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外蒙古可能是一个存在感非常低的国家,他北邻俄罗斯,南面中国,除此之外再无其他邻国,除了“外蒙古海军”这个笑话外,几乎没有什么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然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外蒙古也曾试图侵占我国新疆地区,不过在我军的浴血抵抗下计划破灭。这场战役是中国与外蒙古的唯一一次交战,被称为北塔山战役。
长久以来,外蒙古本是中国北方的国土,但在清末,腐败的清政府面对列强的干预自顾不暇,外蒙古在沙皇俄国的鼓动下,逐渐地走上了半独立的状态,清廷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外蒙古的控制。
虽然在北洋政府时期,徐树铮曾利用各种手段,避免了外蒙古的独立,但好景不长,二战时期,在苏联的离间和英美的支持下,外蒙古宣布独立,而蒋介石选择了妥协。
蒙古国建立后,北塔山成了新疆与外蒙古的分界线。北塔山位于新疆东北部,夹在阿尔泰山和准格尔盆地之间,其面积有两千四百平方公里,以沟壑和植被为主,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地。
由于北塔山地区牧草丰美,地势险峻,对还以畜牧业为主的外蒙古来说有或极大,再加上苏联在背后的暗中推动,外蒙古一直对这块地域虎视眈眈。
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外蒙古认为我国无暇北顾,开始往北塔山附近调集大量兵力,并且频繁地越境劫掠,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和安全。
当时新疆省警备司令宋希濂立即将这一请况反映给了南京国民政府,请求予以支援。但蒋介石的心思全放在内战上,于是回复宋希濂让他自行解决。
而宋希濂不敢贸然将冲突扩大,于是主动联系外蒙古要求进行谈判,同时安排人员前往北塔山进行详细调查。很快调查人员反馈了请况:外蒙古军使用了大量的苏制武器,甚至就连军装肩章上都带着俄文。
宋希濂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边境冲突,很有可能是一次有预谋的战争的前奏。他判断谈判已经无法化解目前的局面,只能积极备战,迎接战争。
在宋希濂指挥下,一个骑兵连迅速赶往北塔山,立即开始修建防线,同时将周边的居民全部疏散,并囤积了大量军粮军火,开始紧急备战。
当年5月18日,驻守北塔山阵地的马希珍部发现有外蒙古士兵擅自越过边境到我国牧区放牧,马希珍果断下令将其扣留,并与外蒙古驻军进行交涉。
然而外蒙古方面不仅不认错,还蛮横无理地要求马希珍放人退兵,让出北塔山地区,并以武力相威胁。在要求遭到马希珍的断然拒绝后,外蒙古开始向我方驻地进行炮击,随后派出一个营在飞机的掩护下向我方发起了进攻。
马希珍指挥部下利用修建的防御工事击退了外蒙古军队的进攻,并将战况汇报给了后方的宋希濂。宋希濂立即调遣一个主力团火速增援前线。
在援军还未赶到时,马希珍部再次遭到外蒙古军队的攻击,马希珍发动了附近的地方武装力量,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对外蒙古军进行了反击,趁势夺取了地方大量物资,外蒙古军很快溃败逃窜。
第二日,贼心不死的外蒙古军队继续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马希珍率部浴血奋战,多次打退敌人的冲锋。在关键时刻,宋希濂率援军赶到了战场,在稳固了战线后,率部对外蒙古军队发起了反攻。在我方的进攻下,外蒙古溃不成军,一路逃回了国内,北塔山战役以我国的胜利结束。
这一战中,中国军队歼灭了大量来犯的敌军,缴获敌人抢支弹要上千,军马数十匹,最关键的是得到了苏联给外蒙古的一封秘密电报,证实了这场战役后面有着苏联的影子。
后来外蒙古方面仍然多次袭击我北塔山阵地,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失不小,终于放弃这一企图,将军队撤离了该区域,只在边境留下一个边防哨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外蒙古终于完全熄灭了对北塔山地区的野心,两国也进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但这一段历史却被永远地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