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意指从上到下,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族,都有自己所遵循的法规。
但其实自古至今,除了国以外,各国之间都有需要严格履行的明文公约,失之毫厘就差之千里,哪怕心里再恨得咬牙切齿,也不能随心所衣的行事,不然就会惹得群起而攻之。
就比如影视作品里,常有宣战和不宣而战这两种故事走向,君主们通常为了表现自己的决断和国力强盛,会英姿勃发地向着某国宣战。
而“不宣而战”往往是谴责对方不按套路出牌,突然搞了一波偷袭,可两者的定义,在现实世界中却没有那么简单。
宣战与否,主要影响的是盟国和中立国,一旦正式宣战,盟国就跟对方直接开战,理论上敌国可以全方面打击其盟国。
中立国也得严格遵守公约中的条例,不得让交战国的部队和后勤补给从自己国土上经过,禁止开设增兵事务所,援助交战国。
也不可以通过任何方式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资,相当于国土、人力和武器都不能支援任何一个交战国,只能静静坐壁上观。
不然一旦违反条例,给哪一边开了方便之门,中立国的概念顿时就荡然无存,天然宣布站边开打。由此可见,看似是两国之间宣战,其实是整个世界的事请。
——火星子一擦,就会燃起熊熊战火,打得不死不休,非得有一国投降或灭国才能结束。
跟游戏《帝国》的设定几乎如出一辙,假若有四个玩家国,两个是敌对关系,剩下一个是盟国一个是中立,那宣战后就是二打一,中立国旁观,但中立国这时要跟一方展开贸易的话,局面就立刻改变。
所以乌克兰跟俄罗斯在几个月里打得如火如荼,其实能边打、边谈判,就说明并未宣战,只是“特殊军事行动”和两国之间的摩擦,双方都可以接受他国的武器增援和雇佣兵助阵,彼此打心底是不愿走到宣战那一步的。
毕竟看似是乌克兰没有宣战的资本,需要依靠他国给予帮助,但俄罗斯也双拳难敌四手,若宣战的话,明显会有几大实力不俗的强国会成为乌克兰的盟国,他一时间也难以招架。
其他各国之间,也不愿世界大战的再一次打响,苏联解体后的十五个国家,除了正在交火的两国以外,站边都得重新考量。
可战争的胜负,是谁都难以预料得到,万一选边失误,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未来,都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和洗牌。
乌克兰跟俄罗斯,是不宣战的类型,再看一个宣战的。
——1941年12月10日,中国对日本正式宣战,时局是前一天,因偷袭珍珠港事件,美国对日宣战,相当于中美两国成为盟国,此前的数年时间里,中日一直没有宣战。
原因从日本的角度来说,他是侵略的一方,在国破山河的旧中国一路高歌猛进,正在势头上,不会傻乎乎宣战,给自己增添对手和束缚。
而中国一开始没有选择宣战,是从现实的层面考虑,顾虑中立国旁观,会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
总结一下宣战和不宣战的区别,就是盟国和中立国的立场不同,不宣战时,各国可以根据交请提供增援,一旦宣战,就是泾渭分明拉开架势开打了。
相当于斗殴和群架的关系,虽然人数没有变化,可单纯的两者斗殴,旁观的人可以劝和、拉偏架和递家伙,但群架开打,那就自动分成三拨人。
对打的两拨和旁观的一拨,若旁观地帮忙了,就会算在一方阵营里接着打。
其实古代也有相似的概念,春秋战国和三国这两个时期,是出了名的战争频发。
前者有合纵连横,合纵就是公孙衍游说了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按现在的概念,就是对着秦国宣战,同盟国成立,就连实力强劲的秦国都如临大敌,最终被张仪的连横之策化解,瓦解了其的结盟。
三国的赤壁之战,则是刘备和孙权两方结盟,一起攻打曹草,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以古观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大约后者更不愿宣战一些,各国为了自己的安危和发展考虑,结盟时都不太会慕强,毕竟帮着军事实力相对强大的一方,把战役打赢了,就又会让其如虎添翼,波及到他国的世界排名。
可帮助弱势的一方,则能打压对方的气焰,战争结束反倒会让同盟国的实力更胜往昔,美国的几次经济腾飞,就离不开一战、二战时站边的痕迹。
不过拿春秋战国对比当下,确实能看出来当时的周天子已经势微,是否结盟这样一件大事,竟然都可以朝令夕改,延伸出“朝秦暮楚”这样一个成语。
若放在现在,一旦正式结盟宣战,要么就是秦国投降认下了战败国的身份,要么就是一口气把五个同盟国全收拾了。
所以更能见宣战与否,是一件影响世界格局的大事件,绝不仅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纠葛。
中庸之道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宣战就是将战争,停滞在冲突和摩擦的阶段,既能够被调和,也能在不爆发世界大战的请况下,最小范围内化解掉。
可正式宣战,各国的士兵和老百姓都再难有安稳日子好过,毕竟中立国的条例设立得如此严苛,很容易就会出界,从而加入战斗。
隔海相望的国家,相对来说会好遵守一些,与其接壤的国家,就很难保持中立国的姿态,单就部队和后勤补给不能从国土上经过这一条就做不到,交战国是一定要运过去,只能威B加利有,底线不破也得破。
综上所述,宣战和不宣战的区别,就是同盟国的站边和加入战斗,以及中立国的洁身事外,由于中立国所遵循的条例难以长久维持,当战火打响数年后,就几乎都是两方的同盟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