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与聂荣臻在北平会谈,代表双方正式在《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
与此同时,
傅作义所控制的25万军队开始撤出北京城,
全部移动到城外进行等待。
同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京城,这也标志着
平津战役顺利结束了。
这次和平谈判成果斐然,在没有战火冲突之下就让这座千年文化古城完整保存下来,这也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北平和平解放”背后十分复杂,对于傅作义来说更是困难重重。
他所领导的近60万兵力,仅仅只有三分之一为其嫡系部队,剩下的40余万兵力皆是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对蒋介石十分忠心。
因此,对于
傅作义所作出的决定部分将领是完全反对的
,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他们表示一定要返回南京投身国民党,甚至
其中的一位将领还哭了起来,
他就是时任华北地区“剿总”司令部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石觉。
积极内战,消极抗战
其实石觉不愿意跟随傅作义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主要有两个原因所在:
一是他自黄埔军校毕业以来他一直跟随汤恩伯麾下,十分忠心于蒋介石。
二是在十年内战期间,石觉多次参与围剿红军行动,他害怕在接受改编之后受到制裁。
1908年石觉出生于广西桂林临桂县
的一个农村中,自幼家庭贫苦。
那时,正值全国各地民主革命爆发之际,
石觉的父亲也外出当兵参与起义
,然而这一去便是渺无音讯,他此生再未见过父亲。
家中只剩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十分辛苦。
为了能供养他上学,母亲不仅一边务农,还要缩衣节食将家中谷米拿去售卖来赚取零用钱。
由于过度草劳,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
在读完小学之后,石觉也回到家中务农为生。
1924年,石觉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三批学生。
毕业后的石觉应征入伍担任
桂军
排长后升至营长。
1929年5月,石觉参与了由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及阎锡山四人,在河南等中部省份发起的军阀大混战“中原大战”。
随后,
石觉跟随汤恩伯部队赴江西地区
,参与“围剿”红军。
此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觉多次跟随国民党部队参与“围剿”红军行动,对于红军军队造成了极大破坏。
在对待外敌方面,石觉还是有着不错的表现的。
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石觉跟随国民革命军第四师率先奔赴华北地区参战。
先后参加了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以及反攻入侵广西日军等多次作战任务。
在抗日战争期间石觉的表现也受到了国民党军队青睐,
一路从旅长升至十三军军长。
虽然在抗日战争前期,石觉部队还有着不俗的表现。
但到了抗日战争末期,其所属的汤恩伯部队出现了消极怠战的状况,并且还与新四军部队出现冲突,以制造国共摩擦。
自1942年起汤恩伯部队一直驻扎在鲁苏皖豫地区,
在该地区汤恩伯部队横行霸道,消极抗日,肆意杀害无辜百姓抢夺他人财产。
作为汤恩伯的部下,石觉也没有少出力。
那时,
他们的部队也被当地乡民称为“水旱蝗汤”。
1944年,日军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将侵华日军各个方面部队联通起来,在河南、湖南、广西三个地区发动大规模战争。
在这场战争之中国民党军队一度溃退,
汤恩伯部队溃败失守。
当地百姓本就苦其部队已久,为了痛击汤恩伯部队以及敌军,乡
民纷纷成立民间兵团“红抢会”,
对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纷纷发起进攻。
拒绝和平起义,坚持离开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终于结束了抗日岁月。
然而,蒋介石却想着独吞这场胜利的果实,企图消灭共产党。
他表面上制造和平假象邀请共产党领导人会谈,背地里却在紧急部署内战,
私自撕毁双十协定。
国民党秘密印发反共手册,并调集多达110万人军队兵分三路向华北及东北解放区攻进。
此时
作为蒋介石嫡系部队成员的石觉当然不会缺席
,他所带领的十三军先后在辽宁东部及热河地区参加反共内战。
1948年,石觉被调任为华北地区“剿总”第九兵团担任司令官,
参加了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决定新意义的平津战役。
此时的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
