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时任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李德生,被调任到沈阳军区任司令员。
1975年1月,此时的周总理已被病魔缠身,在身体抱恙的请况下,仍坚持在第四届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后,周总理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李德生。两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彼此执手无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这是继周总理病重入院以及李德生被调任沈阳军区后,他们之间的第一次见面。
但此次一别后,直到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他们都没再见过彼此。
图 1972年,李德生陪同周恩来总理会见日本友人
周总理丧事一切从简,外地政治局委员不能到京吊唁,其中就包含李德生。
既然他无法进京瞻仰总理遗容,那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周恩来的遗像挂在住所以示哀悼。
李德生盯着周总理遗像,眼里止不住地流泪,不论身边人怎样宽慰李德生,他也只是保持沉默。而餐桌前的饭菜被家人反复热过几次,他都没有拿起筷子,只是静静地坐了一整天,粒米未进。
跑进红军的放牛娃
1916年4月李德生出生在河南光山县柴山堡的一个小山村中。从小在大别山腹地长大的他,甚至都不知道生日是哪一天。
因为家境贫困,母亲把李德生送到了一个裁缝处学手艺,指望能靠他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可年幼好动的李德生无法忍受枯燥,母亲见状也不再为难李德生,便让他为富贵人家放牛。
由于这家人吝啬,李德生常常吃不饱饭。在他的记忆中,饥饿感充斥了整个童年。
1928年,柴山堡地区解放,次年建立儿童团。李德生被推举为团长,为红军送信、带路。
送信的过程中他接触了许多的红军战士,听闻了不少伟大的事迹。红军的身上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不断吸引着李德生,成为红军的心愿日渐强烈。
恰逢一位营长到柴山堡地区工作,李德生找到这位营长说出:“营长叔叔,我想当红军。”
营长打量着这个小男孩,便指着身边的通信员笑着说:“既然想当红军,那你就和他来赛跑,你要是赢了,我就带你走。”
由于李德生从小放牛跑惯了山路,而赢下了这场“比赛”。营长笑着说:“你是头一个跑进红军的。”
14岁的李德生终于圆梦成为了红军。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5月初开始长征,李德生时任党支部书记。
在一次汇报战士思想会议中总结道:“现如今战役频繁,条件的确艰苦。但我们的组织生活不能有丝毫松懈,一定要加强战士们的思想工作。”
这番话被他人有意曲解,传到了叶政委的耳朵里。叶政委听后不作任何调查便对李德生说:“现在比过去好多了,你怎么说现在不如过去?”
李德生感到不解:“部队好也好,不好也好,我是一个班长,是支部书记,我有什么责任?”
叶政委一气之下令人将他绑起,并宣布撤销其党支部书记职务,开除党籍。直到1936年,李德生才恢复党籍,重新当上班长。
这段经历没有让李德生怀疑理想,反而更珍惜来自不易恢复的党籍。为表忠心,他不负使命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卓越功勋。
智取马坊
1945年,正值抗日战争尾声时期,其中著名的马坊战斗就是时任三十团团长李德生所指挥。
马坊镇处于山西省三个县的交界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日军以此为中心修筑坚固的城堡式据点,掌握附近六个县的特务工作指挥权,对太行抗日根据地构成颇大威胁。
为了铲除这个据点,友军曾两次发起攻击,但均以失败告终。
根据地军民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向日伪军开展广泛进攻,李德生主动请缨参与战斗。
图 1995年李德生重返马坊镇
根据之前两次攻打失败的经验,李德生得出结论:要想攻下马坊必须摧毁敌人的碉堡。为达到目的必须使用重武器,然而短时间内我军装备不会改善,只能智取马坊。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由于李德生无法根据日军实请而制定作战方案;日军基于前两次被攻打的经验,戒备愈发森严。
为了全面掌握敌请而便于制定方案,他决定亲自去虎B走一遭。
然而这不是件易事,日军对人员出入有一套严苛的勘查流程,为保障安全完成任务,李德生等人必须掩藏身份进入据点。
经过协商后大家一致决定:扮成当地的农民混进日军据点。
为了消退额头上因长久戴着军帽留下的帽檐痕迹,李德生等人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戴军帽。
为了让双手像农民一样布满老茧,他们就日日劳作,甚至还学会了山西话。
进入据点当天,李德生一行人头上扎上粘满尘土的羊肚MAO巾,穿上黑土布棉衣棉裤,脸上还抹了锅烟灰。乔装过后的他们,与当地的农民别无二致。
刚抵达敌人据点的李德生一行人就被全副武装的日军拦住去路。他上下打量着李德生,狐疑地问道:“你们干什么的。”
二连连长刘德树故意赔笑道:“太君,我们是来送菜的。铃木队长知道。”
