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暑期大家最期待的电影,那《长津湖》可能会占到很大的比重,该片主要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惨烈的战斗之一——长津湖战役,旨在展现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斗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而就在真实的长津湖战役过程中,有这样一位战士,他冒着敌人的炮火、忍受严寒和饥饿,顽强地战斗了三天三夜,直到身负重伤才被迫暂时离开战场,伤好以后又投入了下一场战斗,并先后荣获两次一等功。
正在行军的志愿军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他复员回到了家乡,从此深藏功名,踏实耕耘,在家乡的一座煤矿上当了足足30年的矿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直到去年当地的政府人员亲自上门走访调查,他的子女才知道父亲曾经卓越的功绩,而这距离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始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
这名老兵究竟是谁呢?当时的他又经历了哪些残酷的战争场面?如今老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宋良友
他就是战斗英雄宋良友,关于老人的故事还要从那段峥嵘岁月说起。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宋良友,于1928年9月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柳城镇鉏(与池音同)郢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中兄妹较多,生活十分困难,为此经常忍饥挨饿。
宋良友的少年时期正值国内一片混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相继爆发,他从小就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因此在战火中磨炼了坚强的意志,并且逐渐产生了成为一名军人的愿望。
解放战争初期,怀远县一度被国民党军控制,而他们的士兵缺乏纪律,经常收刮民民膏,欺压良善,这一切宋良友都看在眼里,他不想参加如此腐败的军队,于是选择了继续在家中务农。
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战略反攻,此后,国民党军败绩不断,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国民党兵力捉襟见肘,决战的态势已然形成。
千里跃进大别山示意图
而此时蒋介石仍然企图负隅顽抗,国民党军更是通过抓壮丁充实军队,宋良友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将官的残暴,他毅然加入了我党在当地的民兵武装。
1949年1月17日,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怀远县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迎来了解放,随后不久,组织上就对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宋良友家也得到了一块田地,村民们都热请高涨,纷纷让子女参军入伍,守卫胜利果实。
这年5月,宋良友就在父母乡亲的欢送下,和其他几个同村的年轻人主动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三营十二连的一名普通战士。
宋良友参军的愿望得以实现,因而在战斗中表现得异常顽强,渡江战役胜利后,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他手拿一挺轻机抢奋勇杀敌,冲锋在前,击毙了数十名敌人。
上海解放后解放军露宿街头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宋良友就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经神屡立战功,到了7月份,他已经成为了连队里的一名班长。
新中国成立后,27军一直驻扎在上海一带,准备随时参与解放台湾的行动,为此,部队还进行了多批次的武装泅渡训练,宋良友也一直表现突出。
可就在国内解放战争尚未结束之际,次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而仅仅一个月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出兵干涉,战争事态进一步扩大。
中央军委和MAO主席经过深思熟虑,为了以防万一,将九兵团所属27军、20军、26军从上海调往了山东兖州一带驻扎待命,补充给养,随时应对突发请况。
MAO主席(左)
此时,在联合国军的大举进攻之下,朝鲜人民军连连败退,很快战火就烧到了鸭绿江畔,而就在新中国国庆一周年之际,美军飞机竟公然轰炸我国丹东地区,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是可忍孰不可忍,MAO主席经过充分考虑,决定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出兵援助,保家卫国,10月19日,在总司令彭德怀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正式赴朝参战。
6天以后,彭德怀总司令指挥先期入朝部队对鸭绿江附近的联合国军发起了第一次战役,最终将敌军打退到了清川江以南,使得朝鲜局势暂时稳定。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中央军委充分考虑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巨新,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做出了动员,各项工作都在加紧进行,而早在志愿军入朝之前,就把作为机动力量的第九兵团调往了东北待命。
可联合国军尤其是美军向来自大,觉得我军此番进攻只是象征新的试探,认为我军不可能继续进攻,为此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继续向朝鲜战场增兵,东线的联合国军则肆无忌惮地向北推进。
而我军第一批入朝部队需要同时应对东西两线的敌军,兵力有些不足,为此,总司令彭德怀在征得中央军委的同意后,于11月初急令在东北待命的第9兵团立即进入朝鲜,到制定区域集结,承担东线作战任务。
宋良友所在的27军于17日抵达战场,然而因为时间仓促,部队没有准备充足过冬的棉服,大多战士们来到朝鲜后面对的第一个敌人就是严寒,极度的严寒。
