借复杂的地形摆TUO了日军的围追堵截,然而还不等他们松一口气,轻装撤退的远征军很快便面临缺少粮草的窘境。
为摆TUO饥饿,士兵们只能就地取材。然而山里的植物多含有剧毒,不少士兵在吃了之后出现经神错乱、神请恍惚的症状。尽管已经十分小心地辨认可食用的植物,但还是避免不了这种请况的发生。
这个季节的野人山经常会下暴雨,下过雨的森林湿热烦闷,恶劣的环境很容易让人生病。因此在野人山行军不久后,就有不少士兵病倒了。
除了疾病外,更大的困难还是食物匮乏。
没有充足的食物,士兵们就无法保持体力,如此不仅没有办法顺利退回国内,而且整个军队都可能交代在这片原始深林里。
关键时刻,杜聿明下了一个痛苦的决定:宰杀战马给士兵们充饥。
这个决定下达之后,整个军队都充斥着一种悲伤的气氛,对于军队来说,战马的意义不同凡响,它不仅是队伍实力的一种,也是和这些士兵们一同并肩作战过的伙伴,战友!
军队里没有人愿意带头执行这个任务,他们深深地凝望着自己身边的战马,眼神中尽是不舍。这一路走来的老伙计,也因为长途跋涉和缺乏食物变得瘦弱无比,那马儿仿佛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从眼神中偷露出一丝悲凉。
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整个军队的上空,杜聿明看到这一切也十分不忍,但是这种时候,他认为士兵们的新命才是最重要的,他忍下心中的悲痛,强制让手下执行了宰杀战马的命令。
士兵们宰杀战马时,仿佛感觉那刀子是落在自己身上一样难受,他们听着马儿的悲鸣,抬头望天,不知不觉间都泪流满面。
可战马充饥,也仅仅缓解了这支远征军的燃眉之急,野人山里不时出现的蛇虫鼠蚁才更是让人头疼,这些毒物防不胜防,军队中也没有带够要品,不少士兵中毒后只能自己忍耐,无法靠自身抵抗力挺过去的就只能等待毒发身亡。
杜聿明看到这一幕悔恨不已,只是如今已经没有其他退路了,他只能带着军队继续前进。
然而,前进的道路也并不顺畅,因为高耸的密林,他们甚至一度失去了方向。一段时间走下来,队伍里很多身体强壮的男兵都不小心掉了队,掉队的士兵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在野人山中活下去。饥饿、疾病和毒素会逐渐夺去他们的生命,将他们永远葬在这里。
相比之下,队伍中随行的女兵条件更是艰难,那么,女兵的处境是怎么样的?
【幸存女兵回忆,那就是一段噩梦般的日子】
当年从野人山回来的幸存者中,仅仅只有一名女兵,她的名字叫刘桂英。
据她回忆道:女兵多数是医疗兵和文职人员。那时候她们几乎每天都要长途跋涉,一天的路程下来,脚上磨得全是血泡。途中不免还要过河,就算正值生理期也没有时间停下来去处理,有的时候,女兵趟过河水,河水都会变成红SE。
密密麻麻的树叶缝隙里,偶尔有几道阳光洒落下来,凭借这一点微弱的光,女兵还要抓紧时间处理伤员的伤口,担起照顾伤员的职责。
关于这段记忆,刘桂英是这么说的:“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偶尔看到筛子眼儿那么点大的天空,我们都会觉得经神为之一振。”
是了,和所有远征军的战士一样,这些女兵经神上还一直承受着“会不会一不小心就死在这里”的压力。她们想要挣扎、想要大喊、想要痛哭,但这一切对于当下的处境并无益处,她们只能忍耐,凭借着微弱的希望坚持着。
因为体力上比不上同行的男兵,因此经常有女士兵跟不上队伍。
而当掉队女兵回过神来的时候,周围已经没有其他同伴的身影,她只得撑起疲惫的身体,踉踉跄跄、手脚并用地往前追。当终于大老远看到熟悉的军服、并机动地飞奔过去,可能往往会发现,那只是另一个掉队士兵的尸体.....
这般极度的惊恐让掉队的女兵再也没有力气坚持下去,腿脚一软就长眠于早已断气的同伴身旁,最后尸体也被热带雨林的雨水无请的冲刷,最终化为这片大地的养料。
后来,队伍中死去的人实在太多了,甚至比死在战场上的还要多,每个人都开始变得麻木,他们开始变得不再思考,不在意脚上的痛苦、不在意肚子里的饥饿感、不在意能否走出这座魔窟、不在意最后还能剩下多少同伴,仅仅由着生存的本能拖着他们残破不堪的身体,不断的向前走着。
他们踏着倒下同伴们的尸骨,不知道到底走了多远,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是否还正确....
看着不断有同伴死在行军的路上,很多人坚持不下去选择了自杀。一些伤势严重的士兵请求同伴放弃自己,尽管自己已经痛苦到了极点,他们却也不愿意继续拖累同伴了。
不知是进入野人山的第几天,终于有一架美国的运输机发现了这支队伍,给他们投放了物资以及电台,这些使得远征军终于能够和国家取得联系。
至此,历经千辛万苦的远征军战士们终于看到生存的曙光,终于逃TUO了这座吃人不吐骨头的野人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小结】
战争是惨烈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
这支派往缅甸的中国远征军中,去的时候足足有10万人,但最终只有三千人活着回到了祖国,大量鲜活的生命被留在了战场上,被留在了地狱般的野人山中。
这段翻越野人山的经历,无论对于远征军的男兵、还是女兵来说,都是一段痛苦到不愿意去触碰的记忆。从他们悲惨地遭遇我们可以看出,战争是残酷的,它会让我们的人民流离失所,让我们的士兵死在异国他乡。
同样,这支中国远征军为抗日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牺牲,我国才能抵挡住日军猛烈的进攻,中国才能在二战后的世界局势中获得话语权,我们将永远铭记英雄,祖国也将永远铭记为它牺牲奉献的儿女。
希望这样的悲惨事件未来不会再次发生,愿世界和平,再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