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协助刘禅安心返回成都,掌管蜀汉。他上台以来,排挤李延,安擦亲信,独掌朝纲。他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局长,大事小事都“咸淡分明”,跟个“假皇帝”一样。最露骨的《出师表》应是最好的证明
诸葛亮有权决定一切事务,他厚颜无耻地给后主写信,对后主指指点点。诸葛亮除了向刘禅提出这种无法回避的“建议”之外,当然也不会忘记在北伐中离开成都后安排朝鲜的人事问题。
侍郎石忠、郭攸之、费师、董允等;都是善良正直,忠诚纯洁,以始皇帝对陛下的简要介绍为依据。我觉得愚人宫里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商量,然后实施,一定能弥补不足,受益匪浅。.......亲贤者,远离小人,此先汉所以盛也;亲小人,远贤臣,从此汉朝灭亡。先帝在这里的时候,每次和大臣们讨论这件事,都是叹气,恨桓,恨凌。我是一个仆人,一个历史部长,一个历史悠久的人,一个军人。听说甄梁死节大臣,陛下亲笔信,在汉朝大获成功,我可以天天等。
诸葛亮已经把一切都讲了一遍,刘禅只是听了他的汇报。诸葛亮南征回来后,为了集中权力,决心发动北伐。但蜀国处于虚弱状态,不适合大规模战争。诸葛亮为了达到目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了起来,细述始皇帝遗志,恢复大汉霸业,B得刘禅哑口无言。
他对当前的权力嗤之以鼻。他没有换掉刘禅,因为他害怕成为众矢之的。维持现在的局面,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分,但内外事务都可以由他自己决定统一,这和皇帝没什么区别。诸葛亮作为一个孤儿,是古今第一人,可以对后主指手画脚,过多干涉国家大事,而别人却认为他是“尽力而为”。
诸葛亮死后,刘禅在为他建庙的问题上做出了反常的举动。根据史书记载:“亮初亡,所在各处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于成都者,后主不从。”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议立庙于沔阳。禁止百姓“私祭”,后主才勉强同意。
为什么后主不同意给诸葛亮建庙?诸葛亮在世时,刘禅称之为“相父”,关系非同凡响。诸葛亮死后不能立庙祭祀吗?究其原因,只能说是刘禅在报复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生前一直以“相父”的身份对后主指指点点,而且镇压刘禅的时间太长了。诸葛亮在世时,刘禅不敢声张。他死后,刘禅可以挺直腰板说话了。可见刘禅有多恨诸葛亮。刘禅被诸葛亮压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感谢关注,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