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亲王;第二等级是郡王;第三等级是将军,将军分镇国辅国奉国三级;第四等级是中尉,也分镇国辅国奉国三级。其中亲王的始封王必须是皇子或者皇帝兄弟,以后则由亲王嫡长子或者庶子继承,如果亲王无子可以从亲王其他支脉挑选继承人,可以兄终弟及,或者侄子继承叔叔伯伯,更有甚者可以允许叔叔继承侄子王位;郡王则由亲王其他子嗣册封,一旦没有子嗣马上除封;而将军则是由郡王其他子嗣册封,后代一代代降级,最后降级为奉国中尉。
对于明朝皇帝来说亲王至关重要,这个爵位是明确藩王统系的不能出现断层,因此除非一个后人都没有或者是造反,否则不可能除封的。而郡王不一样,由于有亲王的存在,因此对于郡王这个爵位就管理的极为严格,并且因为郡王数量远远多于亲王,朝廷也是以此控制郡王数量,防止郡王太多太滥。
而明朝在建国后对于郡王无后除封这一条实行的都很好,很多郡王都是一代而亡没有子嗣,无人继承因此从没有出过乱子,但是到了天顺年间突然出事,一个郡王死了,他是无子理应废除爵位,但是他和之前出现的那些无子除封的郡王不一样,他是二代郡王,他没有子嗣,但是他父亲还有后人,他的侄子强烈要求继承王位。最后从天顺年间一直折腾到弘治年间,延续了三十多年,最后成功地成为宗藩继承的牺牲品,最终为朝廷光明正大以无嗣废除郡王提供了案例。
这个郡王就是岳阳王,他这一支出自楚王一脉。
楚王始封王名叫朱桢,是朱元璋第六子,他出生在朱元璋攻打武昌的时候,由于战事顺利加上喜得贵子,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于是当即表示将来要把武昌送给这个儿子。
洪武三年朱桢果然被封为楚王,封地为武昌。楚王是明朝初年实力强大的藩王,并且封地武昌地理位置险要,但是他为人低调没有成为侄子朱允炆削藩的对象,并且在靖难时保持中立,这让朱棣很高兴,因为不帮朱允炆就是帮助自己,于是朱桢躲过了四哥的清算,最后善终,为后代保住了爵位。
朱桢子嗣众多,除了嫡子继承楚王王位外,其余的儿子都被封为郡王,其中第九子朱孟爟被封为岳阳王。
朱孟爟同他的父亲一样低调,他对于权力没有多大兴趣,也不想卷入政治斗争,只想享受荣华富贵,因此平安地度过了一生,最后在宣德元年去世。
朱孟爟去世了, 但是他有三个儿子,嫡长子朱季境和嫡次子朱季墀,庶子朱季坡。他死后自然由嫡长子朱季境继承岳阳王的王位了,其余两个儿子都被封为镇国将军,一切都很顺利,就和其他郡王一样,大家各安其业,各自生活。可是朱孟爟他的儿子众多反而给朝廷带来了麻烦,并且有后代王位还是被废除了。
之所以出现有后人还被废除王位,问题就出在二代郡王朱季境那里,因为他没有后代,然后惹出了一系列麻烦。
天顺七年,朱季境去世,他没有子嗣,因此朝廷按照惯例申请废除岳阳王的王位。皇帝看了后表示认可,于是准备废掉这个王位,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一个人表示反对,这个人就是朱季境的侄子,镇国将军朱季墀的儿子朱均锽,他通过叔祖江夏王朱孟炬表示不能废除岳阳王位。
礼部的人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还会有人反对,你有什么理由反对,郡王无子王位直接废除,这之前都是这样执行的。
朱均锽光明正大地提出了不能的理由就是之前郡王无后废除王位,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代而亡,而岳阳王不一样,朱季境没有后代,但是不代表始封王朱孟爟没有后代,也就是说二代岳阳王无后,初代岳阳王有后代,自己就是朱孟爟嫡次子朱季墀的长子,是长孙,理应继承爷爷的王位。
这个理由一提出来,礼部官员大吃一惊,确实按照朱均锽的说法合请合理,法律条文虽然写着郡王无后废除王位,但是并没有标明是哪一代无子废除,朱孟爟和朱季境父子都是岳阳王,朱季境无后,从他这算应该废除,可是朱孟爟有后代,既然有后代那岳阳王就不能废除,这样一来问题又饶了回去,就是朱均锽能不能继承王位。
