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对大臣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其背后的深意,若大臣不能参偷,下场往往比较凄惨。就拿清朝时期的海兰察和乌尔登两位大将来说,在获得战功,皇帝给予赏赐时,他们的态度不同,当然,他们所得到的下场也是截然相反。
那么他们的表现和所对应的下场,对于现代的我们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又能吸取怎样的教训,好在如今的工作和交际中可以上下通吃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清朝,走进二人截然不同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海兰察
海兰察不简单,出身高贵,是八旗之首的镶黄旗人。众所周知,镶黄旗是由皇帝直接统治,许多朝廷重臣都出自此旗,所以旗内的子弟都是着重培养。而海兰察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自幼就展现出了很高的军事天赋。
到了乾隆二十年,已经成年的海兰察跟随清军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亲手抓住了辉特部叛军的首领之后,不仅被封巴图鲁勇士的称号,而且还被提拔为二等侍卫。
其实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对于有能力的人,领导者往往特别器重。乾隆非常看好海兰察,于是多次考验,先后派其参加了对缅战争,征讨金川,镇压回乱以及平定台湾等诸多战争。
海兰察也是不负众望,依靠卓绝的军事才能一路拼杀,屡立战功,最终成为大清名将,画像更是置于大清功臣紫光阁中,甚至还得到了乾隆的亲笔题字。
海兰察戎马一生,但武者都有办事粗鲁,语言直率容易得罪人的MAO病,因此海兰察得罪了不少人,也犯下了许多小错。许多看不惯他的人,就揪住他的一些小错误频繁上书弹劾,可最终都被乾隆押了下来,并且一如既往地重用他。
海兰察为何有这等本事?能使得皇帝如此偏袒?我们不妨从皇帝的一次封赏分析看看。
海兰察讨赏
在征讨金川时,清军遭到了巨大的打击,三路大军不但没有突破金川的防线,反而遭到围剿,尤其是温福将军这一路,不但损失惨重,甚至温福将军本人都被叛军杀死。
好在海兰察及时赶到奋力抵抗,等大股援军赶到后,清军便展开了反攻。尽管叛军加强了防御,硬生生拖了2年,但最终还是被清军击败。
事后乾隆论功行赏,询问海兰察想要什么赏赐。
皇帝这样问其实大有学问,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本分,虽然平乱有功,但赏赐可不能乱要。
海兰察深知其中道理,马上笑嘻嘻地回答皇帝,说自己是尽本分,不因求赏,但若能赏他几个美女,以慰他这两年的拼杀之苦,那就够了。
乾隆听完高兴得不得了,马上赏赐了几位美女。
不过这次战役可不止海兰察一位功臣,其中还有一位名叫乌尔登的大将在此役中功绩颇大。
乌尔登
在金川战役的后期,乌尔登贡献颇大,若不是他奋不顾身多次冲阵,击破叛军的右翼防御,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要说这位乌尔登,历史上记载并不多,只知道此人也是镶黄旗子弟,并且一生南征北战,也立下不少功劳。可此人野心颇大,最终被乾隆抓住了错误,判了个斩首之刑。
说乌尔登有野心,其实从这次封赏就可以看出。
乌尔登讨赏
当皇帝询问到他的时候,他假意推TUO,说保家卫国是军人的本职,他不求任何赏赐,只求能保大清江山万年足以。
这段话说得漂亮,但乾隆不昏庸,想永保大清江山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想要官吗?没有官位,没有军权,何来保卫之说?这明显是将了乾隆一军。
乾隆听完之后,脸上的笑容顿时去了大半。但乌尔登毕竟有功,于是将其任命为正三品骁骑参领,比之前的正五品步军校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不过前面说过,乌尔登最后被乾隆抓住一个小错误后就杀掉了。别看乌尔登要赏赐时一时得逞,但却失去了皇帝对他的信任,所以才有了悲惨的下场。
反观海兰察,看似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新的赏赐,但皇帝心里有数,尤其是乾隆这种有政治洁癖的君主,他不喜欢别人兜圈子,要么有话直说,要么踏实做事,那么他就会保护大臣周全。所以海兰察最终寿终正寝,而且是享尽了荣耀的那种。
学到了什么?
这二人截然相反的结局,对现代的我们有什么帮助和经验教训?
其实大家看完这个历史故事,心中想必也有所感悟。我们在工作和交际时,一定切记骄躁,不要带有很强的目的新。领导和朋友都是具有自主判断的个体,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知道谁真谁假。
其实包括我们自己也是一样,评判身边的朋友或同事时,也会把他们分为好人、老实人、聪明人、小人等种类。那么我们要做的,自然是聪明人。
只不过多数人很难做到自知之明,那么我们只能通过历史人物,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进行自我审视和评判,使得自己成为聪明人,不要变成乌尔登这样的笨人。你觉得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