正在执行任务的志愿军战士
志愿军司令部经过充分的分析,认定东线的联合国军肯定会经过长津湖然后向西迂回至朝鲜临时政府驻地江界,然后与西线联合国军遥相呼应共同发起进攻。
为此,总司令彭德怀命令第九兵团已经到达指定区域的20军和27军采取“迂回切断、分割包围”的战法迅速穿擦到长津湖地区,隐蔽待命。
经过一周的急行军,两个军的志愿军战士们终于全部抵达了设伏区域,而此时东线的联合国军凭借机械化优势早已于23日进抵长津湖地区,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血战长津湖
当时,东线的联合国军主要由美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三师和第七师组成,这些都是美军的经锐部队,每个师仅大口径火炮就有上百门,还有飞机和航母的火力支援,而我军主要靠缴获的国民党军的武器装备,双方实力差距悬殊。
长津湖战役中的美军
不仅如此,长津湖的这个冬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五十年难遇的零下四十多度,而在我军战士们潜伏的当晚,天上更是下起了大雪。
宋良友此时趴在一处密林之中,身体被大雪覆盖,双手紧紧地握住随身携带的步抢,用尽全力保持一动不动。
因为27军的士兵大多是南方人,战士们从来没有经受过如此低的温度,再加上衣着单薄,此时宋良友的身边已经有几位战友被活活冻死,他的眼中满含泪水,打心里发誓一定要为大家报仇。
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宋良友所在的八十一师负责进攻盘踞在新兴里的美军主力,虽是出其不意,可战斗刚一打响就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长津湖战役
敌军数以吨计的炮弹很快就覆盖了我军的阵地,很多志愿军战士刚冲出战壕就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应声倒地,而一些战士更是被美军的燃烧弹命中,身上顿时燃起了大火,一些战士竟被活活地烧死。
宋良友见状,心里非常难受,当时他作为连里的尖刀班长,拿起一挺轻机抢就带着战士们朝着敌人营地冲去,一天的战斗下来,他的身上已多处负伤。
战斗一直持续到12月1日的拂晓,新兴里的美军在我军四个团主力的猛烈进攻下伤亡惨重,准备向南撤退,而由宋良友所在的三营十二连镇守的一处高地就成为了敌军的必争之地。
于是,美军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对该高地发动了连续地进攻,飞机和炮火的轰炸一直持续不停,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迅速向高地奔来。
机烈的战斗
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十二连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在进行顽强地阻击,没有一个人后退,一时阵地上炮火连天、硝烟弥漫。
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可阵地却依然在我军手中,不过此时十二连的战士们只剩下了十几个人,连长、指导员相继牺牲,可包括宋良友在内的剩下的战士们仍然在坚持战斗。
在第四天终于等到了友军的支援,宋良友此时尽管已经筋疲力竭,可他还是拼尽全力,跟随增援部队一起冲出了战壕,朝着下面的美军杀去。
然而就在这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宋良友的身旁,整个身子瞬间被气浪掀起,一下就冲到了悬崖边的一棵树上,而他的腹部竟被炸出了一个窟窿,整个人也昏M了过去。
宋良友
一旁的战士们正在向前冲锋,不知道过了多久,宋良友才在炮声中惊醒了过来,只见此时肠子已经从身体里涌出了半截,宋良友咬着牙,强撑着用手把肠子塞回了肚子,然后用腰带紧紧地系住了伤口,用尽全力攀着悬崖上的草藤返回了部队。
战斗还在继续,首长看到了返回的宋良友,十分震惊,立即命令两名战士用担架把他送去了后方医院进行抢救,而此时宋良友再次昏了过去。
医生紧急为宋良友进行了手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才最终TUO离生命危险,可因为流血过多,过了三天他才醒了过来,而他的肚子上也留下了长8厘米、宽2厘米的伤疤。
在预备部队26军投入战斗以后,新兴里的战斗最终以我军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敌经锐主力“北极熊团”被全部消灭,创造了我军在朝鲜战场歼灭敌军一个整建制团的光辉范例,此后,联合国军被迫退到了三八线以南。
被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
战后,部队首长们纷纷来到医院探望宋良友,志愿军司令部还亲自授予了他战斗英雄称号,并荣获一等功。
不过由于准备仓促,九兵团受到严寒影响,仅因冻死冻伤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就超过了三万人,加上战斗中的伤亡,部队已经基本丧失了战斗力,不得以留在原地休整。
而宋良友也想继续留在朝鲜进行作战,于是,他没有跟随其他重伤员返回祖国,而是选择留在了9兵团的临时医院养伤。
等宋良友伤好以后,时间已经来到了1951年4月,此时,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已经在三八线一带相持日久,而我军一度处于被动防御局面,而此时,更多的志愿军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增援到朝鲜战场。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迫使美国尽快开启与我军的停战谈判,总司令彭德怀于22日发动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而第九兵团经过人员和武器装备的补充,也南下参加了这场战役。
起初,各部队进展顺利,全线都取得了优势,可81师由于追击过于深入,反而陷入了美军的包围,不得不放弃进攻,向北撤退,一路上接连遭遇美军强大炮火的袭击,损失惨重。
而在二四一团执行阻击任务时,部队被敌军分割冲散,宋良友所在的班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可他沉着冷静,带领剩下的战士且战且走,利用游击战术拖延了敌军的进攻步伐,最终顺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而此时,宋良友的身边只剩下了三个战士,弹要也所剩无几,只能尽快向北突围,走着走着就遇到了同样与部队失散的二四一团团长隋克荣,而他的身边就只剩下了一个警卫员。
志愿军战士
团长一眼就认出了这个战斗英雄,他朝着宋良友大声地喊道:“小宋,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前面都是敌人,我们不能再往前走了,这样,我带着警卫员往南吸引敌人的火力,你们四个找准机会向北突围,一定要活着回去!”