礼部官员实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可是让朱均锽继承又说不过去,到时候肯定有不少人以此为借口要求继承,这个先例不能开。最后为了应付过去这件事,礼部官员最后只能表示“辅国将军无进封王爵例”。 朱均锽爵位太低无法继承,英宗也不想管,于是就拿这个做理由打发了朱均锽。
对于这个结果朱均锽只能自认倒霉,没办法谁让自己地位太低,只能放弃了。但是所有人都没想到二十多年后,这个朱均锽居然再一次提出了继承王位的请求,这一次他的理由很充足就是有了辅国将军继承王位的先例,既然这样请一视同仁我也应该继承王位。
原来因为朱均锽老实没有对礼部提出的意见反驳,使得礼部将这件事彻底忘了,到了成化和弘治年间先后册封了四位辅国将军为郡王,而这件事最后被朱均锽得知了,他非常不满。因此马上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既然朝廷以辅国将军不能继承郡王为由驳回我的申请,为什么要同意宁王一脉石城王乐安王和韩王一脉乐平王由辅国将军继承郡王,这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太祖后人,皇帝为什么厚此薄彼。
这个时候已经是明孝宗在位了,朱均锽按照辈分是孝宗的爷爷,是宗室长辈,虽然爵位低,但是辈分大,他提出反对意见都孝宗压力很大,严重影响他作为朱家大族长的身份,因此他马上找到礼部,质问这是怎么回事?
礼部官员接到旨意后也蒙了,毕竟都过去二十多年了,礼部官员换了几轮了,早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这一批礼部官员赶紧调查,这才明白之所以出现这种请况就是因为这二十多年礼部官员轮换交接工作失误,这才让朱均锽找到了理由反对,和他们无关。
明孝宗听后表示不管他们怎么回事,今天必须拿出解决方案,彻底解决这件事。
礼部官员只能回去接着调查档案,他们必须替皇帝摆平这件事,否则就全都玩完了。
不得不佩服,礼部官员工作态度虽然不行,造成失误,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很快他们就找出了理由
他们向孝宗表示本朝目前一共出现了四次辅国将军继承郡王的案例,但是他们继承都没问题,和朱均锽的请况完全不同。
辽府长阳王继承爵位,是因为长阳王的父亲当年确实是郡王,后来继承亲王是第二代辽王,因为犯罪被废掉王位。后来景泰帝在位时恢复了这一支宗室的地位,因此这位长阳王当时被封为辅国将军,宪宗皇帝认为这位长阳王在父亲被废时年纪太小确实无辜,因此才恢复他父亲当年的郡王爵位。
宁府石城王、乐安王和韩府乐平王又是另一种请况,就是他们这三位辅国将军的父亲都是郡王的庶长子,因为郡王没有嫡子,所以这三位庶长子当时都被封为镇国将军,他们又都死在父亲前面,于是他们的儿子才被封为辅国将军。郡王死后,按照惯例长子继承,长子不在则由长孙继承,因此继承石城王乐安王乐平王的三位辅国将军都是以孙子第一继承人继承祖父爵位的。
朱均锽的父亲虽然是镇国将军,但是他不是第一继承人,朱季墀如果当过岳阳王,或者是第一继承人,那么朱均锽完全可以继承祖父爵位。可是继承王位的是朱季境,这样一来就和朱均锽无关了,朱均锽想要继承的伯父的爵位,因此朱均锽无权继承王位。
明孝宗对礼部的回复很满意,这个理由光明正大,此刻明朝的藩王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明孝宗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决定以岳阳王为案例开始整治宗室。
上曰:均锽以侄继伯,与石城等王不同,其已之。今后请封类此者,只从此例。不但否决了朱均锽继承岳阳王的野心,而且也从法律上堵住了其他郡王的野心,随后正德嘉靖年间朝廷开始彻查郡王一级郡王无子死后弟弟侄子继承爵位的请况,废除了一大批郡王。
朱均锽万万没想到自己一心想要继承王位,最后反而成为了朝廷整治宗室的例子,想必朱均锽得罪了不少宗室,毕竟要不是他大家兴许都能蒙混过关,可是他的举报把大家的路子都给断送了。
朱均锽最终默默无闻孤寂地死去了,而最伤心的人莫过于朱孟爟,他不是没有后人,自己有儿子有孙子最后自己的爵位却以无后被废,这让他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