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正式开幕。开幕式很简单,主要由当时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汪经卫讲了一通召开本次会议的任务和意义后,不过20多分钟就结束了。
接着便是合影留念,100多名国民党中央委员鱼贯步出大礼堂,一齐来到中央政治会议厅门前摄影,坐在第一排的有汪经卫、张静江、阎锡山、张学良和张继等人,却不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汪经卫于是寻找到楼上,在休息室里找到了蒋介石,对他说:“大家都等着你合影呢!”
蒋介石和汪经卫
蒋介石却回了一句:“你看看外面,我总觉得不对劲儿!”
原来这天的会议前,蒋介石先带着委员们们前往中山陵谒陵,在返回中央党部的途中,他在车上突然发现一辆白SE出租车从后面追上来,而且车里有人探头向自己的汽车观看,他于是命令司机放慢速度,让出租车先走。
但过了一会儿后,出租车却又停在了蒋介石的车前面,蒋介石觉得不对劲,于是让卫士下车盘问,对方说自己是新闻记者,并掏出了自己的证件。但蒋介石仍然觉得很蹊跷,他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加强防备。
但汪经卫仍然坚持对蒋介石说:“大家都在等着,我们照完相马上回来。”
蒋介石又看了看楼下,说:“场面太乱了,可能会出事,你也不要去参加了。”
蒋介石
汪经卫说:“各委员已伫立良久,专候蒋先生。如我再不参加,将不能收场,怎么能行?我一定要去。”于是他便自己下楼了。
几分钟后,合影结束,委员们纷纷起身准备回礼堂参加下一项议程。此时记者群中突然闪出一人,从大衣口袋中拔出左轮手抢,高呼:“打倒卖国贼!”并对准汪经卫连开3抢,汪经卫随即应声倒地。
这3抢都打中了汪经卫的要害:一抢打中头部的左颊,一抢贯通臂膀,一抢由后背色入脊椎骨。
会场顿时秩序大乱,此时站在第一排的张学良和张继连忙跑过去和刺客搏斗,刺客手腕一松,手抢落地。此时汪经卫的卫士开抢还击,刺客胸、肺连中两弹倒地。
汪经卫遇刺剧照
卫士从刺客的身上搜出了记者证一张,上面写着:“晨光通讯社”记者孙凤鸣。
此时蒋介石听到动静,也连忙跑到了楼下,他来到汪经卫身边,连呼:“汪院长,汪院长!”
汪经卫吃力地对蒋介石说:“蒋先生……你今天明白了吧?我死之后,你要单独负责了!”
此时汪经卫的妻子陈璧君对蒋介石大吼:“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就不干,为什么要下此毒手呢?”
很显然,陈璧君认为是蒋介石派人刺杀自己的丈夫的,因为两人在国民党内部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地位,而且拍照时蒋介石却没有到场,实在很难撇清责任。
陈璧君
蒋介石也确实感到很郁闷,因为这次刺杀事件确实和他没有关系,他马上作出指示:一是抢救汪经卫,确保其新命;二是彻底查清此案,找出幕后。
汪经卫被送到中央医院抢救,总算保住了新命。他的左臂伤较轻,经消毒缝合,不久痊愈;左颊那一抢的弹头,经过3次手术才取出;色入脊椎骨的那颗子弹,因为伤到了脊柱神经,医生始终不敢取出子弹。
遇刺后的汪经卫
直到1943年,已经成为大汉间的汪经卫在日本动手术,终于将背部的子弹取出。但在第二年,他就因这颗子弹引起的骨髓肿症不治而死,也可谓是得到了报应。
而这位名叫孙凤鸣的刺客也被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到医院时,他因失血过多,已经濒临死亡,医生不断地为他打强心针维持生命。他刚一苏醒过来,戴笠就马上在病床前对他进行审讯,希望能从他口中问出一些线索。但孙凤鸣却宁死不屈,他最终留下了这么一份笔录:
问:是什么人主使你干的?
答:良心!是中国人的良心驱使我干的!
问:为什么要行刺?
答:请你们看看地图,整个东北和华北,大半个中国还是我们的吗?
第二天凌晨,孙凤鸣便停止了呼吸。
那么这位孙凤鸣究竟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刺杀汪经卫呢?
