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军队能否保障战斗力,关键在于后勤能否保障,除了作战时的武器、衣服,最重要的是,当兵的打仗之前能不能吃饱。中国曾经在70多年前,经历过最残酷的战场环境,但由于年代比较远,大多数人都已经不记得当年是如何困难,更有甚者,一些影视剧之中刻意美化,导致我们对于那些年代先烈所吃的苦都忘记了。
提到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伙食问题,在一些资料中通常都能看到这样一串数据:1935年蒋介石就曾下令军令部规定了士兵每人每天的伙食,士兵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而且即便是这些数据,士兵能够领到手中的量也十分有限,能有一半就很了不起,至于肉更是免谈。
相比之下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待遇就只有更差没有最差,不过相较于国民党军来说,八路军、新四军提倡官兵一致,虽然吃得比较差,但基本上是能够吃饱,而国民党军有些时候虽然也具备一定的条件,但是也不一定能足额供应。
1940年12月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战区风纪巡查团成员何基鸿前往河南省渑池县视察第18新兵补训处某个连,当询问士兵每天伙食如何时,士兵回答道:每天有两餐小米饭。当然这种待遇也还算是不错的。
何基鸿又问,除了小米饭还有没有别的事物,一个士兵伸出两根手指回答:这个月还吃过两回面条呢?
可后来在实际的体检中发现,补充连70多名战士,竟然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其中大多数都是因为营养不良导致的,而且这70多个人中,多多少少都有不同程度的眼疾,甚至有的士兵已经失明。即便是如此,当查问中询问这些士兵能否吃饱时,这些士兵大多数都回答,可以吃饱。
抗战时期,曾有一个美国专家根据中国人的体质,制定了一份食谱,认为一个士兵需要满足平时训练,战场作战,每天最低需要有“10克盐,35克肉类,70克蛋白质,340克蔬菜,850克的大米“。可即便是这份最低标准,国民党军内部基本上也是难以满足,部队中即便是包括中央军,因为营养不良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也是随处可见。
第一次滇缅战役失败后,一部分部队退到了印度,在兰姆伽训练营,这些士兵第一次体会到了用不完的子弹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才有了后来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军、新六军。另外伙食标准也基本上达到了美军的水平,不过这其中也发生了不少的咄咄怪事儿。
曾有一个远征军士兵,将下发的压缩饼干一下子就全吃了,后来连续灌了几瓶水,肚子差点给涨破了,好在当时训练营里面有较为完善的医疗条件,给治好了,后来医生询问,你为啥要把发的压缩饼干给全吃了,而士兵的回答让人心疼:从来没吃过饼干,也不知道吃多少能吃饱,觉得好吃就拼命的吃。
仅伙食一项问题,国民党军即便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也依旧没有多少改观,加上军队之中等级森严,即便是有补给,也是有限供给上层,1948年杜聿明被困在陈官庄以后,国民党军还曾给空投过不少的补给,但基本上落在了一些军官手中,能够分给普通士兵的少之又少,这些军官得到这些补给以后,往往高价售卖,导致了军心涣散,而当时解放军仅仅凭借吃的东西,就在20天的时间里面,劝降了1.4万余人,而身为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直至被俘口袋里还有进口的牛肉干,在国民党军之中,这人和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