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武则天给自己名字造了"曌"(读Zhao),自诩"日月当空,光(恩)被大地"。其实不然,这完全是以讹传讹,子虚乌有。
武则天之所以能登上女皇宝座,除了她本人的天才与非凡的魄力外,最重要的是唐高宗李治在世时大树特树了武后的绝对权威,使她在"帝后二圣"的权利高峰上根深帝固,不可撼动。
如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给太子遗诏中就有"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的重托。
但"曌"字毕竟不是武则天所造。
而对"曌"的由来,《资治通鉴》中却有这样的记载:
"天授元年十一月,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周正,攻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又云:
"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
胡三省为《通鉴》作注时把这十二个宗秦客新造的怪字一一列出。
由此看来,武曌之名是武后看了宗秦客呈上来的奏疏后,见"曌"甚合其意而以之为名,并非她自己创造的。
据说武则天当皇帝时,曾造过19个字。《正字通》载:
"有言國中'或'者,或也,请以'武'镇之,便改为'方框内是武'的国字。"
可有人说不妥,改后像武氏被困,于是又改成'圀'字,方框里面是'八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下子武后满意了。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是大臣们把改造后的古字,报请武后批准。武后只是根据自己的喜爱,定夺批复而已,19个字压根就不是她造的。
那么,武则天为啥要大臣们去弄这些新字?主要是为了试察群臣对自己的忠诚度。
武则天审批的新字,基本上是表章用字。主要是年号年月日和君臣关系字。
通过奏章,武则天一览奏章就知道大臣有没有采用她推荐的新字,从中判断其是否服从自己改朝换代的行动。
虽然武则天对美化自己统治的汉字请有独钟,而且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传说,不过她贵有自知之明。
在乾陵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宋金以后,开始有游人题字于碑,使无字碑成为有字碑。再历元、明清各代,碑上逐渐镌刻了许多文字,不仅在内容上自然形成了评价武则天的"碑文",而且在书法上真、草、隶、篆、行五体皆备,或许这也是武则天当初立碑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