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永乐大典》能幸存全靠它
更新时间:2022-05-16

明清时期的金匮

历史是一个不断层累叠加的过程,我们身处现代,好比是站在河流下游回顾上游,之所以还能领略千百年前古人的风采,除却地下文物的出土,还有赖于大量史册典籍、文献档案的流传。古人对于文化传承极为重视,这促使他们筑石室、造金匮以收藏典籍。那么金匮石室究竟藏有什么奥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金匮石室为何物?

在古人的观念中,金、石是最为坚固耐用之物。石室不言而喻,即是用石头建造的房子,金匮倒不是金子所造,而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木柜,常用金属封碱。“以金为匮,以石为室,重碱封之,保慎之义”,是自金匮石室制度诞生以来就世代延续的传统。

最早关于金匮石室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大戴礼记·保傅篇》载西周“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此时的宗庙就是由砖石建造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也”,这里的守藏室也很有可能是按照金匮石室的标准建立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述秦朝“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这说明秦朝也有专门的金匮石室以藏典籍。

冯远征话剧版司马迁

为什么要用金匮石室来保存文献典籍呢?首先是因为金匮石室十分坚固耐用,可流传万世,但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防止火灾。金匮石室并不易燃,就算发生火灾,也可以减少损失。人们还在金匮石室周围开挖沟渠,储水以备火灾。

汉代建立后,设有石渠阁、兰台和东观等机构保存典籍,这些地方因存有大量的文献典籍,因此往往与重大的文化事业相联系。司马迁曾遍览金匮石室之文献典籍,故成《史记》。班固曾任兰台令,因此著有《汉书》。而《东观汉记》也是由在东观任职的官员编写完成。

汉代石渠阁遗址

金匮石室制度自创立后就一直延续下来,就算是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魏晋南北朝也未中断这个传统,统治者依旧十分重视建设藏书机构。南朝梁时爆发的侯景之乱,导致大量文献典籍被毁,这次动乱也因此被后世学者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书厄。

此后的唐、宋、元都号称盛世,自然重视文献典籍的搜集整理,唐代称之为甲库,宋、元谓之藏架库。宋朝更有金匮之盟的传说,即宋太祖和其弟、其母约誓,等自己百年后将皇位传给弟弟,这道诏书由赵普负责眷写,并由太后藏到了金匮中。可见当时对于金匮石室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

陈建斌版 宋太祖

以上所列举的这些藏书机构,大都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其祥,我们无法考证其原貌。但是明清时期的金匮石室制度不仅记载详细,而且还有实物传世,为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统治者对金匮石室内所藏文献典籍一直讳莫如深,无形中更是给金匮石室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心向往之。

二、明清时期的金匮石室

明朝初年,并未设立专门保管史册典籍的机构与地点。至明代中期,府库盈书,浩如烟海,建造藏书机构也就逐渐提上了日程。明孝宗时期,大学士丘濬上书说:“自古帝王藏国史于金匮石室之中,盖以金石之物为物坚固久,非土木,又能扞格水火,使不为患。”丘濬所虑在于后世,他明白建金匮石室以藏文献典籍,便可使“祖宗功德在万世,永传信而无疑,国家典章垂百万,递沿袭而有本矣”

但明朝真正修建金匮石室还是始于嘉靖年间。嘉靖十三年(1534年),嘉靖皇帝下谕阁臣建造神御阁以藏祖宗御像,这里的神御阁后来改名为皇史宬[chéng],成为了明清两代保存文献典籍的场所。皇史宬历经两年,于嘉靖十五年落成。嘉靖帝对皇史宬的建造格外重视,从选址、经划到动土建造,都亲自过问,甚至亲临施工现场视察指挥。

现在的皇史宬

从皇史宬的设计上也可看出嘉靖帝对于藏书传统的重视。首先,皇史宬坐落于南内,其外观设计与紫禁城宫殿群并无二致,汉白砖石,琉璃瓦顶,与原有的宫殿群浑然一提。华丽与庄重兼具,体现出了皇家的气魄与威严。

皇史宬建成之后,受到了高度评价:“从古所无之异章,其鸿规厂丽,龙阁崔巍,石室金匮,不假寸木”。“石室金匮,不假寸木”表明皇史宬在追求外观上的赏心悦目之外,也注意实用新。

