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景说史
我们在古装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些有关古代两军对垒时请节,而有些则会描述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前,双方大将还会进行一连串的谈判,然后各自回营,战争随后一触即发。其实这些都是剧请需要,历史战场上的双方大将是不可能这么随意就去和敌营的主将见面的。
古代战场上主将是如何指挥战斗的?
据《管子》记载:“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制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谓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上面这份历史记载,充分证明了在古代打仗并不是单单靠人大声喊叫指挥军队,而是通过击鼓、鸣金、竖旗来指挥。这个大致意思就是,击鼓前进,鸣金收兵,竖旗指挥。这就大概告诉我们古代战场是怎么打仗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统帅怎么发布指令,大多数都是通过旗帜来下达作战任务。当然战场上除了通过旗帜沟通外,还有其他的方式。一般会找些嗓门大的,一个队列一个队列传递消息。
同时古人的智慧确实是很厉害,将方方面面的都考虑进去。有人会说,鼓声震天,嗓门再大有啥用。这很简单,举个例子,广场舞非常流行,当你留心听一下,你可以看到彼此相临的跳舞队伍音响离得很近,但是他们去双方都没受到干扰,都有各自的节奏。这就是声音传递的物理特征。
交战开始前双方统帅会出来谈判吗?
统帅是一军之主,轻易是不会去敌营冒险的,但是会通过派遣亲信使者代表自己去谈判。古代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在打仗的时候派遣使臣前往敌营,按照惯例是不能斩杀来使的,但也是有例外的。
使臣谈判的时候会不会被杀,不但要看运气,还要考验这个人机灵。如果交战双方是世仇,被对方杀掉拿来祭旗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一般来说,双方在战争进行时,还是需要使臣来传达信息,不是粗鲁的主将一般也不会拿对方使臣来出气。
派遣使臣谈判也是一种战争文化,通过使臣来表现经神气概。因为手无寸铁所以不会对主帅有安全隐患。部分使臣也会使对方戒备心降低,让人感觉在示弱,用作疑兵之计算是上上之选。最重要的目的还是想以最小代价达成意愿,毕竟战争就意味着多少家庭支离破碎。
作为主帅真要跟对方谈判怎么办?
古战场文化是很值得推敲的。一般来说,战争前期也就是小打小闹,如果真的需要主帅出场的话,可能就意味着快要到决战的前夕了。有句古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也说明战场上指挥的人的地位多大。毕竟手上握着几十万人的生命,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当双方统帅要谈判的时候也是小心谨慎,多般是会在将军阵前通过简短的谈判,和则各自退兵,不和就是你气我活。
古代战场上的统帅不会轻易露面,他们大多在帐篷中研究如何破敌,如果真的需要谈判,在双方对垒相对时,用旗语来表达各自的意思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