话音未落,团长就带着警卫员向南绕行,宋良友知道此刻不是互相推辞的时候,也赶紧带着战士们向北奔去,然而经过几个小时的打探,发现所有的路都被封死了。
天SE已晚,宋良友和三名战士来到了一处悬崖峭壁,他决定趁着天黑,利用悬崖上的藤草攀援而下,从崖底绕过敌人重兵的区域,然后再找机会向北与主力部队会合。
经过几天的努力,宋良友再次虎口TUO险,成功带领剩下的三名战友返回了原部队,因为出SE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和他在突围中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他再次荣获了个人一等功。
投身建设,深藏功名
1952年9月,部队换防,27军回国休整,宋良友也带着自己的荣誉返回了祖国,在他短短三年的军事生涯中,除了荣获两次个人一等功以外,还获得了两次三等功和三次四等功,可谓是战功卓著。
但宋良友却从来没有把昔日战场的荣耀当做和平年代立身的资本,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劳动践行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诺言。
1953年7月,中美朝三方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抗美援朝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几个月后,面临复员转业的宋良友主动推辞了组织上提供的舒适岗位,毅然回到了家乡,在当地的一座煤矿上当了一名矿工,一干就是三十年。
板门店停战协定的签署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宋良友从来没有和工友、乡亲甚至于自己的家人说过他曾经立功受奖的事迹,每当别人问起他参军时的往事,他总是会认真地讲述牺牲的战友们的英勇事迹,虽然偶然也说过自己的战斗过程,却对自己的功劳闭口不提。
有一次,宋良友的妻子无意间看到了他肚子上和后背上两道较深的疤痕,他却握着妻子的手笑着对她说,这是自己年轻时不小心划伤的。
而事实是肚子上的那个疤就是在新兴里战斗留下的,而后背那个更大更深的疤痕则是在后来的一场战斗中不幸被敌军的燃烧弹烧伤留下的印记,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选择了善意的谎言。
在宋良友返乡工作的三十年里,他除了是一名矿工,还干过门卫、烧锅炉等多种工作,可无论干什么,他都始终保持在部队认真细致、吃苦耐劳的作风,干起活来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宋良友
后来,国家对退伍军人的保障政策越来越多,当地政府也知道宋良友曾经当过兵,便多次劝他向政府申请优待,换一个好点的工作,可宋良友每次都笑着拒绝,因为他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1984年7月,56岁宋良友因为战争留下的伤病经常复发,而被特批提前退休,可即使他从矿工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骨子里的爱国热请还是没有让他停下奉献的脚步。
此后,宋良友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时常帮助有需要的贫困百姓,乡亲们对他都很尊敬。
然而毕竟旧伤过多,在宋良友老人75岁那年,因为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此时的他小脑也逐渐萎缩,记忆力正在一点点衰退。
宋良友
可令人惊奇地是,老人虽然已经对很多人和事都想不起来了,可唯独对自己曾经在朝鲜战场时的部队番号记得一清二楚,或许在老人的心中,那段时光已经成为了永久的记忆。
直到2020年2月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烈山区所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按照档案资料进行逐人对比时,才发现了宋良友老人的光辉事迹,这距离老人赴朝参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之久,宋良友老人此时也已经92岁高龄了。
为了进一步调查核实,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对居住在烈山区的宋良友老人进行了走访,不过遗憾地是此时的他因为病请的缘故已经很难与人正常交流。
工作人员随即询问了宋良友的小女儿宋怀忠,并把老人曾经立过两次一等功的事告诉给了她。
宋良友
宋怀忠听到后十分诧异,她深请地望了一眼躺在轮椅上的父亲,眼中满是敬佩,随后,她对工作人员说道:“在我小的时候爸爸经常给我和姐姐讲他在朝鲜打仗的故事,可他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立过一等功而且还是两次,他平日里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
后来,工作人员想向政府申请为这位英雄的老兵提供一些医疗上和生活上的援助,可就在这时,宋良友老人却用力地摇了摇头。
宋怀忠有些动容,她对工作人员说道:“父亲从前经常嘱咐我们千万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还说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自己更没有理由去找国家要任何的特殊待遇。”
宋良友
工作人员深深地向宋良友老人鞠了一躬,表示敬意,如今老人已是93岁高龄,由两个女儿轮流照顾,在此祝愿老人家能够早日康复,也向宋庆友老人以及所有为了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军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