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百官之首,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长官,地位显赫。
不过这么说的话比较抽象,似乎感受不到宰相的厉害之处。另外,如果宰相告老还乡以后,和地方县令比较起来谁的权力更大一些呢?
宰相的官有多大?
宰相这个官职虽然起源很早,但最初其实是两个官职。
其中“宰”在殷商时期,是一种类似于管家的小官,到了西周时期虽然成为了高级官员,而且进入了皇宫,但职能并没有什么改变,和后来的总管类似。
换句话说,最初的“宰”是主持或者主管一类的官员。
“相”在西周时,为卿,意为辅佐王权的大臣。不过这类官职只能出谋划策,没有任何决策和管理的权力。
后来齐国的管仲身兼两职,发现好处多多。比如有好的想法时,可以用“相”的官职身份提出。获得齐王批准后,他就用“宰”这个官职来实施,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所以管仲就提议将两个官职合在一起,于是宰相这个官职也就诞生了。
管仲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管仲能力出众,皇帝会给他参与政务的权力。那么商议决定之后,就需要具体实施。这时管仲会发现一般的官职并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而有权力的官职,又不能参与政务。
换句话说,宰相这样的官职,可以让类似管仲这样的能人发挥出最大的能力。
宰相有多厉害
在古代,唯一能够挑战皇权的恐怕只有宰相这个官职了。历史上的皇帝们为了和相权抗衡,那真是斗智斗勇。能力强的皇帝勉强可以左右制衡,能力差的皇帝只能被相权牵制。
确实如此,相权的迅速膨胀直接影响到了皇权。最厉害的时候,宰相说话可以和大王同效。
和大王的权力都不相上下了,这还了得。若不控制,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国家很可能面临灾难。
于是战国末期,拆分了宰相权力的丞相出现了。丞相可以有多个人同时出任,当然这些丞相所管辖的事务也不同。
换句话说,从战国末期开始,宰相就成为了历史。
不过因为之前宰相的权力太大,也太恐怖,因此后来比如秦汉时期的丞相,隋唐的三省长官等,这些皇帝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都被人称之为宰相。
这些官职虽然比不上最初的宰相权力大,但也不容小觑。为了进一步削减“宰相”的权力,后来的许多皇帝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比如隋朝的隋炀帝,为了避免和相权冲突就进行了中央官制的改革,形成了日后的“三省六部”。
到了明朝,朱元璋干脆废除具有宰相权力的中书省。
这么多皇帝和相权抗衡,可见宰相有多厉害了。既然如此,这里就有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时连皇帝都害怕的宰相如果告老还乡,和地方县令比较起来谁的权力更大一些呢?
告老还乡,权力对比
若论权力,一个退休的老头,确实比不过县令。这也就是所谓的“人走茶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退休了之后就是布衣百姓,就要被县令管辖。
还记得《知否》里的老太师,退休了以后差点连嫡长女都保护不了,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嫡长女回老家寻一门亲事。
虽然权力没有县令大,但县令对退休的宰相可要客客气气的。宰相虽然退休了,但人脉关系仍在,有些宰相桃李满天下,随便拎出一个学生,都比县令大好几个品级。
这种权力之外的资源和地位,是县令无法达到的。所以有的时候退休宰相的一句话,甚至比县令还要有用。
从这一点来看,表面上县令的权力大,但从综合实力来比较,县令相差太多。
参考资料:《史记》、《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