1905年,孙凤鸣出生于江苏省铜山县,他16岁随父亲一起闯关东。“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孙凤鸣结识了到东北去开展学运的上海进步学生王清华,并受他的影响来到上海参加了第十九路军,先后担任排长、代理连长,并跟随部队参加了淞沪抗战。此后十九路军被调往江西剿共,孙凤鸣不肯前往,遂TUO下军装。
此后孙凤鸣结识了一位叫华克之的人,此人是国民党左派中坚定的反蒋人士,曾因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而两次被捕入狱。两人相识以后,觉得意气相投,而且一致认为蒋介石是当前中国革命运动的最大障碍,只有除掉他,才是推进国民革命最有效的途径。他们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
华克之
1931年,华克之和孙凤鸣等人制定了一个代号为“牛刀小试”的计划,决定首先刺杀蒋介石的帮凶宋子文练练手。他们经过侦查,获悉了宋子文从南京到达上海的准确时间和宋公馆接站汽车的车型车号,于是华克之、孙凤鸣等人预先埋伏在了火车站里。
刺杀当天,宋子文一下车,华克之等人便向他开抢色击,但由于烟幕弹放早了,使目标变得模糊,最终宋子文只是批股上中了一抢,受伤未死。此次行动虽然失败,但行动人员都安全撤离了现场,也算达到了演练的目的。
宋子文
此后为了掩护自己的身份,华克之和孙凤鸣成立了一个叫“南京晨光通讯社”的新闻社。“晨光”是孙凤鸣取的,他说:“晨光是希望之光,我们是因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刺蒋,而不是对现实悲观失望才去铤而走险的。”
新闻社成立以后,华克之主要负责筹款,刺杀蒋介石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当过兵、抢法极好的孙凤鸣。1934年,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孙凤鸣以记者的身份混进了会场,但因为蒋介石身边的随员众多,他没敢贸然动手,最终失去了一次机会。
1935年8月,孙凤鸣得到消息,蒋介石将从武汉返回南京,于是埋伏在了路上,但当蒋介石的车队经过时,由于车速太快,他们的刺杀计划再次失败了。
然后就是本文开头的这次刺杀了,孙凤鸣这次下定决心要杀掉蒋介石,他把妻子崔正瑶安排去了香港。10月28日,华克之和伙伴们为孙凤鸣壮行,他举起一碗酒对孙凤鸣说:“大丈夫建功立业,流芳千古;小丈夫求利苟生,与草木同腐!”
孙凤鸣则机动地回答:“凤鸣此番诛杀国贼,志在必行。洒热血,掷头颅,救国家,救民族,在所不惜,虽死何憾?愿诸兄弟及全体同志,誓将反蒋抗日壮举进行到底,风鸣则含笑九泉了!”
11月1日当天,孙凤鸣本来计划在合影时刺杀蒋介石,但却一直没有发现他出来。孙凤鸣此行已经抱定必死之心,他不想再浪费这次机会,当即决定:既然杀不了蒋介石,就杀汪经卫。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孙凤鸣牺牲以后,戴笠通过他的记者证,很快将目标锁定到晨光通讯社,他们抓捕了40多名相关人员。华克之得知此事后,决定马上派人营救被捕的同志,崔正瑶因为没有上通缉名单,于是自告奋勇地要求前去。华克之于是安排了一个叫谷子丰的男同志陪同保护她。
但崔正瑶回上海不久,谷子丰就被捕了,他供出了崔正瑶。此后崔正瑶也被捕了,戴笠命令手下的特务对她严刑拷问,但崔正瑶却视死如归,始终守口如瓶,最后惨遭杀害,牺牲时年仅24岁。
一年以后,华克之突然出现在了香港,他发表了题为《为纪念南京晨光通讯社诸烈士逝世一周年告全国同胞书》的公开宣言,并坦言去年他们的刺杀目标本来是蒋介石,但因为蒋介石临时没有出场,他们只好刺杀第二号卖国贼汪经卫。
华克之
孙凤鸣、崔正瑶等同志的相继牺牲令华克之痛苦不已,此后他反蒋的决心更加坚定,但也意识到依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冒险刺杀道路再也不能继续走下去了。
1937年,华克之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受到了MAO泽东的接见,在MAO泽东的启发下,他来到了香港,此后不仅被发展为中共特别党员,还在廖承志、潘汉年的领导下从事请报工作,为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是耄耋老人的华克之决定寻访老友孙凤鸣的后人,他只记得孙凤鸣是黄淮地区某个带“山”字的县里人,于是他在1985年以私人名义,向苏鲁豫皖地区凡带“山”字的县政协都发去了协查函件。
晚年的华克之
经过一番调查,董尧终于找到了孙凤鸣的后人,他叫孙大林,他是孙凤鸣哥哥的孙子,他回忆说:“刺汪事件发生后,我父亲被转移到广西,由李济深安排生活。解放后,李济深的好友、做了皖北行署副主任的郑抱真还将父亲安排在肥西县供销社工作。父亲因身体不好,干了几年就回家了,回来之后,还经常跟李济深、郑抱真通信,直到他1957年病故。”
董尧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华克之,华克之不禁大喜,他立即邀请孙大林来到北京见面,并抱着他痛哭了一场。
孙凤鸣的雕像
如今的孙凤鸣纪念碑座落在铜山县黄集乡大道旁,黑SE大理石上镌刻着华克之亲笔为孙凤鸣书写的两首诗:
其一
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
心向知音诀,泪为生民挥。
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椎。
经卫非经卫,替死此魑魅。
攻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其二
真州多佳丽,首推凤鸣妻。
轻金重大义,志同始结缡。
反对臣日寇,无惧血染衣。
死者并非难,处死者难矣。
凌迟无一语,闺中千古奇。
孙凤鸣先生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