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这不是一个奇怪的词。从屈原流亡湖南、苏轼流亡海南,文人以其柔弱的身躯走上了犹豫的道路。宽大的长袍袖子遮住了无力的手。当峨冠博带被驱赶、折磨时,这些学者的眼泪落在厚厚的山河上。然而,屈原和苏轼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如果他们被流放到清朝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痛苦不仅是经神上的。
清代流亡黑龙江最具代表新的诗人吴兆骞,江苏吴县人,曾被誉为“江左三凤凰”之一。因“丁酉科场案”(又称南闱科场案),他被陷害流放宁古塔。他于1659年3月3日离开北京,4个月后,吴兆骞才27岁。当他的亲朋好友筹钱赎他时,他已经50岁了,流放在宁古塔23年。
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上几乎所有地方都被指控犯有“流放”罪。罪犯被送到荒僻、偏僻、偏僻的地方受刑,以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那些被流放的囚犯往往以痛苦告终。许多犯此罪的文人大夫,因不符合当地条件而生病,如明朝宰相宋濂回国后流亡茂州。
结果,72岁的宋濂很快病逝。在清朝,流亡成为全世界人民眼中的噩梦。清朝东北许多罪人被押解到宁古塔,过着地狱般的生活。罪犯前往清朝最大的集中营。清朝进入后,它开始建立268年的国家政权。然而,作为一个外来民族,社会仍然处于动荡之中。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朝开始繁荣文坛,从一些知识分子的文章或诗歌中摘取字句,然后编入罪名,达到威慑的目的。乾隆年间,文字狱甚至达到了顶峰的目的,大批罪犯被送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古塔。宁古塔也被称为流放地。清朝以来,有一座流亡古塔。
如果一些犯人的罪行达不到死刑或杀人的程度,该怎么办?朝廷会选择放逐他们。宁古塔成为顺治皇帝流放官员的地方。根据朝廷的说法,那些报复和诬告的人被流放到宁古塔。被流放的人听到宁古塔常会昏厥,有的宁可自杀也不肯去,足以证明宁古塔是个多么可怕的地方。
清朝流亡地区中,黑龙江流亡人口最多,据统计,流亡人口超过10万,主要集中在牡丹江宁安、齐齐哈尔一带。“宁古塔”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六”,在当时几乎不是人类的世界。当流亡者离开时,他们经常被老虎、狼和野兽吃掉,甚至被当地饥饿的人们吃掉。这里有多冷?
在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气温可以达到零下38度,即使在晚上,气温也可以达到零下40度以上。如果没有保温设备,一个人住茅草房是很困难的。而且,在这个穷苦流放者的生活年代,被冻死是很常见的。那些曾经生活在江南,没有独立生活的文人,突然来到这个极寒的地方,变得凄惨。
流亡文人在遭遇极端气候的同时,也遭遇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极端艰苦寒冷的流亡环境,使这些南方学者意识到经神之外的巨大痛苦,这也成为清代黑龙江流亡史上最悲惨、最极端的时期。回到江南老家,是所有流亡者最大的心愿。然而,家乡变了。面对强大的命运安排,有些学者只能选择适应,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少数流亡文人可以自谋出路,部分流亡文人被编入官邸和军营营地,以满足战略需要。请节严重的,送去当奴隶,成为奴隶犯。但这也是一群流亡者的到来。宁古塔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和改善。清末民初,许多居民自发来到关外逃战。随着清朝的灭亡,宁古塔的流亡成为历史。