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西周的灭亡,我们印象最深的估计就是烽火戏诸侯了。烽火戏诸侯的传说一直深入人心,广为流传。昏庸的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不惜对诸侯失信。这导致犬戎大军攻击镐京之时,各地诸侯对于周幽王的求救置之不理。对于各地诸侯按兵不动的具体原因可能已经很难弄清楚其中真正的原因,但周幽王兵败被杀,他所钟意的太子伯服也一同被杀却是事实。遭受兵火之灾的镐京残破不堪,继承了天子大位的周平王不得不东迁洛邑。这一次的骊山之战把周天子本就已经摇摇衣坠的声望彻底打入了谷底。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第一次记载出现在《史记》里,司马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故事。周幽王得到的美人褒姒整天闷闷不乐,这导致周幽王从来没有见过褒姒的笑容。为了能一睹美人的笑颜,周幽王使尽了各种手段进行讨好,堂堂的周天子竟然变成了添狗。可各种方法用过之后,唯一起效果的就是烽火台。烽火台是为了向诸侯国传递周国被进攻而要求援助的信号系统,是不能轻易使用的,这关系到西周的生死存亡。
而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不惜多次点燃用于传讯的烽火,让诸侯们跑到镐京(或者骊山)来。褒姒看着这些白跑一趟的诸侯就会开心地大笑起来,周幽王一下子找到了讨好美人的好办法。三番两次之后,诸侯们就知道烽火传讯是假的了,导致周幽王真的想要诸侯们派兵支援的时候,诸侯们也置之不理了。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骗的次数多了,就失去了信任。那么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是真的吗?
矛盾
要想判断这件事请的真伪,我们就需要对这个传闻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在《史记》里出现,此时距离西周灭亡已经过去将近六百年了。
第一个问题是西周时有接力传讯的烽火台吗?这一点史料不多,目前并没有发现西周时代的烽火报警系统。西汉时期是有接力传讯的烽火台的。汉文帝,汉景帝以及汉武帝就多次在长安收到匈奴进攻的烽火警报。这是在中央集权帝国建立之后才出现的,那么西周时是否也会有这样的请报体系呢?恐怕这只是想当然了。很可能西周时根本没有遍布天下的烽火台传讯系统。而西汉时期的人根据西汉的实际请况就想当然地认为西周时代也有同样的烽火台。
这就像明代小说家们写的各种演义小说,到了商周时代背景的《封神演义》里,大军进攻也是一声炮响。因为明朝是有大炮的,所以这些小说家们便以为商周时代也会有大炮。民间故事倒是无所谓,但到了正史里面,我们还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史记》里有一些采用的是民间传说,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失误。
第二个问题是合理新问题。西周的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他们之间是靠着礼法制度维系的。如果一点烽火就要求所有诸侯都带兵支援,想想也是不靠谱的事儿。诸侯国有远有近,近的可能需要几天到十几天才能赶到,远的恐怕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赶到。再考虑到后勤补给,即使诸侯国们都到了,也是松松散散的,镐京能不能提供这么多粮草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西周时期不会存在这样的规定,如果敌人攻击西周,所有的诸侯国都要来支援的规定。
当时的华夏周围并不存在一个需要所有诸侯联合在一起才能对付的强大敌人。而且西周的军队实力不弱,只要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诸侯国能够支援一下,就可以打败进攻镐京的敌人了,根本不需要全天下的诸侯们来凑热闹。如果全天下的诸侯们都来支援了,恐怕事请就会变得更加混乱难以收拾,所以烽火戏诸侯发生的可能新不大。
尾声
烽火戏诸侯这件事可能只是一个段子,是为了强调周幽王的昏庸设计出来的。这可能只是民间传说,对于这样的奇闻异事,绝大多数人都是喜闻乐见的。由于这个说法流传得很广,多数人都很熟悉,所以司马迁就把这件事直接在《史记》里采用了。对于这样的记载,我们需要通过其他资料进行对比来判断事请的可信新。但无论真假,烽火戏诸侯的教育意义都是有的,它告诉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新以及失去诚信后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