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这些实实在在的史实,打死你可能都不会信!
文/福尔摩小登
图片声明: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阿拉斯加冰山上掉落下一块冰雹,一年后可能会导致日本海啸;台湾蝴蝶谷的一次蝴蝶扇动,亦可能导致大西洋沿岸的一场强烈飓风。
世界上存在着无数打死你都想不到的事请,现代或古代、地理或历史、中国或北欧,这些事请都可能存在。
悠悠五千年中华历史,奇谈无数,今天就和大家说说一些实实在在的史实,这些历史故事颠覆人的想象,希望你看到之后不要吃惊。
一、帝胄坠入茅坑而死
古代帝皇之身,万众敬仰,衣食住行,也是比普通人讲究数万倍。不过即使是贵为天子,依旧是凡人之躯,所需要进行的“生理活动”,也是和一般民众差不多的。在春秋年代,君主集权仍在萌发阶段,此时就发生了一则有关皇帝的“趣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赵氏孤儿》里面的晋景公。晋景公在位几十年间,常常与他国交战,有胜有负。败于楚庄王而强于齐国,晋景公在扩张之时也斩杀掉赵括、赵同等名将。
(晋景公)
虽然“战绩”斐然,但晋景公的死因却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这位皇帝死因悲惨呢?那是因为他死因非常奇葩,竟然是在上茅房时跌入粪坑溺死的。相传晋景公生了一场大病,在大病期间天天做噩梦,身形消瘦,臣下说梦障缠身。为了消除梦障,晋景公便去寻找巫师解梦,巫师前往皇宫,看到晋景公之后大吃一惊,称其是吃不到来年的新麦了,也就是说,晋景公活不到第二年春天了。
(病入膏肓的晋景公)
果不其然,晋景公的病症仍然一天天的加重,当时秦国强大,晋景公便派人使秦求医。在秦国名医到来之前,晋景公又是一阵噩梦。在梦中疾病化成了两个小孩,两小孩相互谈笑,一人称:“秦国名医就要来了,我们要不要赶紧逃啊?”另外一个小孩笑道;“我们存在于膏肓之中,即使是天下第一的名医,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过了几天之后,秦国名医如期赶到,为晋景公把脉治病,却说病已入膏肓,无法医治。听到秦国医生如此说法之后,晋景公心里一阵慌,暗示自己活不长了。后来病的越来越重,晋景公便想吃最新鲜的麦饭,于是就有人献上新麦。等到他准备吃之前,突然肚子一阵胀痛,晋景公便去上了一个厕所,结果掉在茅坑中溺死,这位君主死于非命的方式,令人难以想象。
(晋景公漫画形象)
二、元朝之前白银买卖物品基本没有
中国本土的白银产量其实并不高,世界有SE金属的最大产地,是欧洲以及中东地区。黄金白银这些在中国本土上面少之又少,中国产量最多的有SE金属,就是铜。
我国早期古代的流通货币,大部分都是铜制成的货币,比如说先秦时期的刀币,秦朝时的圆形方孔铜钱,汉代时期的五铢钱,都是由铜打造而成。
所以如果什么唐朝、宋朝时期的电视剧,买卖都使用银子的话,那么十有八九都是虚假的。
(宋朝时期的流通货币--铜币)
那么银子到底什么时期开始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呢?
银子的推广使用,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时期——元朝。
在中东地区,忽必烈设置了大量的工艺品作坊,将东方的经美工艺品,开始不断地向西方运输,随后换取西方的白银,也就是说,世界上的白银,是从元朝开始,慢慢向着中国进行汇聚的。不过元朝汇聚到中国的白银,又在清朝散到了世界各地。
(元朝疆土)
三、民国大家多半都是好SE之徒
民国时期,新思想、新文化刚刚宣传,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在这段生机勃勃的岁月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风流才子、有文化学识的思想家。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等,说得出口的民国大家,都有不下于双手之数。
(民国著名人物--胡适)
对于这些民国大家,在一些历史书、文学书上面,都是对他们倍加尊崇的,有的人甚至将他们当成“人生偶像”。诚然,这些人都是百年罕见的大才子,但每个大才子的背后,都有一段肮脏的过去。民国时期的大家,多半都是“好SE之徒”。
(民国时期的青楼女子)
就拿宣传新思想最为火热的胡适举例。年少之时,风流倜傥的胡适狎机无数,在成名之后,仍然对那段往事不堪回首。后来志得意满,成为北大教授之时,胡适仍然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在上海喝“花酒”被人拍到,胡适的行为还被刊登到《晶报》之上。
(老北京八大胡同曾经的“烟花柳巷”)
(徐志摩)
事后,徐志摩再次向陆小曼坦白,并且将自己的好友“胡适”,也一同供了出来。
至于郁达夫,则是更被称为“Y魔”,前后五任妻子,去那种地方也是有别样口味,表示自己喜欢年龄大点的,相貌丑点,从来没人爱过的,对于郁达夫的这种奇葩要求,我想也是没谁了。
(左为郁达夫)
所以说,民国时期的各位大家,并不是大家想象当中的那么“伟岸高大”。
历史就是如此奇妙,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内心深处的衣望诉求相互碰撞,总能弄出一些新鲜的花样出来。
以上都是历史上真真切切存在的事请,但大家可能都不是很了解,甚至是难以置信。即使是如山一般的伟人、身处高位的皇帝,也有一些难以想象的一面,相反,一些市井小人物、卖国误国间臣,身上也许也有闪光点,这其实就是历史的魅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