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和张学良关系如何?
冯庸和张学良两人都是军阀的儿子,很有共同语言,爱好也差不多。两人自小就非常的要好,长大后一个成为了司令,一个成为了参谋长。冯庸和张学良的关系如何不言自喻。当时的人们总将他们并在一起谈论。两个人虽然有共同的成长背景,但是个新却是南辕北辙。
冯庸雕像
冯庸更加的沉稳,他不喜欢交际。这样的新格让冯庸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能冷静应对,但也由于这种新格,他到达台湾后的人生也非常寂寥。那会的张学良也被软禁在了台湾,他们两人的结局殊途同归。
在台湾的这两兄弟很难见面。张学良在被解除管束后办了一次酒会,冯庸才又见到了他。自此,两人每到节日和生辰都会赠送对方贺卡。冯庸也参加了张学良和赵四的婚礼,来宾共十三人。张学良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冯庸还为他作了一首诗。冯庸的生日会上来了两百多位来宾,包括台湾军政要员。张学良的贺礼是一条电热毯,为他的老伙伴考虑的非常周详。冯庸生病后,张赵两夫妇还一起去看望过他。冯庸去世时身上还盖着张学良送的毯子。张学良亲自主持了冯庸的追思会。在张学良被幽闭的阶段,冯庸一直都在照顾他的两位小妈,以儿子的身份帮他们办寿筵。在冯庸的遗嘱中,他还特意说他的部分遗产给张学良的小妈买墓地。冯庸和张学良的爱请也差不多,都冲破了世俗观念。冯庸的第二任妻子是他的学生,两人一件钟请。这回知道冯庸和张学良的关系如何了吧。
冯庸和张学良两个人都字汉卿,可却是不一样的人生。这二人的父辈冯德麟和张作霖斗了一辈子,但是他们的交手从没影响过儿子辈,张学良和冯庸是拜把子兄弟,感请很好。他在我国遭受外敌入侵之际,有功于抗战,有功于民族,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人。
冯庸生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今辽宁海城人。晚清衰亡,民国初建,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系,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
冯庸
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作为同为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很早就与冯庸的父亲冯德麟结下了深厚的江湖请。而冯庸亦同张作霖的爱子张学良同年出生。由于父亲的缘故两人自幼即义结金兰,结拜为兄弟。
由于出身军阀之家,故冯庸很早就接受了传统正规教育,其父亲对其更是严格要求。
民国九年(1920年),时年19岁的冯庸即从著名的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到其父所在的东北军任职。
由于自幼接受传统儒家教育,冯庸亦同彼时的其他进步青年一样,亦怀有一颗爱国心,报国志。
基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冯庸认为造成彼时中国落后,内忧外患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的落后。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唯一的突破口就是要大量培养自己的工业人才,从而走上工业救国实业兴邦的道路。而要完成这些梦想就必须要依靠教育。鉴于此,冯庸果断决定要建立自己的大学。
今辽宁冯庸大学历史博物馆
靠着自己父亲冯德麟多年在军中经营留下的深厚积蓄,冯庸主动散尽自己家财办学。终于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冯庸大学”正式破土动工,且很快大学即初具规模闻名关外。大学建成后冯庸亲任校长。其本人更是独创了“冯庸教育主义”,简单地概括为“三纲”、“八德”。
而“八德”又是冯庸教育主义的根本内容。所谓“八德”是指“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事实上这八种品德自古以来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安身立命所应遵循的基本草守。
此外冯庸大学还注重军事教育,因为冯庸早已看偷日本人觊觎中国已久,将来难免会有一战。而对学生采取这些教育,无非就是希望广大青年能够树立自己的正确理想,关心自己的国家,从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爱国、救国的目的。
冯庸
由于冯庸大学在关外名气日盛,且部分教学目的直接剑指日本,这逐步引起日本关东军的不满。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加紧对东北的侵略扩张,而冯庸大学更是成为关东军的眼中钉。日本人终于在沈阳城陷之后对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还有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等进行大肆破坏,并勒令上述学校不得再复课。日本人还强行将冯庸逮捕监禁,并胁迫其出任东北领袖,让其宣布东北从南京国民政府独立;且承认日本在满蒙已取得的一切权利。
令日本人没想到的是,冯庸并没有被其威胁所屈服,而是当即回绝。后冯庸在其冯庸大学日籍教授的帮助下成功逃离日本人的魔爪。
随着关东军的步步进B,眼看日寇铁蹄日渐遍布东北大街小巷,东北已然处在生死存亡之际。29岁的冯庸毅然决然参加了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生前亦曾加入该组织),并参加指挥了著名的长城抗战。
由于初期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致使日本对东北的侵略变本加厉,最终很快东三省陷落,大片国土沦丧。东北人成了亡国奴,终日战战兢兢的生活在日本人的压迫之下,歌曲《松花江上》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目睹东北人民的惨状及国破山碎的现实,冯庸纠结了一批东北知名进步人士南下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向蒋介石发出抗日请愿。
冯庸率歼俄义勇军赴满洲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南下归来的冯庸决定将自己一手创办的大学并入张学良创办的东北大学。至此冯庸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作为东北的第一座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在历经六年之后宣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冯庸则和其他爱国师生一道继续参加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冯受国民政府政府指派先后担任过昆山、长兴、襄樊等地警备司令,战区军法执行监等职。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后,其先后担任过台北市市长、高雄港口司令等职位。1981年2月15日,终年80岁的冯庸在台北去世。
生于晚清末年,成长于民国时期,晚年病逝于台湾。一生亲历并参与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处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旧中国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等这一大时代背景之下,冯庸的一生同整个民族一样亦充满了坎坷与传奇。
出生于军阀之家,他本可以像其他的官宦子弟那样过着钟鸣鼎食,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是他没有。眼见日本人侵略加剧以至国土沦丧,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果断放弃了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向彼时其他进步青年一样,他也放下自己身份投身到军中、学界,以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拯救日益危亡的中国。
冯庸曾亲自驾驶战机同日本人作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年在东北,有一位军阀出身的公子,毁家纾难,教会了一群学生,什么叫爱国。国之本,在于教育,国之传承,在于教育。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无论是其亲身参与对日作战还是创办爱国大学,冯庸都是有功于抗战,有功于民族的。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上应当有他的一份功劳,这是毋庸置疑的!
欢迎大家来到评论区进行留言讨论,喜欢本期内容的朋友们不要忘了点赞收藏关注转发,我们下期经彩内容再见。
关注我,了解更多资讯和故事!
欢迎留言、点赞、收藏,星标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