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业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婚嫁 | 着装 | 手工 |
当前位置:中国美业 > 娱乐 > 历史 >
扶苏如果同蒙恬起兵而成为秦二世,能否改变秦国的命运?
更新时间:2022-05-11

扶苏:贤良尽泪垂,屈死树边时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扶苏的名字源自上面这首《诗经·郑风》,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有香草佳木之意;同时,“扶苏”亦含有兵车藩盾之意,秦始皇给自己的长子以此命名,能看出对其是寄予着无限期望的。

虽然秦始皇在生前并没有将扶苏立为太子,但依据一般立储的原则,如果没有大的过错,扶苏是极有可能成为秦二世,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扶苏的名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一直很好,民间也好,朝堂也罢,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司马迁的一句“扶苏为人仁。”成为其底SE,所以,人们一直就铁定地认为,如果扶苏能成为秦二世,大秦王朝不可能二世而亡,至少可以延续一个较长的时间。

相对于胡亥的荒唐,这种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如果扶苏能接班,他定会有自己的班底,如蒙氏兄弟等等,也可能将原来严刑峻法作调整,变得宽容些,至于施行“仁政”,这个大概就有些奢求了,但整个秦帝国的环境,肯定是要宽松些的。

倘若真是这样,也许就没有陈胜吴广起义,秦帝国也就不会倏忽而亡,那也就没有项羽和刘邦的啥事了,我们现在就不叫汉人,而应该叫秦人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想,历史可以有很多假设,天翻地覆也许就是一个很小的偶然,如果这样,如果那样,都可能左右历史发展的方向。

不可否认,虽然都说秦王暴政,但秦灭六国后,嬴政马上就去九疑山和会稽,分别祭祀了舜帝和大禹,而这两位先贤都是以仁政和爱民著称,这是否意味着一直崇尚法家的嬴政,有着向仁政方面的转变呢?我觉得应该是有这可能的。

秦国即嬴政,他的所作所为代表着秦帝国的走向,而作为他的长子扶苏如果即位,那定会随着父亲的思路,进一步地扩展,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颇有仁心之人。

扶苏,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因反对坑杀“术士”一事而触怒嬴政,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暴亡后,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B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即今陕西省绥德县。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生都没有立皇后,所以,在他众多的皇子中,是不存在“嫡”这个概念的,但作为长子,是完全有这个可能的,因为除了他和胡亥,其他兄弟姐妹的请况我们都不得而知,所以,也只能这样设想。

对扶苏的记载实际上是很少的,《史记》所载可能是唯一能引以为鉴的史实了,司马迁是没有单独为其立传,所有他的请况,都散见于其他人的传记中,总计也就四百字上下,其中绝大部分是说他的死因,至于其他,皆湮没无载。

在对扶苏的评价中,最关键的是来自陈胜的一段话,“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这话来自《陈涉世家》,意思是胡亥是小儿子,不能当皇帝,应该扶苏当,现在被胡亥无故杀害,百姓都知道扶苏贤良,却不知道他已被害。

陈胜是想借扶苏在民众中的好名声来为自己张势,这看起来总觉得有些怪怪的感觉,他是反秦,却又抬出秦公子作号召,这是借扶苏之名以示自己起兵之正义。

另外,他又抬出楚将项燕,因为,当年楚国地域辽阔,不仅陈胜吴广,即使如刘邦韩信这些人,也都是楚人,所以,同时以项燕为号召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扶苏为号召,这其中应该还有一个历史渊源很深的原因,这便是扶苏的母亲很有可能是楚人,因为在历史上,秦、楚两国都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边鄙之国,平常搞个会盟啊,开个联欢会啊,都不带这两个国家玩儿的,所以在感请上秦楚两家就自然走得很近。

在这样的请况下,两国的联姻就很频繁,如大家所熟悉的芈月,还有随之而来的魏冉,后来的芈启等等,其势力甚至超过了以嬴政母亲赵姬所代表的赵国。

所以,虽然我们不知道扶苏的母亲是谁,但可以肯定,嬴政所娶的第一任妻子,定是大国之公主,可能最大的便是楚国,由此推断,扶苏身上是流着楚人血脉的,这也是陈胜以扶苏为旗帜的原因,尽管这个没有史料作支撑。

陈胜起义离嬴政死的时间并不长,按照当时的通讯速度,他们能很快地得知扶苏的死讯,可见,当时至少在一定范围内被一些人知道了,陈胜他打的是时间差,利用人们“未知其死也”,迅速发动起义,才能收到成效。

大泽乡起义的缘由其实并不是胡亥皇位正与不正的问题,作为老百姓,这个与他们没有一MAO钱的关系,真正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是在秦王朝的苛政之下而起义的,他们用扶苏的名号,也仅仅是作为一个政治符号相号召,以证明自己起义的合法新而已。

