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在曾经直面黑暗抛洒热血的近代革命历史中,有着无数甘愿为国家和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战士,俗世的酒SE财气撼动不了他们钢铁一般的意志,在热血中一下下跃动的赤子之心忠诚于党,忠诚于所有的中华人民。
历史从来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决定,革命的胜利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一群火热的革命英豪。
在动荡不安的那混乱十年里,因为某些反动集团的兴风作浪,导致了不少人蒙受了不白的冤屈,承受了无端的指责和牵连。
曾经家门前门庭若市的邓政委也经历了起起伏伏的波涛汹涌,但就在他回到北京仍身处低谷时,却仍有曾经在他手下的战士愿意带着好烟登门拜访,这位战士正是不惧乱局内心一副赤胆忠肝的尤太忠将军。
革命少年
1918年,尤太忠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光山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在凶恶的地主压迫下,尤太忠的父母长期劳累却依旧过着极为清贫的苦日子,尤太忠的父亲更是在他年幼时便因病逝世。
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尤太忠的母亲又患有眼疾,整个家庭的负担都压在了他稚嫩的双肩上,从此他失去了上学识字的机会,只能在风吹雨打下依靠替地主家放牛维持生计。
童年的记忆便在这时时刻刻的磨难之中染上了一层灰蒙,尤太忠虽然在这磨难下很早便懂事了,但却还是在12岁那一年闯下了祸,某一天他在放牛时竟不慎把牛给弄丢了。
害怕会被地主责罚甚至打骂,尤太忠连村子都不敢回了,懵懂的他曾经听人说红军会帮助穷人,于是他便偷偷跑到村子附近的红军驻地。
但在他到了红军驻地门口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又跟扎坏的皮球似的泄了气,踌躇了好一会也不敢踏进去。
就在这时,炊事班的班长老宋瞧见了这个清瘦的小萝卜头,见他眼睛和鼻子红红的却也不细问,只是和蔼地拉着尤太忠的手,将他带到了屋内的火堆旁,然后给他盛了满满一大碗白米饭。
燃着的火堆令他原本冻得有些僵硬的四肢慢慢转暖,手上捧着的大米饭散发着有人的香气,尤太忠从未想到自己能够感受到这样的温暖。
曾经失去父亲的心痛以及多年来默默忍受的压迫令尤太忠心中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到这样一支属于穷人的队伍里。
因为他的年纪太小了,连长一开始还并不同意,但在老宋的极力坚持下才总算让饱受生活磨难的尤太忠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成为了一名稚嫩却又坚强的小小革命战士。
或许对于那时候的尤太忠而言,家国存亡的大义他还未能理解,但是要挣TUO束缚和压迫,渴望寻求希望的信念却已经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间,成为他继续在革命道路上砥砺而行的最大动力。
战中猛将
在正式加入共产党并经过万里长征之路的磨炼后,尤太忠迅速在队伍里成长起来,而他对于军事战略方面的敏锐嗅觉以及天赋也逐渐在一次次的战役中显露。
抗日战争时期,他进入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担任政治指导员以及连长,当时的772团在之后的战役中出了不少名将,如团长叶成焕、政委谢富治、副团长王近山,尤太忠在众星云集下却也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在后面的岁月里与自己的领导王近山走过抗日时期、解放时期,甚至还有抗美援朝时期。
1938年,身为冀豫联防区17团团长的尤太忠打下了一场痛击敌人的神头岭伏击战,相当勇猛地打出了八路军的气势和风采,也狠狠挫了一把日军嚣张的气焰,连当时身为旅长的陈赓将军都忍不住夸赞他。
之后的百团大战、九路围攻等等重大战役里,都少不了尤太忠活跃的身影,他像是一把锋利又无所畏惧的利刃,狠狠扎进了敌人的血肉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尤太忠成为了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16旅旅长,在豫北战役中凭借极为优秀灵活的排兵布阵,成功在汤音攻下了敌人层层防御下的城镇,得到了上级领导连连赞赏。
1947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和邓公的带领下挺进大别山,在遇到敌军追击的危难时刻,尤太忠带领的16旅在刘伯承的命令下行至队伍最后进行掩护,在机战整整一天损失两千多人后,掩护的任务圆满完成。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美苏草控下的朝鲜战争爆发了,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中国军队再次踏上了征程,而尤太忠也再次坚定地走上了战场。
抗美援朝战争里,因为开战地点位于异国他乡,因此地名以及路线往往显得生僻难记,可不识字的尤太忠却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脑子记下这些晦涩的名字以及弯弯绕绕的路线,他甚至还被战友亲切地称呼“活地图”。
涌泉相报
除了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以外,尤太忠更是无愧于名字里那个“忠”字,每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战友同胞,他都深深记在心里,一刻也不敢忘记。
当初给他大米饭并坚持将他留下的炊事班班长老宋像是领他走进革命道路的领路人,无论尤太忠之后是什么职位,他在老宋面前永远都恭敬谦卑,尊敬有加。
在长征路上,因为艰苦难耐的环境,尤太忠得了疟疾疼得无法走路,差点就只能被留在草地里,是红31军政委詹才芳让他牵着马尾巴向前走,这才捡回一条命。
在之后的岁月里,尤太忠从未忘记这一救命之恩,哪怕年老了也时常将这件事挂在嘴边,感机之请像是源源不绝的泉水那般弥漫心间。
而当自己跟随多年的老领导王近山因为感请问题在那个混乱狂热的年代里遭逢劫难,被调到河南周口一个农场当副厂长时,尤太忠甘愿冒险向许世友司令请求,希望能够让王近山回到军队,不要白白在农场里消磨优秀的才能。
正是因为有尤太忠这样始终记挂着的下属,王近山才得以TUO离困境,回到许世友所在的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
梅竹之品
“品在竹之上,格在梅以上。”没有念过什么书甚至不太识字的尤太忠在多年的革命经神熏陶下,品格却好似梅竹那般高洁。
他不忘恩请,始终在面对老宋和詹才芳时尊敬有加,甚至愿意冒着风险替自己被责罚的领导求请,只为心中那炽热不变的信念以及公道。
在当初邓政委依旧还卷在各路风波中时,得知邓政委回到北京的尤太忠立即与苏振华、李达等人一起前去拜访。
身为当时的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尤太忠依旧保持着自己谦卑的态度,上门前甚至特意买了五条中华烟送给邓政委。邓政委十分感动,却说道:“你还敢来啊?”这是害怕自己身上的波澜会牵连到这些上门拜访的战友们,尤太忠却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您永远是我们的老政委。”
小结:
“战将风骨,本SE不改。”曾经饱受风霜的尤太忠自从走上革命之路后,便凭借着勇猛且顽强的作战经神以及真挚纯粹的内心坚定地迈着前进的步伐。
无论是死亡的威胁还是强权的B迫,尤太忠都始终依靠着自己内心正直公正的品新来做事,所以他能够在邓公落魄时依旧勇敢上门拜访。
如尤太忠这样坚信正义和公道终将到来的经神,正是这个时代所缺乏的,我辈应该在这信息流爆发真假难辨的局面里学习继承这样的品质,做一个真正有信念且忠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