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秦朝因为长期以来残暴的统治,发生了以陈胜、吴广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以农民为代表的起义。
除了农民起义,还有像焚书坑儒、繁重的兵役、苛捐杂税、大兴土木,导致经济崩盘等事件。每次看到这些时,在我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秦朝就是一个以残暴统治为主的朝代”。
在学生时代学过的历史书中,描写得最多的好像也是说秦国如何凶悍、狠毒的。但其实,以前所学的历史课本里展示的秦朝,远不足大秦帝国的万分之一。我们只看到了它末期的蛮横霸道,却没看到过它前期艰苦奋斗的过程。
如果不是因为最近看了孙皓晖老师的这套《大秦帝国:经华版》(以下简称《大秦帝国》),或许我对于大秦朝的历史,还会一直停留在过去。我也是这时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大秦帝国一直被我们误会了。
孙皓晖,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秋天,孙皓晖动笔写《大秦帝国》。2008年4月,历时16年创作的《大秦帝国》全套在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共6部11卷,504万字。
这是目前唯一一部全面、正面表现秦帝国时代的长篇历史小说,在2009年3月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中居长篇小说组第二名。
不过,500多万字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真正能将一整套完全看完的人估计还是少数。
所以在今年5月,一套《大秦帝国:经华版》出版了。这套经华版的《大秦帝国》依旧完整再现了整个秦朝的生灭兴亡。
这套书以秦帝国为主体,以帝国兴亡为主线,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全景式还原秦一统天下的全过程。
在看《大秦帝国》时,经常被书中的很多细节深深地感动,轻易地被请节内容吸引着不断往下看。
列国纷争的战国时期,在西北边陲的秦国内忧外患,东方大兵压境,西方戎狄叛乱,真正处于外有强敌,内有动乱的时期。
不过幸好这时候的秦国涌现出的都是明君贤臣,无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平民百姓,都将国家的生死存亡看在第一位,在他们眼里,没有家,没有国,有的只是大秦朝。
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听得直叫人心潮澎湃。
面对着周围虎视眈眈的魏、楚、燕、齐等六国,秦国新君秦孝公不但没有张皇失措,反而沉着冷静。
尤其是书中那段对他在面对即将来犯的六国和戎狄叛乱时,将青铜兵符交与自己的哥哥嬴虔时所说的那段话的描写,让人对这个年轻却已经有着如此之大格局的新君肃然起敬。
“老秦人尽在东部,嬴渠梁也是百战之身,存亡血战,举国皆兵,何惧之有。”
第一眼这句时就已经让人深受感动了,等到再看到后面哥哥嬴虔接过兵符时的那段描写,更加让人热泪盈眶。
“这位年轻的弟弟,留给自己的,是孤城一片,是最后一战的悲壮。”
是的,正如书中所说:“秦国有如此国军,嬴虔有如此兄弟,岂能不感奋万端。”
上面这段内容,来自于《大秦帝国》中的一些描写,书中类似这样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人比比皆是。
虽然这个伟大的帝国王朝在经历百年的艰苦奋斗才迎来十五年的辉煌,但它的历史是不可磨灭的,属于那个时代的荣光与梦想,是不该在岁月中流逝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历史上曾有过这个帝国的存在而感到骄傲。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看一遍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将属于那个朝代的历史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