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要正,开车要稳。
——李三观
《野史纲目》第1016期
——野史纲目——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层的古老国家。不管是古印度、古埃及亦或者是古巴比轮,皆被外来者冲击得七零八落。
他们曾引以为傲的文化也被冲击得面目全非,于是,三大文明古国纷纷落幕,除了文化断层之外,庞大的国家也被分裂成多个小国,他们各自为政,彼此掣肘,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荣光。
而古老的中国则抗住了来自雅利安人的入侵,骁勇善战的雅利安人被商军队送入了殉葬坑,古老的中国文化扛住了来自于外部的压力。
即便是如此,骁勇善战也并不是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我们之所以能够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更多的还要感谢一个人,那便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为中华民族注入“统一”的思想源泉
众所周知,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第一人,对于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秦始皇创造新地使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弱化宗法制的同时,还借此将权力收归皇帝所有,以此达到朝堂制衡地方的效果。
自此之后,朝堂的政令可以顺畅地传递到地方,皇帝再也不用顾忌,眼下的政策将会影响到哪位王爷的利益了。
也正因为秦始皇开了一个好头,因此,之后的朝代虽然几经更迭,但是郡县制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看似这样普普通通的一个制度,却在无形中向国人传递了一个“统一”的信号,即华夏大地的最终核心思想,那便是“统一”。
所谓的“统一”,在于求同存异,在于融合共生,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为我们的生生不息提供了永恒的动力。
虽然秦始皇穷尽毕生之力,将山东六国悉数覆灭,建立了大秦帝国,闪耀世界的东方。随后他修筑长城,北击匈奴,打得匈奴不敢南下牧马,解决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原王朝的边境问题。
秦始皇出手就是大手笔,除了北击匈奴之外,他还让王翦带领军队南抗百越。纵然强势如秦始皇,他在有限的时间里也没能将华夏大地完全统一,依然遗留了一块领土,没有纳入大秦的版图。
时至今日,这片土地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习俗,本地的方言还曾被美国带入外太空,秦始皇的遗憾也让后人体验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也算得上是另一种幸福。
秦始皇的遗憾
秦始皇创建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乱战历史,让中原的百姓可以安心过上没有战乱的生活。
秦始皇的格局很显然要比普通的老百姓大得多,他为了让中原百姓得以世代永享太平,决心解决困扰中原多年的匈奴问题以及南方的不MAO之地。
除了修建长城,巩固胜利成果之外,他还派王翦率领军队抗击百越,扩大南面疆土。也正是在开疆扩土的时候,秦始皇见识到,南面的江山远比北部的匈奴难以处理。
南方多山脉丘陵,山上丛林密布,林内还多瘴气,处处皆是人迹罕至之地,就类似于一种原始社会的状态。
即便是活跃着人类,也多当地的土著以及以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小部落。虽然百越之地的部落,看似一群“乌合之众”,但一旦任其发展壮大,他们团结起来爆发出的力量,足以对秦王朝造成毁灭新的打击。
秦始皇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百越这样发展下去,可是,地广人稀的百越之地,竟然抗住了50万秦军,他们深入丛林内部,借助于地势和环境,竟然抗住了秦军虎狼一般的攻势。
为了收复百越,秦始皇命令,无论发生什么事,大军都不要往回走,这也为之后秦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可即便是如此,秦始皇押上了大秦的国运,都没能换来百越之地的臣服。在秦国覆灭之后,百越又重新活跃起来,成为了当地的独立势力,按照传统的习俗传宗接代。
方言被美国带入太空
百越之地虽然抗住了秦军的攻势,但是依旧没有避免被中原王朝收入囊中,如今他们也早已是中国的一份子。
在多元的文化习俗之下,百越之地还一直流传着战国时期的风俗习惯,在如今的福建周边地区,当地居民还保留着“娘舅为大”的传统风俗习惯。
尤其是婚丧嫁娶之时,娘舅如果不到位,仪式都没办法顺利进行,因为他们扮演的角SE实在是太重要了。
除了“娘舅为大”的风俗习惯之外,当地的闽南语也是独具特SE,甚至就连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都是由闽南语演化过来的。
闽南语最早发源于黄河洛水流域,为了躲避灾难,黄河流域的部落迁徙至闽南地区,并且还流传到国外,亦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在世界上也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在1977年在向太空发色宇宙飞船之时,他们便将闽南话收录其中,同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一道,被发色入太空。
后记
闽南话的发展见证了华夏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延续,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秦始皇曾放弃的一片领土,竟然一代代繁衍壮大下来,并且形成了独特的闽南文化。
从而为我华夏文化的多样化增加的新的元素,也从侧面可以看出,华夏文化生生不息的原因,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