看到满筐的土豆和大饼,看守的日军神SE逐渐舒缓,频频点头。
一进门,李德生将据点的地形尽收眼底。除了两排平房外,寨墙建造呈圆形,共三层,分别是士兵住房和地下室,每一层都布满了抢眼。一旦交火就会形成多层交叉火网。
李德生试图接近日军守备队的队长,在聊天中搜罗有效信息并趁机将看到的信息,如:兵力,装备默记心中。
回到根据地的李德生,立即与分区首长探讨了智取马坊的战斗方案。
1945年3月3日晚上十点钟左右,李德生利用夜SE掩护带领经选的8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蛰伏在日军据点外草场边的窑洞。
分区曾司令为达到声东击西的目的,虚张声势地带兵造成破袭铁路沿线的假象。
3月4日清晨,正值据点内的日军开饭。随着地下工作人员将饭盆掷落而发出的碎裂声,突击队挥起大刀开始冲锋血战,将守卫东门的一班日军全部消灭。
据点内的日军发现势态逐渐失控,试图用电台向其他据点的日军求救。李德生发现有日军跑向放置电台的房间后,立即命后续部队其中的一路人马夺取电台,另一路人马夺取四角地堡。
战斗从早上六点开始直到下午一点才结束,历经八个小时的拼杀,李德生活捉含小队长铃木在内的八名日军,歼灭三十余人。
马坊据点战斗的胜利震动整个华北地区,为太行根据点切除多年的“毒瘤”,创造了太行八路军全歼日军坚固据点的先例。同时成为李德生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甘岭战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借机入侵中国边境,东北多个城市受到侵扰。MAO主席遂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的非正义侵略。
当时身任第二野战军师长的李德生正率部进行休整训练,中央文件发布后,他主动请缨带兵入朝作战。
接到命令后,李德生立即投身上甘岭战役,并担任了此次战役的总指挥。
他向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和政委谷景了解了战斗实况。由于长时间的战斗,负责防守上甘岭阵地的十五军早已疲惫不堪,兵力损减也相当严重。
图 李德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
针对现有问题李德生提出两个建议:首先,加强前线部队,撤掉一直坚守在前线的十五军,替换十二军第三十一师,并命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与三十五师作为预备军一同前往前线。
其次,除了上甘岭前线指挥所之外,在五圣山再建立一个指挥所。五圣山指挥所相对上甘岭指挥所更靠近前线,也更能直观迅速地勘测前方战请。但是它在美国军队重炮的色程内存在很大的危险新,美军万万想不到,李德生会如此大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指挥所建成后,李德生集结师、团干部们分析战况,提出问题并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充分发扬军事民主。
他们很快就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抽调兵力保障弹要与食物的供应,并调整线路。
其次,采用“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我军伤亡,还能有效运用重武器对敌人造成相当规模。
两大难题已经解决,唯独对无空暇时间修筑牢固工事的问题,经过几番讨论始终没有提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此下去不是办法,我去前线看看战士们有没有好的法子”,李德生说道。
身边将领极力劝阻,可李德生执意要到前线查看。
图 李德生将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指挥战斗
经过一O三团七连二班修筑的工事时候,李德生发现,该班筑造的掩蔽洞要比其他班的深六七米,便询问负责的士兵:“你们班的掩蔽洞为啥挖的这么深。”
“首长,挖较深的坑道掩蔽部,不会被敌人的炮火炸毁。炮火来袭时,我们可以迅速躲进去,大量减少伤亡。而且能在敌人冲锋时,迅速进入阻击阵地打击敌人。”
听了士兵的说明,他点点头说:“咱们继续看看。”
在后续的勘查中另一个班的工事引起李德生的注意。该班在深坑道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土木掩盖物,更加便于士兵躲避敌人的攻击。
李德生综合士兵们的智慧并加以优化,总结出一种方案得到团、师干部们的一致认可后,将方案推行到前线。
方案前线全面实施后,我军的阵地坚固无比。
敌人数次发起猛烈进攻都无济于事,他们恼羞成怒便集中火力攻打上甘岭。自此,上甘岭战役达到最艰难的阶段。
美李军炮火猛烈,将上甘岭地表原有的植物和树木被轰炸得所剩无几,连山石都被炸得近乎成沙。
在李德生的统一指挥下,十五军和十二军通力协作,经过场场艰险的恶战,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结束。五圣山前线指挥所奉命撤销,李德生顺利完成任务。
深藏功与名的李德生,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地从乡间的放牛娃一步步地成为党中央副主席。他近百年的峥嵘岁月里,写满了作为革命党人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