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0年,宋国第19任国君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甫继位,史称宋襄公。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常出现为争夺王位而兄弟相互残杀的请况。但是宋襄公与哥哥子瑜不但不争权,而且还相互谦让。宋襄公任命哥哥子瑜为相国。哥俩团结一心,宋国也进入一段稳定发展期。
公元前643年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他的那帮不孝子直接开干,齐国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太子昭逃到宋国,宋襄公联合曹、卫等国帮助公子昭回国继位,史称齐孝公。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惨死之后,中原各诸侯国一下子失去了强有力的统一领导,顿时成为一片散沙。长期被齐桓公遏制的南方强国楚国终于抓到了机会。准备趁虚而入,进军中原。中原诸侯小国惶惶不安,宋襄公看到齐孝公软弱无能,根本无法继承齐桓公的霸业,而南蛮楚国又对中原虎视眈眈。一向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本着舍我其谁的经神,决定接过齐桓公那杆尊王攘夷的仁义大旗。
可宋国毕竟国力有限,他只能单纯的模仿齐桓公的做法,以仁义为政治,号召各国诸侯会盟。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以楚国为首的郑、陈,以宋国为首的曹、卫等国在虞地进行了首次诸侯会盟。为了彰显自己的仁义,宋襄公定下规矩,所有参与会盟的诸侯不能带一兵一卒,大家和和气气,来一个衣裳之会。哥哥子瑜告诉他,南蛮楚国是出了名的不遵守周朝礼仪的国家,建议带上兵马,以防万一。可宋襄公却说,寡君宁可战死。也决不失信于天下。
第二天会盟开始时,楚成王说自己是王爵,宋国只是公爵,当由他来当盟主执牛耳。宋襄公大怒道,你是假王,我乃是天子分封的公爵,假王不能压我这真公。
楚成王微微一笑,随即让埋伏的兵马把宋襄公擒住,并下令大军向宋国国都睢阳发起进攻。楚军很快将城池围困,并把宋襄公押到城下,让宋军趁早献城投降,才能保全国君新命。宋国大将公孙固说到,我们已另立相国子瑜为新君,城下的这位生杀任你,但是休想夺我宋国城池。楚成王听到宋国已经另立新君,宋襄公这个人质就没用了,现在杀又不能杀,放也没理由。
正犯难时,属下来报告鲁国国君要见大王。楚成王大喜,鲁宋两国关系一直较好。鲁僖公定然是来求请,正好可以顺势放了宋襄公。鲁僖公果然是为宋襄公相楚成王求请,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放了宋襄公。被释放以后,哥哥子瑜带着群臣来迎候,宋襄公委屈巴巴的说,我不回去,你们既然都已经不要我了,我还回去干什么?哥哥子瑜对他解释道,楚人挟持国君,我不得已采用了立新君之计,否则宋国不知要丢掉多少城池。宋襄公这才知道哥哥的良苦用心,答应回宋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为报上次被辱之仇,决定攻打楚国的盟友郑国,以此向楚国示威,挽回自己的面子。
郑文公得到消息后,赶紧向楚成王求援,楚成王也亲率大军救援,大将公孙固想趁楚军过河时出击,打他们措手不及。谁知宋襄公内心毫无波动。一抬手拦住了士兵,公孙固这才发现自家国军要犯傻,当即上前说道,敌军在渡河,现在正是我军进攻的好机会,宋襄公轻蔑道,我们乃堂堂仁义之师,怎么能攻击正在渡河敌人呢?大将们的苦苦请求,宋襄公不为所动,看着楚军上了岸,阵型都列好,这才大声说道,把仁义大旗给我扛来。寡人为了仁义,宁可战死疆场,随后带队冲锋,结局毫无悬念。宋军大败,自己也被楚军色伤,那杆仁义大旗也被楚军缴获,众将士拼命救援,宋襄公才逃出重围。
经此之战,宋国在诸侯间的影响力大大削弱,逐渐沦为二流国家。公元前637年,宋襄公病逝,结束了他短暂而又不甘平凡的职业生涯。宋襄公总共在位了14年。
纵观宋襄公的一生,他为残酷血腥的春秋争霸平添了一丝搞笑气氛。宋襄公只看到齐桓公称霸的威风八面,却没看到齐桓公身后强盛的齐国。他也是颇受争议的人物,赞美者说他仁义有信,有贵族经神,批评者认为她愚蠢虚伪,是假道学的典型。与楚国一战也证明他只会夸夸其谈,蠢猪式的人一留下千年笑柄。虽然他也被评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他也是最名不副实的,大家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