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者,往往最能体现到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此皇帝的疑心也极为严重。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古代处斩和流放开国功臣的帝王不在少数。
西汉年间,汉高祖刘邦诛杀了韩信等多名开国大将;越王勾践光复越国后,斩杀大夫文种,大将军范蠡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遂辞官翱翔于山水之间;宋太祖赵匡胤害怕“黄袍加身”的事件重演,
当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
“草根皇帝”朱元璋更是一位疑心重的人,
上位后大肆斩杀开国功臣李善长、胡惟庸等人。郭德成是明初功臣,也是朱元璋的小舅子,但生新多疑的朱元璋非但没有杀他,还赏赐他黄金,郭德成到底用了哪些手段?
开国功臣
众所周知,朱元璋当上这个皇帝十分困难,他本是贫苦出身,是个为地主放牛的放牛郎。因发生天灾,亲人相继去世,全家外出乞讨,后和家人离散后不得已进入皇觉寺为僧,在寺庙生活都无以为继的请况下只得继续流浪乞讨。
朱元璋沿路讨饭期间,见识了各路农民起义军,在师兄的帮助下,25岁的朱元璋加入了郭子兴统领的起义军反抗元朝,恰巧郭德成和他的两个哥哥也在这个队伍里。
郭德成的父亲郭山甫原本是个在街边给人看面相的江湖术士,
一见到朱元璋就看出了他气宇不凡,相信其将来必成大器。
回到家后,郭山甫告诉自己的三个儿子朱元璋是天子之貌,他们三个则都是可以成为将相的人,让他们一定要跟随朱元璋,辅佐他成为君王,还把自己唯一的女儿郭宁莲嫁给了朱元璋。
随后朱元璋凭借自身魅力赢得了全军上下的尊敬,郭子兴也越来越器重他。在朱元璋讨伐元朝、打击其他起义军期间,郭家三兄弟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如郭山甫所料,1368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当上皇帝,
几个儿子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女儿也被封为了令妃,郭家显赫一时。
猜忌之心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从心底里是自卑的,他上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那些打压异己、结党营私的大臣尤为厌恶。
朱元璋称帝后,他的两位哥哥都被封为了将侯,
只有郭德成自己没有封侯,官位最高也只做到了骁骑舍人。
郭德成深知帝王之心,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每当朱元璋提出要封他为大官时,郭德成总是婉拒,声称自己没有治世的才能,不喜欢做官,只喜欢喝酒。朱元璋也只是笑笑,默许他的说法。
一次,朱元璋邀请郭德成到御花园陪同自己饮酒,郭德成一见到美酒就忘乎所以,不小心喝多了,胡乱撕扯着自己的头发,直言这些头发太麻烦了,倒不如剃成光头。
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听到郭德成如此说时,便认为他是在间接嘲讽自己,但
看到郭德成醉醺醺的样子,只能暂且放下顾虑。
回到家清醒后的郭德成一想到自己酒后失言就胆战心惊,他知道朱元璋最痛恨别人提到有关和尚、僧侣的话题,唯恐自己人头不保。
郭德臣思来想去,决定坐实自己“醉鬼”、“疯子”的名声。在一次饮酒后,他趁机装醉闯到一间寺庙剃了头发,成了真正的和尚。朱元璋听闻后才逐渐打消心中的猜忌,认为郭德成确实是无心之言,当真一个醉鬼而已。
赏赐黄金
但朱元璋并未彻底放下戒心,于是在宴会中又借用黄金去试探他。
马皇后去世后,郭德成的妹妹宁妃深得朱元璋喜爱,甚至专门为她在宫内大摆宴席,郭家人自然悉数到齐。
宴会结束后,朱元璋单独留下了郭德成,再次提出封他为大官,不过他还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
朱元璋只得作罢,拿出两块黄金塞进郭德成的衣服里,称作赏赐给他的,并且告诉他不得对外宣扬,
而郭德成当即就明白这是皇帝在试探自己。
郭德成谢恩后,经过短暂思考,想到了一个消除皇帝疑虑的好办法。走到宫门口之前,郭德成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把两块黄金分别藏在了靴子里面。
到宫门口后,郭德成装作吃醉酒的样子横冲直撞,侍卫按例要搜身,郭德成又故意TUO掉本不会被检查的靴子,让黄金就这样掉了出来。
侍卫询问黄金哪里来的,郭德成随口说是宫内偷的。公然在宫内行窃可是大罪,侍卫不敢怠慢,立即把他带到了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又再次故意审讯他黄金如何得来,郭德成仍旧说是偷来的,朱元璋见状甚为满意,告诉侍卫是自己赏赐给他的,如此一来,彻底消除了朱元璋对郭德成的怀疑。
接二连三的危机足以看出郭德成的大智慧。
从皇帝赏赐他黄金并且不让他对外宣扬开始,郭德成就明白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试探。
他知道出宫门之前侍卫一定会搜身,黄金也势必会被发现。如果被发现后郭德成说是皇帝赏赐,就表明他没有把皇帝交代的话放在心上,是蔑视皇权;如果他没有说是皇帝赏赐的还轻轻松松出了宫门,就说明他在宫中有一定权势。
好在郭德成聪慧机谨,识破了皇帝的意图,成功化解这次危机,并且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1380年爆发了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借着这个案子,朱元璋趁机斩杀了数名开国大臣,牵扯出的人数众多,这次案件中连同大臣共处斩3万余人。
1393年又发生了“蓝玉案”,被株连杀害的人数多达1万多人。
郭德成凭借着平日懒散、嗜酒的形象在每次的案件中都得以保全自己,以及自己全家的姓名。
封建社会,皇帝是天地的主人,皇权至高无上,不容任何人侵犯。郭德成很了解朱元璋的脾气秉新,他的眼光放得长远,知道“高处不胜寒”,甘愿一辈子做个小官吏,过着恬淡、平静的小日子,这何尝不是那个时代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