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是南梁国运的转折 ,这场动乱几乎将鼎盛时期的南梁一晚之间打落到了谷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动乱,南梁朝廷上下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将领主动向侯景乱军投降,他们助纣为虐,荼毒四方。也有的权贵和军队起兵方队侯景,率军顺长江而下去建康勤王。在这样的请况下,各方军阀纷纷崛起,未来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霸先便是其中之一。他可以说是乱世英雄的典型,从国家混乱中通过战争和军功掌控了军队的大权,一步步地成为争霸天下的军阀,最终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陈霸先出生于颍川陈氏,从理论上来说也是世家大族。但经过东晋一百多年的内斗后,原来北朝的世家大族渐渐式微,到了南朝也难复祖上的气象了。陈霸先顶着世家大族的名头,实际上过得日子于升斗小民差别并不大。不过世家大族有个好处,那便是教育资源丰富,这让陈霸先有了学习的机会,为后来打下陈朝江山奠定了能力上的基础。而颍川陈氏的人脉资源也让陈霸先能够到建康当个叫油库吏的小官,开始了政治生涯。因为这样的机会,让陈霸先能够攀附上南梁宗室的权贵,一步步地走上的军阀道路。
当时陈霸先依附于新喻侯萧暎,萧暎当了广州刺史后,陈霸先便成为直兵参军。陈霸先组织了军队数千人,驻守在宋隆郡。他先后平定了安化二县的动乱,被朝廷任命为西江督护和高要郡守。交趾叛乱发生后,萧暎以广州刺史的身份成为平乱的统帅,陈霸先便是萧暎手下最得力的将领。卢子雄的旧将杜天合、杜僧明等人发动兵变围攻广州城时,陈霸先率军从高要救援广州,一举攻破叛军,杜天合、杜僧明等叛将也被他擒拿。他也凭借此功勋进入萧衍的视线,被任命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爵,邑三百户。
萧暎在广州病逝后,陈霸先本衣护丧返回京师建康,但却被萧衍任命为交州司马,跟从新任的交州刺史杨蒨去攻打交趾叛军李贲。当时受命协同杨蒨平乱的定州刺史萧勃并不愿出兵交州,便在出兵问题上阳奉音违,还劝说杨蒨暂缓进兵。陈霸先提出坚决进兵交州的建议,戳穿了萧勃拥兵自重和只顾私利的想法,成为平定交趾的重要先锋将领。在平定交趾的战争中,陈霸先TUO颖而出,屡次击败李贲的叛军,消灭其数万人,为他在南梁军中的威望奠定了基础。交趾被平定后,陈霸先以首功被萧衍封为振远将军、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
在平定交趾的叛乱中,陈霸先是尝到了乘乱崛起的甜头,也为他后来争霸天下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平定杜天合、杜僧明的叛乱,交趾李贲的叛军,这不仅使他建立了功勋,而且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军队。陈霸先的崛起是典型的乱世出英雄,是军阀趁着乱世的机会崛起的典型。中国古代史中这种崛起的军阀极多,但能够走到皇帝这个位置的却少之又少,而陈霸先显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从这些战争中可以看出,陈霸先是掌握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在顺应历史潮流的过程中站在了先手的地位,这对他从军阀到皇帝的步步升级创造了有利态势
当时趁着国家大乱的时候谋求皇位的权贵很多,八成以上的地位和权势都在陈霸先之上,但最终只有陈霸先成功了,这里面是有着很耐人寻味的缘由的。以陈霸先在侯景之乱中的表现来看,就可以充分说明了他与其他争霸者的区别。侯景发动叛乱攻占了南梁的首都建康,梁武帝萧衍困守宫城,国家岌岌可危。此时南梁朝廷已经发出了勤王的诏令,各处领兵的权贵们都纷纷带兵前往建康参加勤王,但这里面真正有着勤王心思的却是屈指可数的。绝大多数表示眼勤王的权贵都是包藏祸心,各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陈霸先却不一样。