皇史宬内景

据史料记载,皇史宬内无梁无柱,屋内成拱形结构,窗户极少,却冬暖夏凉,可通风亦可防震。室内置有多个雕龙画云的金匮被摆放在汉白玉的基台上,金匮内并不直接存放典籍,里面摆放着一个个木匣,木匣严行密缝,内覆黄锦,再配以大锁。这样的石室金匮可防虫、防蛀、防潮、防盗,完美地贴合了古人保存文献典籍的需求。起初皇史宬内这样的金匮只有19具,但是到了清末已达152具。

自嘉靖十五年(1536年)皇史宬落成之后,后世明清各代皇帝基本沿用其制,并未加以更易,只不过偶尔对其进行检修,以恢其宏。现在的皇史宬内只有一座御碑亭是清代建筑,内有一碑,记载了皇史宬的来历。

御碑亭

明清皇帝对金匮石室的要求简直到了吹MAO求眦的地步,如此大费周章地修建这样一个场所,那里面究竟藏着什么呢?

皇史宬落成之后,很快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批藏品,那就是嘉靖帝之前明朝历代皇帝的《实录》与《宝训》。中国古代帝王向来重视前世之鉴,后事之师,因此自唐朝始,每位皇帝去世后,继任之君就会替先帝编写一部记载其言行举止的实录。唐宋亦有《实录》,只不过多散佚,现已不多见,明清两朝的《实录》却是传世甚巨,颇为学界重视。《宝训》则是从《实录》中摘选的“可供传诵宣布者”编辑成册,以为后鉴。

《明太祖实录》

明代不修国史,以《实录》为国史,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实录》就是国家记忆,就是对祖先功绩的记载,是可垂递万年,恩泽百代的,因此历代皇帝都对这些文献典籍极为重视。

但是到了后期,皇史宬就不单单只有《实录》《宝训》了,大量珍贵的儒家典籍,诸如《新理大全》也被放在此处保存。值得一提的是,嘉靖年间宫内失火,《永乐大典》差点葬身火海,嘉靖帝便命人誊录了一本副本藏在皇史宬,后来其他诸本皆毁,只有藏在皇史宬内的《永乐大典》保存了下来。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是历史上有名的奇葩帝王,但《永乐大典》能够保存下来还真是要感谢他。

现在存留下来的永乐大典

清朝建立之后,承袭明制,仍将历代的《实录》《宝训》《玉碟》等珍贵文献存放于此。这些珍贵典籍原本静静地躺在金匮内,直到1900年的某一天,一群强盗冲进了这里,撬开了金匮,抢走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只留下满地狼藉。

八国联军的劫掠给皇史宬造成了巨大伤害,除了被抢走的文献典籍,更多的遭到了士兵的野蛮破坏,大量文献典籍污秽不可识。清朝灭亡之后,皇史宬内的文献典籍或被人盗卖,流入民间,或毁于战火,幸存下来的部分现如今则被保存在各大档案馆内,成了史学研究者们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皇史宬作用虽然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明清时期唯一保存文献典籍的地方。例如,明朝黄册就保存在南京玄武湖,清代内阁亦存有大量档案,民国时教育部因为财政紧缺,还将这些档案打包售卖,史称“八千麻袋”事件,轰动一时。

文史君说:

金匮石室制度是我国古代为保存文献典籍所作的最大努力。自西周始,后世历朝历代加以沿袭,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这对于我国的文化事业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了近代,羸弱的国家既然无法抵御列强的侵略,就算是坚固的金匮石室也无法阻止文献典籍的外流与破坏,这背后折色出的是一个国家在崩溃之际的无奈与伤痛。

参考文献

1、傅璇宗:《中国藏书通史》,宁波出版社,2001年。

2、秦国经:《石室金匮皇史宬——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房》,《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六辑上,2007年。

(作者:浩然文史·景苏)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关键词:嘉靖,不,上朝,却,亲自,监工,修了,一个,地方,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择日表白!张雪迎、辛云来《暗恋·橘生淮南》撤档 原定5.20上映
  • 投资2.2亿,开播拿下4个第一,这部网大颇有港产武侠片遗风
  • 近期,往后余生遇真爱,绽放暖意迎真心,爱请说来就来的4大星座
  • 7天后,汇聚良缘,邂逅真爱,余生,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的4大星座
  • 哈里梅根“TUO英”有苦衷?皇室评论员:留下来休想红
  • 蒋介石麾下6大抗日名将,战神薛岳仅排第二,第一实至名归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