面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联合打击的局面,节节败退,各处退路皆被切断,一时之间成为了笼中之鸟。
傅作义在抗日战争之间,始终坚持积极抗日,也与共产党领导人有着不少的接触。
虽然,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傅作义依旧听从蒋介石领导执行反共政策,但两人对于平津战役出于不同利害角度产生了分歧,
傅作义逐渐对蒋介石失去了信任。
共产党领导人鉴于此请况,多次向傅作义进行沟通谈判,向其保证会维护其部队生命财产安全,只要他放下武器和平共处,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度进行改制即可。
最初,傅作义并没有答应,
仍然持观望态度。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
傅作义知道国民党当局战败已定,傅作义的态度也有些转变,其部下之中也有不少开明人士主张合作,连
傅作义的长女傅冬菊也是地下共产党员,
她也随时做着父亲的思想工作。
与此同时,蒋介石知晓此请况后多次以暗杀、恐吓等肮脏手段来阻止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话。
并且还派次子蒋纬国亲自至北平规劝傅作义,
要求傅作义坚决不能与共产党达成合作。
再三思索之下,
傅作义最终选择了和平解放北平的道路。
不仅傅作义本人同意和平改编的做法,其实当时许多华北剿总部队中许多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也早早与共产党有所接触,为人民解放军顺利接管北京做了不少里应外合的工作。
1949年1月21日,
傅作义正式决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解放协议。
当日早上,他在中南海专门召集华北剿总司令部高级将领召开会议。
在会议上正式向这些高级将领宣布他接受和平改编的决议,并
在会议之中颁布《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候听改编》的相关通告。
这次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很少有来自傅作义嫡系部队的人员,大多都是蒋介石的中央军。
而且,傅作义嫡系部队将领们早就知晓这个决议,自然是十分淡定的,但
石觉等国民党中央军将领们却是当场才知道。
因此,傅作义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人打断了,纷纷喊着:
“别念了!别念了!”
石觉也站起来质问傅作义:
“请问,你们是要造反吗?你们把这件事报告给校长了吗?”
傅作义对他说:
见大势已去,石觉失声痛哭起来,他们也知道这个局面已经无法扭转了。
随后,石觉和李文向傅作义提出要离开北京,返回南京继续效忠蒋介石。
傅作义对将领们说道:
“你们愿意留在北平的我十分感谢,愿意走的,我派飞机将你们送回南京。”
与此同时,傅作义还对石觉等人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保证自己所属部队不会毁坏任何物品,不能进行任何开火。
最终,
除了石觉与李文两位兵团司令离开外
,还有冯龙、严守仁等少数高级将领返回了南京。
1月22日至31日,在这期间,
华北“剿总”总部接受和平改编的部队总计25万余人
,全部在傅作义的指挥之下撤出城外到达指定地点等候改编。
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正式接管北平,
北平正式宣告和平解放。
撤退台湾,凭借愚忠步步高升
石觉在拒绝留守北平后,与少数国民党将领一同乘机回到了南京。
看到自己的一众嫡系将领如此忠心,
蒋介石很是欣慰,对石觉给予了重用。
在回到南京后,
石觉依旧跟随汤恩伯麾下,被任命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司令
,与此同时还兼任之淞沪防卫司令部司令官等要职。
不久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攻克上海,
石觉等人只好率领残余部队撤至浙江舟山群岛。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几乎整个中国都被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只剩少数地区留有国民党残余势力,
石觉所守的舟山群岛便是蒋介石在大陆的重点布防地区。
不过,人民解放军也很快将此地攻破,
石觉只好带领部队匆匆赶往台湾。
许是蒋介石曾经最为信任的大多数将领都已经投入共产党的怀抱,坚持反共的
石觉凭借自己的盲目效忠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
在回到台湾之后,即使他一直以来并未作出巨大贡献,战功平庸,但仍得到重用。
先后担任台湾防卫总部副总司令、金门防卫司令官等国民党军队要职。
1959年时,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1986年9月23日,
石觉因病于台湾逝世,终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