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67年大清朝已是风雨飘摇,外有列强争相欺辱,内有民间起义不断,阿古柏更是在沙俄的支持下窜入新疆,建了一个名为哲德沙尔的伊斯兰汗国,试图把新疆的南部从中国清朝版图上分裂出去,边疆形势刻不容缓。雪上加霜的是日本这个时候又在入侵台湾,海防问题显露,于是便有了海塞之争。
清朝两面受敌,李鸿章等人主张暂时放弃塞防,将塞防的银两用在海防上,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则主张塞防,最后一派则是以左宗棠为主的海塞并重的观点,无论是新疆还是台湾都是我国的领土,不应就这样放弃。左宗棠指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一旦失去新疆,西北门户打开,叛军和沙俄肯定会发动攻击。如果新疆不早点收回来,俄国人早晚还会占蒙古、陕西、甘肃、山西……到时候恐怕大清国就完了。就算持续交战,陕甘的军队也会被长期牵制在那里,不仅耗费钱粮,也不能给海防任何帮助,只有主动出击收复新疆才是最好的选择,最终朝廷同意了左宗棠的建议。
虽说朝廷同意了,但是还给了俩字:没钱!最终朝廷只拨款200万两,左宗棠通过胡雪岩向洋商借款1375万两,另向华商借款846万两,方才筹集够了军费。就这样年逾花甲的左宗棠誓师出征,队伍前面抬有棺材一口,以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心!当时左宗棠指挥西征的部队有:
刘锦棠的湘军32个营、张曜的嵩武军14个营、徐占彪的川军5个营、金顺的40个营、加上担任防守的部队,总共有150余营,总兵力差不多7、8万人,但是由于当时国库空虚,西北交通不便等原因,真正开往的前线部队只有50余营,仅2万多人。随后,左公采用“先北后南”的策略,以摧枯拉朽击溃新疆叛军,B的沙俄坐到谈判桌前,并吐出了伊利地区。随后左公力主清廷在新疆设省,正式将其列为直接管辖区域。
相对那些在洋人面前点头哈腰的地方大员,左宗棠是个不折不扣的“强硬派”。他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4次巡视上海地区,第一次带着亲兵巡视,在租借遇到外国人的阻拦,要求左宗棠提供外交照会,左宗棠大怒:上海本中国地,外人只租借尔。以我中国军人行中国之地,何照会之有?
随后,左宗棠命令手下兵丁荷抢实弹、刀剑出鞘,预备强行进入。洋人一看,立刻就服软了,马上恭恭敬敬地为左大人清除道路、换升中国龙旗,鸣礼炮13响以示迎接。左宗棠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样一份爱国请怀,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