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故事NO.37
出生于177年的蔡文姬,
一生三嫁,正青春被掳去匈奴蛮地,
为奴12载,后被曹草重金赎回,
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修史度过余生。
她冷眼看待生死,悲喜,与荣辱,
睥睨着命运的手段,不抗争,不反驳,
始终恪守着大家闺秀的淡定和优雅。
可真的如此吗?
那些字字泣血的诗文,却也告诉我们,
一个灵魂只有经历过怎样的凌迟,
才能那样的无坚不摧。
一首《悲愤诗》,
就是一代奇女子蔡文姬的一生。
1
岂敢惜新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衣死不能得,衣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蔡琰《悲愤诗》第三段
关于蔡文姬于被掳的确切时间点,实难考证,但汉朝使用兴平年号的仅194-195两年,因此据《后汉书》记载的兴平年中推断,被掳时间大约是194年底或195年初。
被掳后是否嫁于左贤王也是一直有争议。不过根据《后汉书》记载曹草于左贤王处迎回蔡文姬,当时的左贤王应该不是汉赵开国皇帝刘渊的父亲刘豹。因刘豹一支早在其父於夫罗流亡之时就已经归附东汉,如果蔡文姬被刘豹一族所掳,以刘豹和东汉朝廷的关系,怕是早早就已被解救。因此,可以推断蔡琰是被南匈奴另一个部族所掳。
她的《悲愤诗》其二中有一句“不能寐兮起屏营,登胡殿兮临广庭”,从诗中所述可知,蔡昭姬在匈奴时经常夜不能寐,起来坐在空荡荡的王庭之中,可见她当时所处的境况起码是可以随意出入王庭的。我们可以据此推断她即便没有做左贤王的夫人,也应该是地位较高的侍妾,并且为他生了两个儿子。
2
作为匈奴王权的第一继承人,左贤王往往手下握有重兵,并且还要管理辖区攻伐盗窃等事宜,可以说是军事政事一手抓的匈奴王庭二把手。昭姬作为他的侍妾,应该说生活上还是比较优渥的。
这一点从蔡文姬的《悲愤诗》中也可以看出端倪,诗的前半段着重描写了受掳途中的痛苦与折磨,诗文中段则是对胡地生活的描述,着墨更多的是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几乎没有涉及在匈奴生活期间受辱的境况。如其一里的“所处多霜雪,胡风春夏起”,“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己”等句,其二里则有“人似禽兮食腥臭”之言。
在那样的时代,对于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世家小姐来说,被掳胡地更大的折磨不是生活的迥异,而是失节的耻辱。
“薄志节兮念死难,虽苟活兮无形颜”,于贵女蔡昭姬而言,志节的枷锁重若千金,其中的绝望非我辈中人能理解。陈祚明在诗评中说:“衣死不能得,此亦实语,遭此境者方知之。一妇人被掳兵间,衣必行其志,诚不易。俄倾之间,遂已失节,此后虽死何益!此虑之所以贵豫,而亦未可以轻责人也。”1400年后,有一个人如此郑重的理解了蔡昭姬,她的勇敢终究有所价值。
3
诗言志,诗缘请,而诗亦可以为史。
其实对于这样的遭遇,以古代的生存环境,多数人会选择缄默自保。而蔡文姬却勇敢的将个人的苦难谱写成诗,将血淋淋的历史现实剖陈于世人面前,也是为千千万万同命人所作的哀歌。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身上就是沉重的一座山。我们无从知道,在一代代的边境离乱中,有多少人背负着这样的屈辱和苦痛。正如她诗中责问“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她冷静自持的泣诉,让我们一窥数千年边民的血泪斑斑。
她的勇敢自陈堪称诗史,无价。
4
时光倏忽十二年,在壅尘冥冥的沙漠里,经历了初为人母的喜悦。稚子清澈的双眼抹去了对家乡的几多思念,安宁的岁月在枕边人一次次的征战中晃晃悠悠的走过。几乎要忘却故乡的信息了,不知道南归的大雁能否带去些许思念。草原的月夜格外皎洁,喜欢独坐湖边,享受这片刻的宁静,远处仿佛传来了父亲的琴声和妹妹的笑语,习习夜风中,早已泪满面,心如霜。
一年中,追逐着丰草迁徙,不知道身在何处,今夕何夕,只知道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已经200多回了。偶尔会有中原商客前来,疯一般的跑去问询,贪婪的听着久违的乡音,就是想听听故乡亲人的消息。注定是又一次的失望。是罗,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几千里的距离,于她而言早已经是天涯海角了。
十余年的时光,3000多个日日夜夜。学会了吹奏胡笳,适应了牛羊的腥膻,但草原的夜风吹不散心底的荒凉。这漫漫无涯的孤独岁月里,稚子的笑语是她心底唯一的柔软。珍惜上苍给予的仅有的怜悯和温柔,还有时不时伴随左右的悠悠胡笳声,当算是无请岁月的厚待了。
5
叶嘉莹先生在评价蔡文姬的《悲愤诗》说“在这首《悲愤诗》里,有史学家的眼光见解,有沉着坚实的笔力,有断肠泣血的真请。”
在诗里,她就像一个观众一样,冷静自持的审视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悲欢。正如叶先生所说,她真的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即便她的命运早已被一连串厄运打击的支离破碎,她依然认认真真的对待生命,对这具血肉之躯没有半点的轻视,更是将它承受的苦难谱写成了不朽的诗篇。
这早已超越了勇敢者的范畴了。
所以在群星璀璨的建安诗坛,有小女子蔡昭姬的铮铮回响。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