当南梁朝廷的勤王令抵达广州的时候,陈霸先便积极表达了勤王的意图,然而当时的广州刺史元景仲却是包藏祸心。元景仲是北魏宗室元法僧的儿子,因为叛乱失败跟父亲逃到南梁,得到了梁武帝萧衍的重用。侯景本身也是北魏人,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跟高欢到了东魏。高欢去世后不愿屈服于高欢的长子高澄,便率军发起了叛乱,失败后也投靠了南梁。侯景攻占建康后便派人与元景仲联系,以其本是北魏宗室的理由,表示愿意奉元景仲为皇帝。因此元景仲在拿到勤王令后阳奉音违,打着起兵跟侯景汇合,夺取南梁天下的主意。
可惜元景仲的音谋还来不及实施,就被陈霸先联合成州刺史王怀明、行台选郎殷外臣等人起兵讨伐,最终兵败身亡。然后陈霸先等人又推举了萧勃作为广州镇守,出兵平定周边乘着侯景之乱发动叛乱的势力。在这个过程中陈霸先击败了不少叛军,招揽了大量的民间势力和豪杰,使自己的军力大幅度增长。然而陈霸先力推出兵建康勤王的事请也得不到萧勃的支持,陈霸先只好带着自己的军队到江陵,投靠了萧衍第七子,湘东王萧绎。然后陈霸先跟随萧绎参与了围攻建康的战争,在战争中大破侯景军队,成为平定侯景之乱功劳最大的人之一。
从史料分析来看,萧勃不赞成陈霸先去建康勤王,其想法上也是有很大私心的。梁武帝萧衍在皇宫台城中被饿死,侯景扶持了傀儡皇帝,南梁出现了群雄逐鹿的格局。由于萧衍的嫡子嫡孙在乱战中相继死亡,所以宗室旁系的子弟便有了夺取皇位的机会。比如湘东王萧绎本来只是庶出的第七子,因为混战中比他有继承资格的皇子皇孙都相继被杀,所以他成了皇位的有力竞争者。而他在勤王过程中也是阳奉音违,利用侯景乱军打击政治对手,各种乘火打劫,目的就是借刀杀人,为自己登上皇位扫清道路。
与萧绎相似,萧勃也打着类似的主意,所以不支持陈霸先去建康勤王。萧勃是萧衍的堂侄,理论上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但是在建康围攻战中萧衍的儿子孙子们自相残杀,使得旁系的萧勃有了继承皇位的机会。除了萧衍亲生的子孙后代外,萧勃是旁系中最为接近萧衍的人,所以他也有争夺皇位的意图。他对于建康勤王就是坐山观虎斗的态度,打着渔翁得利的主意。因此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势力主动介入建康的战争,而是想等到萧绎等人与侯景两败俱伤后,他才派兵出来收拾残局,顺便把南梁皇帝的位置纳入囊中。
但萧勃的这种想法得不到陈霸先的支持,因为这有损于陈霸先的利益。陈霸先勤王也不是对南梁有多么忠心,而是不能放弃因侯景之乱而产生的机会。侯景之乱造成天下大乱,对于军队来说是建功立业的机会。有了勤王的大义在前面,军队出动不论是攻打侯景,还是平定各地的乱军,甚至乘火打劫都是增加自己实力的机会。如果在平定侯景乱军中立下功劳,对于军阀而言更是名利双收的事请。如果错过这样的机会,萧勃可以继续当广州刺史,继续享受南梁宗室的富贵,但对陈霸先来说却是什么都得不到的。
陈霸先力主去建康勤王,其目的就是乘着国家动乱的机会捞取军功和政治利益。这种想法促使他必须抓住侯景之乱的战机,尽可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他对于萧勃的态度是反对的,于是主动投靠了积极争夺皇位的萧绎。最终萧绎军队成为平定侯景之乱的主力,帮他坐上了南梁皇位。而陈霸先也因为军功成为萧绎手下大将,正式进入了南梁朝廷。从这个结果来看,陈霸先是抓住了国家战乱的机会,捞取了足够的利益的。如果他听萧勃的龟缩在广州,绝不可能有乘乱在南梁朝廷和军队中崛起的机会。
自古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陈霸先深谙这个道理,自然不会放弃利用乱世扩大军权的机会。只要掌握的军权就掌握了乱世的主动权,缺乏军权这个最终极的手段,政治上的话语权也站不住。因此陈霸先看似勤王,其实是在谋求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权益,为未来作准备。
与陈霸先相比,无论是联合侯景的元景仲,还是谋求渔翁得利的萧勃,都是非常短视的打算。侯景已经被天下人唾弃,灭亡是早晚的事请,元景仲是自寻死路。萧勃其实是小聪明,失去了国家大义的小聪明,又怎么能得到各方诸侯的拥戴?只有侯景既占了大义,又得了军权,可谓是名利双收,乱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