对于扶苏被嬴政弄去同蒙恬戍边的本义,后人也有着不同的猜测,一是认为因扶苏反对“焚书坑儒”和“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多次上书劝谏而触怒了嬴政,于是将其贬去边关;而另一种则认为,这是嬴政借此对扶苏加以历练,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接班。

这两种猜测都有道理,我觉得是兼而有之,要知道,嬴政并不是如后来的武则天贬皇子,弄去野人出没的神农架,对皇室没有任何风险;而这扶苏可是去了手握30万重兵的蒙恬处,这二人的关系又极好,如果扶苏有怨气,同蒙恬一起造反如何得了。

所以,始皇帝对扶苏有不满是肯定的,对他信任有加也是肯定的,他是吃准了这扶苏,不可能造反,对自己是忠心耿耿,那么,这其中自然就包含有历练之意了,否则,谁也不敢如此行事。

扶苏以仁者的形象说下谏乃父,的确是为他加分不少,但是,从法家统国到儒家治国,是需要一个很长过程的,秦始皇刚刚统一国家,要做的事很多,不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时间。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以刚进行灭六国之战后的形势,就马上开展仁孝治国,这同当时秦国的基本国策是相悖的,所以,扶苏在这个时候上表劝谏,有不识时务之嫌,也显示出他的幼稚。

对扶苏接到赵高和胡亥送来的矫诏后,不辨真伪便自杀,后人都在设想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扶苏抗命,同蒙恬一起发兵勤王,能有几成胜算,于是,引来一堆的论证。

其实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前提缺失,没有那个设想中的“如果”,要是真有这种可能的话,秦始皇也不会派他去边地将兵了。

扶苏自尽一事,是记载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他是没有半点怀疑,或者说,在他的心目中,父亲让去边关,是惩罚,是贬谪,完全没有让他历练的意思,也许自从他离开咸阳的那天起,就随时准备着这一天的到来,否则,他不会有这般地决绝。

从这个角度来说,至少能说明扶苏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所以很多人将其归于迂腐,也许,作为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在一个如此强势父亲的威严下,从来没有想着自己能有何作为,好不容易抖露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出来,便被贬去苦寒之地,一颗玻璃心瞬间破碎。

其实,如果扶苏能换个角度考虑,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试想,在宫中,他就是一个皇子,并不是指定的秦帝国接班人,对以战功封爵的秦国来说,有无战功那是完全不同的境遇。

始皇帝派他去塞北又不是流放,是有官职傍身的,九原监军,按职位来说,是代表皇帝监督蒙恬所带的30万虎狼之师,是代表皇帝的意志,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如果按照后世宋代的看法,那可是比最高统帅还要高的职务。

也就是说,扶苏的上疏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获得了官职,是否可以这样说,尽管秦始皇认为扶苏对他政令的劝戒拂了自己的面子,但也从儿子敢于犯言直誎的勇气中,看到秦帝国未来的希望。

于是,借此让他去蒙恬处再加以历练,这样的可能,便增大了许多。

《史记》记载 :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蒙恬手握重兵,兄弟蒙毅位居中枢,作为秦始皇的发小,都是最信任之人,这两位文武重臣,也许就是嬴政为扶苏选定的辅佐之臣,也是自己百年之后的朝堂两大柱石。

不过,我觉得后人对扶苏所寄予的希望有过大之嫌,即使扶苏能当上皇帝,也最多是对秦国的基本国策作些调整,不可能以儒家的理念彻底改变。

因为,他当初上疏的本意并不是反对坑杀这些“术士”,而是觉得“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扶苏并不是为儒家说话,更不可能以此为凭,就判定如果他当上皇帝就以儒家的方式来治理国家,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说扶苏信奉儒家学说,他在那个环境下,也是不可能接触到的。

我只能说,如果扶苏上位,凝聚力肯定比胡亥要大很多,赵高一流就没有舞台,秦帝国的寿命也许会长一些,仅此而已;要想指望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国家,扭转一个庞大帝国的走势,让一个早已被打造成战争机器的秦帝国转型,那就太幼稚了。

关键词:扶苏,如果,同,蒙恬,起兵,而,成为,秦二世,秦,
>>>
>>>
频道热点
资讯
明星
星座
历史
  • 撕下文艺标签,她还有什么?
  • 贵圈|上海女儿秦怡百岁逝世:经历7次大手术,两嫁渣男为儿送终
  • 5月11日,十二星座,星座运势
  • 双子座|5月11日|明日运势
  • “狼牙山五壮士”有两位英雄活了下来,后来被授予什么军衔?
  • 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法兰西王子,如何借助法王势力扩张领地
  • 网站地图 | 长发地图 | 用户登录 | 忘记密码 | 投稿邮箱:2012648158@qq.com
    管理员QQ:2012648158 赣ICP备18014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